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城市和回归乡村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亦工亦农"的尴尬身份下面临着进城困难,回乡无途的困境,即总体上他们进城遭到拒绝,同时他们拒绝回归乡土,即"双重拒绝困境"。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漂移"为切入点,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和乡土回归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20世纪80、90年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打工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和传统的20世纪60、70年后的农民工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和诉求,这就导致城市中的用人企业出现招不到员工的情况,从而陷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用工荒"的困境。本文基于对石家庄市新生代农民工现实情况的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视角下"用工荒"问题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城动机、居住状况、消费支出、交往人群等都与他们的父辈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积极改变自己来融入城市社区,但城市社区仍在经济、社会关系和制度方面排除他们,新生代农民工仍处在一个与其父辈相似的尴尬状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从政府、企业、市民和农民工自身四方面努力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建构出一个基于公平机会之上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才能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25位进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采用个体访谈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的调研形式,首先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知程度,得出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价值认知度,期望认知度和收益认知度都非常高。其次,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认知度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认知度与对其子女学校教育的资金投入行为、对子女教育的辅导时间投入行为、对学校老师的交流子女学习情况的行为均呈正相关。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社会保障的缺失而严重受阻。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社会保障和市民化需求的迫切性、社会保障与市民化的关联性,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路,推进其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全面和准确地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状况,国家统计局于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其鲜明特点,并且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社会,切实解决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25位进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采用个体访谈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的调研形式,首先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知程度,得出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价值认知度,期望认知度和收益认知度都非常高.其次,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认知度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认知度与对其子女学校教育的资金投入行为、对子女教育的辅导时间投入行为、对学校老师的交流子女学习情况的行为均呈正相关.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传统农民与城里人之间,他们是城市和农村的"游民",非农非城。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41号技师     
袁茵 《中国企业家》2010,(5):116-116
“新生代农民工”的印记,让小李的“城市梦”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10.
赵亮 《企业导报》2015,(2):58-59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然后介绍了国外劳动力转移过程及带给我国的经验,接着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其城市融入问题也关系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入手,总结归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策略,即以完善社区工作为手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农民工进城落户的过程中,已经实现全家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更容易产生在城市落户的需求,而且只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因个人进城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对西安城六区农民工的调查,将全家进城农民工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等进行梳理,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全家进城农民工城市落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打工时间、寻求更多发展机会、进城具备条件判断、打工收入、子女教育费用、户籍解决麻烦作用、户籍对提高地位作用9个变量对全家进城农民工的城市落户需求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肖云  邓睿 《城市问题》2015,(4):91-99
基于重庆主城九区421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主观判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状况、社区参与、服务惠及等因素都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社区的主观判断。据此提出应从政策导向层面注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稳定性,改善其社区参与状况,推动社区内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尽快帮助其实现由城市进入向社区融入的关键转化。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经济提速、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2571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理性、经济、社会、政治、城市感知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并研究影响其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形成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基本判断,提出政策主张:加快...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个伴随着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其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和心理等三个层面的适应与融入。当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之城镇居民而言明显偏低,他们尚未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当中来,对自己的定位依然偏向于"过客"、"外来者"等,在心理上对自己社会身份归属的判断也依然是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外的"农民工"。为此,我们应当改革户籍制度,疏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渠道,并设立专门机构,使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化。此外,还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个群体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并且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但如今农民工所处的特殊地位让这个群体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在进行自身的身份认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城市的适应能力。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并概述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前言:大学生过去曾被誉为"天之骄子"。但这些年来,随着扩招和大学门槛的降低,新毕业大学生急剧增加,就业却越来越困难。尤其是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父母亲们辛辛苦苦,用一辈子积蓄甚至举债让孩子读书上大学,期望其能"跳出农门"、"出人头地"、"有所出息",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他们毕业后又与进城打工的父兄汇流,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学生一下子又成了农民工。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游离在城乡之间。近几年涌现出的这个新群体,被冠以一个错位的称谓:"大学生农民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有关他们背后的生存状态和心理诉求,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农民进城购房制约因素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农村内部推力和城市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尤其是有一定文化和专业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人员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渐增大,相比其父辈,他们更加崇尚现代城市文明,有着强烈的城市定居欲望,自然住房需求也非常强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民购房只能停留在想法和意愿上,真正能够进城购房的农民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9.
韩俊叶  邓城 《企业导报》2012,(15):21-22
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在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最终的归宿问题,即发展为新型城市产业工人和新型农业产业工人,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是影响农民工迁居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民工迁移定居的基本事实和影响农民工定居的因素两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文献回顾表明,进城农民工中近四成定居城市意愿强烈,三成左右在定居与返乡之间摇摆;影响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 制度和心里三个方面,其中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在逐渐上升.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深入改革,提升农民工内在竞争力,增强城市包容性可以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