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应该由投资外贸型向消费需求型转变,以内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以内部消费促进社会转型,尤其是要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多元化的消费模式转型,这主要表现在对于文化及教育的消费上。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文化消费将占重要地位,文化消费将是中国社会消费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文化力的提升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凝聚力的提升,而文化的提升又主要表现在对图书的需求和消费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仅靠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依靠民间力量和民营书业,拉动图书消费,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在这方面,民营书店功不可没,民营书店的崛起是近几年来中国书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史雪莲  钟萍 《黑河学刊》2006,(4):121-122
“消费社会”是20世纪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一个显性现象,也是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则产生于90年代以后,主要是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主要是对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确立消费社会学的研究;应用消费社会理论对中国一些社会现状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作为一种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墨家合理消费思想则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二者生长的“文化土壤”相去甚远,但却在消费问题上得出了如此相似的结论。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还是中国墨家合理消费思想均对认识当今消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消费一直是中国面临的热点问题,文化需求的状况是制约中国文化消费的瓶颈,消费者行为是影响文化产品价格形成和产品市场供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和使用文化产品的经济因素.如偏好、效用、替代效应、价格弹性、收入约束、时间约束等等,是研究中国文化产品需求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一直是中国面临的热点问题,文化需求的状况是制约中国文化消费的瓶颈,消费者行为是影响文化产品价格形成和产品市场供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和使用文化产品的经济因素.如偏好、效用、替代效应、价格弹性、收入约束、时间约束等等,是研究中国文化产品需求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之下,全球的奢侈品消费不可避免地呈下滑之势,而中国则显得一支独秀。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奢侈品市场,奢侈品的炫耀特性与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性。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在金融海啸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反恩。  相似文献   

7.
李刚 《中国报道》2008,(12):76-77
中国中低收入人群高达11亿人之多,这本是构成文化消费的基本面和最大面,如果这一阶层的消费能力不被释放,中国文化产业难言成功。文化立法也是文化产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文化法律体系的完备化和可行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活力     
正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指数首次发布文/罗滢2016年7月28日,四川省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创办的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挂牌仪式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和"中国西部文化消费指数(2015)"首次发布。据悉,两大指数分别沿用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和"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体系"作为分析框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综合反映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未来趋势,对未来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消费文化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特征是“黜奢崇俭”,崇尚节俭和谨慎消费是其根本理念。节俭消费中包含提倡物尽其用、反对浪费的精髓,是正确的,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如果极端地理解节俭,就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0.
实现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是前提,企业化是基础。有市场就必须有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文化产业化是为市场而生产的文化企业和为文化产品而流通的市场有机统一。同物质产业一样,文化产业必须遵循党的十五大要求,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企业。 1、我国文化消费日益扩大,文化产业供求矛盾突出,迫切要求建立大批适应市场需要的文化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将是下一个世纪世界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也同步带来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上升。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因为其正外部性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着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要求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加强对社会文化消费的引导,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消费的政策,建构扩大文化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推进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以利于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文化消费提升有助于乡村文化振兴。当前农村文化消费瓶颈凸显,文化消费氛围缺乏是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因素。对此,本文提出培育农村居民文艺素质,构建城乡融合的文化消费新格局,利用农村文艺演出拉动文化消费三条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杨媛 《发展》2012,(2):93-94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问题影响恒久,时至今日愈演愈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现今中国市场所特有的"面子"消费行为。一味追求"面子"消费,定会引发一系列的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状态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礼宏 《珠江经济》2006,(10):71-77
文化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和审美消费活动,可细分为发展型消费(如教育)、娱乐型消费(如旅游、听音乐、看电视)和奢侈型消费(如逛夜总会)。消费状态和行为折射的是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形式,是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文化消费,同时也是文化产业链条的终端,从中可以预期未来的文化消费空间和文化产业的可供发展的空间。立足于消费支出和消费活动,下面将就广州市民的文化消费展开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开发新的消费热点,而文化消费是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鼓励和引导大众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培养居民的文化消费意识,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仲军 《新财经》2006,(10):28-31
白酒品牌独特个性的打造离不开文化,文化是白酒品牌的灵魂,而白酒与消费者心理之间能形成共鸣的一个基本因素就是文化现代社会是个性张扬的年代,大批有消费能力、讲求个性的年轻人已经逐渐成为酒产品的主力消费群。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酒文化如何与他们的现代时尚消费心理达成共鸣,成为中国白酒企业能不能实现市场和时代跨越的一道坎要解决这个问题,白酒品牌以及产品需要在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思路的开拓上,酝酿一场时尚化革命  相似文献   

18.
葛继红 《改革》2012,(3):84-89
利用江苏364份农民文化消费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民收入对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消费类文化活动和免费文化活动并举,共同构成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和农民对家庭收入自我评价对农民文化消费有显著正影响,农业收入比重对农民文化消费有显著负影响;收入变量对高收入组农民文化消费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中收入组,对低收入组农民文化消费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农民文化消费具有一定的收入门槛。  相似文献   

19.
王志明  余国辉 《西部大开发》2010,(3):185-185,196
消费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消费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异化的一面。异化消费文化现象极端表现为: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畸形消费等。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自身发展的物质、精神需求,而异化消费却表现为消费主体的一种虚假满足,这种消费文化现象是对消费主体的一种否定,而不是肯定,是主体自我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13,(5):46-51
2012年,为探索宁波文化消费的现状及培育策略,宁波市社科院课题组展开了一系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76%的人认为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同等重要,28.57%的人认为文化消费是比一般物质消费更高级的消费行为。而仅有7.76%的人认为文化消费可有可无。2012年10月底,由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市民满意的文化消费场所"评选网上投票正式启动。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对电影放映场、文化用品经营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