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中国招标》2012,(46):49
随着我国机床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机床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也为我国加速实现依靠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但是,机床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体现,随着机床产业对产品生产精密度及效率要求的提升,我国机床行业当前急需通过对数量庞大的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相契合。数控机床改造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我国机床行业经济增长迅速,生产机床的数控化率有所提升。但是我国有各类普通机床400多万台,其中有1/4的机床已超过30年役龄,这些机床已无改造价值,需淘汰更新,剩余约七成的机床可进行数控化改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招标》2012,(34):64
数控机床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热门商品。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了30多年的跌宕起伏,中国机床制造业在成长中走向成熟,关键在于这个"走"字。如何走好,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认为重点在于把握"五个转型",这是中国机床制造业发展路上的当务之急。一是由"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甚至是"中国智造"的概念和事实不断见诸各媒体报  相似文献   

4.
梁晶  吕靖  李晶 《改革与战略》2011,27(5):141-143
世界贸易快速发展带动船舶制造业的规模日益壮大,船舶融资业务也日趋专业化、行业化和系统化。文章分析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结合国际贸易增长实况,预测我国船舶制造业资金需求,进一步分析资金供给结构,在此基础上,针对船舶制造业发展特点和融资产品种类进行系统性融资需求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2007年江苏、浙江、上海及全国的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程度、生产性服务业中装备制造业的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所有细分行业的增加值率都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都比较高,上海装备制造业对批发与零售、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的中间需求也都比较高;另外,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投入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除了金属制品业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外,其他行业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也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作为制造业基础的装备制造业也无法独善其身。从2008年第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依据北京市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及2010年投入产出表,基于投入产出法研究了北京市制造业对各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程度及变化趋势,通过动态比较,揭示了北京市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并对其需求状况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制造业对各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程度及趋势,提出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Krugman认为,最终需求在制造业中心-外围结构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本地制成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地内部的消费规模,还取决于其对所有市场的通达性,二者相加即为市场潜能。本文引入Krugman市场潜能这一关键变量,分析市场效应对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实证方面,通过中国1997年八大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贸易引力模型,从而计算出市场潜能。每个省份的市场潜能可分为三部分——省内需求形成的市场潜能,区域内其他省份需求形成的市场潜能和区域外需求形成的市场潜能。在分析市场潜能与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关系时,实证证明Krugman市场潜能对制造业的产值分布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同时,本文针对市场潜能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区域内市场潜能(含本省内部市场潜能和区域内其他省份需求形成的市场潜能)所占比重越高,制造业产值越高。上述结论对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启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构建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心城市,形成和完善一体化的区域市场,能够更好的促进当地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服务化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制造业融合客户新需求,以价值链延伸为基础的"产品+服务"的新型制造模式,是推进制造业价值链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化的过程。制造业服务化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进制造企业建立全流程服务客户需求的生产制造方式和新型商业模式,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构建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复杂流程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数据特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流程制造业综合自动化的应用需求,给出了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的体系框架,分析了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开放型区域的工业化道路目前陷入了双重困境:从供给层面上看,制造业的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从需求层面上看,制造业的增长受到国内外需求的约束也日益明显。因此。如何在我国实现开放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世界制造业生产模式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介绍世界制造业生产模式历史变迁的同时,从人的需求、技术革命、组织理论等诸多要素着手,探寻制造业生产模式变迁的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吴婷 《科技和产业》2019,19(11):98-10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东省制造业发展面临国际国内形势的双重考验。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是广东省制造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制造业企业通过个性、柔性化生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以产品服务为导向,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和产业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孙木荆 《中国招标》2004,(1M):75-77
互补性为我国城市间经济发展和机床制造业的发展、寻求商机创造了无限空间,也为企业施展才干创造了一个舞台。只要我们正视这种互补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助、竞争发展,定会促进全国的经济发展,“振兴机床制造业”一定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希  李锦飞 《改革与战略》2010,26(1):126-128
文章以《2002年江苏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互动不足。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当制造业重心移动的轨迹划过英、美、日……逐渐向我国转移的时候,装备制造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作用日渐显现。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国家对振兴装备工业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振兴装备制造业"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部分制造业将由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迈进,制造业技术来源也将从过去单纯的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二次创新相结合方式转变,制造业的技术装备也将由过去的简单机械向精密机械升级,由单机向成套装备演进。这种转变过程将为装备制造业创造规模庞大的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由大变强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制造业激烈竞争、工业4.0兴起背景之下,结合离散制造业行业特点,浅析制造执行系统对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根据制造执行系统一般功能模块以及行业特点,提出基于离散制造执行系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框架,并将该生产模式运用到面向订单需求的生产计划中,提高订单快速响应和有效性。最后,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从企业需求、运用到结果,为实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际     
国内外需求强劲德国12月制造业订单激增德国经济部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去年12月制造业订单激增,触及2008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数据显示,德国12月季调后制造业订单月率增长4.2%,创2014年7月以来最大单月增幅,增幅高于市场预期的1.5%,前值为下降2.4%。国内外需求稳步增加推动12月整体订单增长。当月德国国内制造业订单较上月增长  相似文献   

20.
曹彧 《中国城市经济》2012,(2):47-48,52
传统国际经济理论表明,一国的汇率水平变动通过改变相对物价水平和两国相对工资水平,影响世界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进而影响一国劳动力的需求。本文在试图从厂商生产要素投入配置的角度出发,来探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制造业部门就业量。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影响有着不对称性: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幅度远大于贬值时扩大的就业人数。因此,我国在实行进一步汇改时,首先要以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为基础,通过延长其产业链,扩大就业;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需小步进行,促进制造业就业人员的稳步转型,避免引起大量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