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法学对"商事代理"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缺陷,以至于商事代理概念仅停留在法学理论研究层面而不能指导我国司法实践。作为方法论的创新,本文引入法经济分析方法,剖析商事代理交易的内在经济含义及经济特征,提出具有司法可适用性的商事代理概念,为我国民法典编纂与商事法律制度完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吕智霞 《金卡工程》2010,14(10):187-188
文章通过比较大陆法系商事代理制度与商事居间、行纪、经销、信托等类似而易混淆的制度的不同,以期明确商事代理的适用范围,并对我国商事代理立法的完善和商事代理经营实践的规范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李磊 《金卡工程》2010,14(10):81-81
拉邦德的代理理论,一致被认为对民法制度具有重大贡献,被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但如果从代理制度发展史来看,由于在民事代理不像其他民法制度一样,从罗马法开始的就缺乏理论滋养;而商事代理尽管独立发展,但在理论体系上却先天不足,因此在理论资源匮乏的前提下,拉邦德将商事代理的一般规则简单移植而作为代理制度一般规则的做法值得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2014,(2)
广义的公司治理通常存在两类代理冲突,即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及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文章认为,在第一类代理冲突下,内部审计出于治理动机,由董事会或所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有助于降低股东会、董事会同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可以对代理人形成约束,减少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第二类代理冲突下,内部审计出于管理动机,由管理层领导,能对舞弊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并协助管理层实施绩效管理和业绩评价,从而增加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代理理论视角的国有企业EVA绩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代理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深层原因,并通过对EVA绩效评价方法的分析,认为EVA绩效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伟 《金卡工程》2010,14(8):205-205
国际商事惯例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准则,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其在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体现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保护,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我们有必要使国际商事惯例的效力介于一切强行法与任意法之间。  相似文献   

7.
熊文聪 《当代金融研究》2015,2015(4):130-139
"独创性"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包含"独立完成"和"一定的创造性"两个要件。相比"独立完成","创造性"的判断非常模糊,司法裁量规则由"作品艺术价值"论、"作者心理意图"论、"创作过程工具"论替换为更加客观恰当的"细微/显著的差异"二分法,这有其哲学基础和科学依据,但该二分法并未提供精确统一的标准。为弥补这一不确定之不足,法经济学视角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析路径,实现维系公平竞争,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正在修改的《著作权法》应删除对"美术作品"建筑作品"含义阐释中"有审美意义"这一语词限定,并将计算机字体作为一种作品类型纳入新法,从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并通过合理恰当地解释"独创性"内涵以提供公平有效的激励。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分析了基层央行内部控制,认为单位员工产出效率低、风险成本高、监督成本高是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要从教育、信息沟通、监督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基层央行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创业及风险投资丛书”之,《风险投资:委托代理关系的应用分析55(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An Agency Analysis of Practice)一书吸收了经济学、会计学以及金融学研究文献中的一系列核心思想,首次将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风险投资过程中投资者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从各上市公司每年公布的年报来看,业绩欠佳者居多。究其原因,上市公司经理层行为是影响上市公司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行为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对日后的资本市场良好运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机构协调是美国行政法处理行政管辖碎片化、重叠化问题,增强行政效能的重要内部行政法举措。美国机构协调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国会和总统对机构协调的外部控制措施,行政机构自主开展的协调规则制定和协调裁决等要素。非正式协调、信息科技等对美国机构协调也具有重要影响。除遵守普通行政程序外,美国机构协调还在意见咨询、行政公开和说明理由方面具有特殊的程序设计。美国机构协调的司法审查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即协调组织是否属于行政机关、机构协调是否违反“单方接触”、协调制定的行政规范是否具有效力和机构协调执法的合法性要求。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宜从理论内化、规则创制、程序约束与法院审查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我国行政法上的机构协调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忠文  王书 《海南金融》2011,(6):10-13,17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的扩大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要想在长期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必然涉及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问题,需要从指标体系和内部机制两个方面入手.本文主要从内部机制方面探讨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从金融技术创新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组织结构创新是银行核心竞争...  相似文献   

13.
何启豪  金融 《保险研究》2020,(2):114-127
《责任保险法重述》可以说是美国保险法近年来发展的总结。《重述》以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中心展开,以亲保险人规则(Pro Insurer Rule)与亲被保险人规则(Pro Insured Rule)之间的冲突博弈为主线,在保险合同解释、不实陈述、抗辩义务、强制执行与救济等方面对规则进行了澄清。伴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我国保险法未来发展是更偏向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商法,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由于美国对我国保险法的规则制定和保险业务实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以《重述》作为我们观察的制度样本,不仅可以从规则内容上为我国保险法改革提供借鉴;而且还提供了以"美国"作为方法论,探讨《重述》经历项目性质变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与维护保险人商业经营之间所作的努力与妥协,为我们回答"商法"与"消费者法"之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合同法调整的是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在利益的取舍上要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但在守约方没有受到财产损失,而违约方却获利的情形下,现有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以公平价值为依托,无法提供充分的补偿.以法经济学为研究视角,从经济学成本—收益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违约获益赔偿责任将传统损害赔偿责任的起点从守约方的损失转向违约方的获益.通过考察论证违约获益赔偿责任的正当性,追索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机制,对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安排作经济的分析,并以此为契机,规范相应的制度设计,弥补传统违约救济局限性,完善我国违约赔偿责任体系的救济功能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因而,实现公平交易是企业与其消费者之间的合理状态。然而在我们国家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市场参与主体不同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公用企业与其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法制环境的不完善以及公用企业自身的特点,就很可能出现交易的结果与公平性的原则相违背的现象,影响整体的社会效益。本篇文章主要是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公平交易的系统性因素,研究不同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路径,为构建公平交易所需要的法制环境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nks and borrowers are associated with banks' decisions to waive violations of debt covenan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anks possess sufficient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firms, and they use this information in their waiver decisions. Banks' decisions to waive violations vary with the borrowers' agency costs, debt features, the banks'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ory circumstances, and the bank-firm business relationship.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syndicated loans, bank structure, and adverse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the waiver decision. Research findings offer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debt covenants and agency costs.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evaluates whether directors of target companies make response recommendations in takeovers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rget director recommendations and associated takeover characteristics and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 compan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sponse recommendations appear to be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lf‐interest of directors rather than shareholders' concerns, and that common governance initiatives aimed at aligning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and managers are ineffective in resolving this agency problem.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for legislative or judicial reforms in Australia to encourage takeover activity and reduce takeover hostility.  相似文献   

18.
Firm diversification is shown to be a function of excess discretionary cash flow and managerial risk considerations. We measure firm diversification using the concentric diversification index. The index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the number of business units in the firm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business firm's segments differ. Consequently, the measure provides a proxy for how firm diversification decisions impact the risk of the firm, and the measure is found to be inversely related to both total risk and unsystematic risk. Consistent with the agency arguments of discretionary cash flow, we find the level of excess discretionary funds in the firm to b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determinant of the level of firm diversification. We also find support for both a wealth transfer hypothesis over low level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a managerial risk aversion hypothesis over high level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的发展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监管在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后开始引起高度重视,至今已有十余年。本文系统整理了国际银行业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日趋完善、与国际银行业逐步接轨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与监管要求之差距所在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模拟法庭是加强法科学生实践能力重要的实践教学手段,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衔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财经类院校具有经济、管理等学科优势,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应努力寻找优势学科与法学学科的契合点,合理设置实训内容和课时,充分利用刑事模拟法庭对抗性强、法庭效果好等优势,引导和加强学生对实训课程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