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供应链作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供需风险的视角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供应端与需求端两个主体分析应急物资供应链存在的供需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以客户满意度最高和供应链总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双目标优化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以客户需求量、运输时间最短及两者综合来制定三种配送方案,分析结果显示:当供应链客户整体满意度最高时其总收益达到最大化,据此可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供应链网络风险规避问题,达到整体优化效果。本研究的结论适用于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供应链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品需求特性的供应链模式是一种面向客户需求的供应链设计方法,能够很好的让企业寻找适合于本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实现产品和供应链类型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3.
关系营销是供应链企业有效应对国内外产品开发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从关系营销的发展和作用入手,提出关系营销下的供应链产品客户协同开发策论,以期达到满足供应链企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数字化商业变革的加速及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终端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也日渐缩短了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面临着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以及降低生产、运作成本的多重压力。这势必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以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为导向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了21世纪之后,"横向一体化"思想开始兴起,一种新的运营与运作思想模式——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建立这种高效精细供应链的目的在于使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地开发新产品和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现有的及潜在的需求,赢得客户对企业品牌及产品的信赖。  相似文献   

6.
需求替代环境下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因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在介绍需求替代的特点及分类的基础上,分别从企业驱动型和客户驱动型需求替代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基于需求替代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江涛涛 《物流技术》2007,26(10):72-74
从供应链不确定性着手,认为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供应风险、生产风险、需求风险和外部风险。基于此种分类,防范供应链风险应该加强核心企业能力、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加强顾客需求管理和建立风险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电子产品成为日益增长的消费品,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发展,使得当今的电子产品制造型企业,为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要求,分解竞争压力,开始将生产经营纷纷转向以顾客订单为导向的按单生产模式,以降低经营风险。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下,如何优化订单流程,及时、高效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成为制造型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订单流是内部供应链的媒介,基于内部供应链进行订单流程优化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描述订单流程图,分析现有订单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了新的可行性流程。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很难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快速开发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这就势必要求供应链中的企业在创新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协同.鉴于此,文章提出了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包括客户)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运输、市场营销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上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其运作流程,并分析了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关会 《物流科技》2012,(7):102-104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敏捷供应链可以压缩生产产品的周期,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利润。文章介绍了敏捷供应链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汽车零部件企业敏捷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战略,并进行了运行设计,最后阐述了企业如何保障供应链系统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11.
陈艳琦 《物流技术》2012,(15):355-357
依据供应链战略理论,在分析产品需求和供应链战略匹配的基础上,对供应链战略不匹配提出解决方案,探讨企业产品需求不确定时和新产品的供应链战略,为企业正确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邓正华  况红 《物流技术》2012,(17):302-303,346
研究了一个制造商批发一种产品给单一零售商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大于或等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有效协调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最大化利润;但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小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供应链集成的思想,根据供应链供应网络的供需结构,分析了三级供应链供应网络各节点的需求特征,以供应链各节点的供应或需求产品为对象,采用供应链集成和最优化方法,提出了供应链网络库存控制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农产品供应链及结构,分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及现状;然后指出我国现阶段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过程管理的思想,提出了基于过程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强调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每个质量环节出发,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宁  傅少川 《物流技术》2011,(9):168-171,185
在借鉴马歇尔·费舍尔(Marshall L.Fisher)基于需求不确定性的供应链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消费类电子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匹配的供应链策略。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只有与供应商、分销商一起结成互利的供应链,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有效性才会得以提升,产品才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构成及利益分配,对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增加农产品供应链整体利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JMI-TPL模式下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以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为原则,分析JMI-TPL模式前后供应链物流成本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Shapley值法对JMI-TPL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利益进行分配,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研究认为实施JMI-TPL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虑时间对价格和需求量的影响,对产品在供应链环境下,分别以升值期和贬值期为时间周期作了供需关系及其补货与定价决策的定量研究。通过分别建立供需双方的利润函数模型并导出供方的最优定价和需方的最优订货量。在升值期中,供需双方在各补货周期内的利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且产品价格和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而在贬值期中,供需双方在各补货周期内的利润随时间推移而减少,且产品价格和需求量也呈下降趋势。最后,通过实例证实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主要探讨产品模块化设计与供应链战略协同设计问题,从产品模块化程度的考量因素分析其带来的收益及对供应链的影响,结合企业案例分析,提出产品模块化和供应链的设计决策,从而为企业模块化产品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区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在对已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长株潭区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设计要素,并据此设计了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四种模型,即生产型、加工型、分销型和零售型为核心企业的封闭供应链模式。研究结果将为湖南省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体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focused demand chains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as a major UK lighting manufacturer has sought to remain an international player in a fast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design procedures make use of the concepts of Wickham Skinner and Marshall Fisher to answer the strategic questions “what facilities are required and how should they be laid out to enable the necessary focused demand chains?” and to answer the tactical question “which focused demand chain is appropriate for this product?” The case study then details how the company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operating within a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to driving change via the engineering of four focused demand chain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omparison of operations enablers, customer choic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metrics cove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culminating in the current focused demand chain scenario. By matching products to the appropriate value stream there is a consequential reduction in product development time of 75%; manufacturing costs reduction of up to 27%; and up to 95% reduction in delivery lead t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