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段时间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国外的一些学者对中国的经济形势最关心的是:"权贵"这个概念到底如何定义?他们是怎么影响中国的经济决策和发展的?权贵跟精英之间有什么差别? 其实,精英是凭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权贵是依附于权力基础而具有某一种特殊的资源,获取其具有的利益.这种权贵在中国到底有多少?有人说有5000人左右,也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总之,显然是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2.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0,(Z1):22-24
近年来,有关金融、石油等垄断行业的高管畸形高工资现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最为社会所诟病。于是,社会上要求"打破垄断"的呼声此起彼伏,特别是一些专家、学者也在反复强调这一观点。因为主张的人多了,叫喊的声音大了,重复的次数频繁了,以致挟持了社会舆论,形成了"打破垄断"的共识,垄断行业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这种情况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进行思考:处于绝对属于垄断行业的发电企业在与面向市场的煤炭企业的较量中为何处于下风?在涉及到国计民生甚至是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国家对一个行业到底是向市场开放,还是必须进行垄断?  相似文献   

3.
封面故事     
《广西经济》2012,(6):7
"稳中求进"的开端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到底如何分析?又怎么看待?对今年全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又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煤再造     
以量补价、掌控资源、循环发展200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然而,今年5月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有市场人士惊呼煤炭"黄金十年"出现拐点。到底是短期波动还是"拐点"到来?业内众说纷纭。不过,在市场行情不确定时期,总有一些企业提早转型,在行业低迷期傲视群雄,如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煤集团")。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提问Question寻找中国资本路径钮文新:从金融危机发生到现在已经三年,观察三年间的中国舆论,有唱多的,更有唱衰的。在全球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真的有机会吗?这个机会到底是什么?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从资本角度来看,国际资本大出大进,这一过程中,中国是机会多,还是风险多?最近一段时期,对于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悲观气氛比较重,中国经济危机论和崩溃论在国内外大行其道。这里有些因素要客观分析,对于国外的一些机构,"唱衰"中国经济里面有利益的动机,甚至不排除有政治的目的。而中国学者在这个时候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风险几何     
今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地方债风险问题已成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唱空"中国经济的重要理由。地方债是否已经到了危险境地?风险到底有多大?近一段时期以来,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舆论焦点中的焦点。尽管从财政赤字和债务比率上看,我国还远未达到国际警戒线标准,但政府债务增速已令财政和债务风险急增。更值得警惕的是,与欧美发达经济体不同,我国政府债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们都很关心中国的经济情况,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硬着陆?这种担心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国的投资者要考虑其长期利益;二是一些国家的经济受中国的经济影响很大。特别是亚洲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明显感觉中国经济对他们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来美国股市,特别是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持续走低,到2000年末,纳斯达克指数仅以2470点报收,道琼斯指数则比年初下跌了6.2%。2000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幅度降低,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也纷纷走软,使得人们对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产生了担忧。美国经济要"硬着陆"并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警告也不时出现在媒体。美国的经济走势到底如何?如果是"硬着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又会怎样?一、英国经济"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相似文献   

9.
<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错综复杂、众说纷纭的综合性重大理论问题。美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国家,对它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特点的研究,有重要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分析一个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笔者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产物,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的密切联合或溶合。它一诞生,便注定肩负着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以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从根本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它为了达到经济上、政治上的目的而采取的国  相似文献   

10.
寒冬到底敌不过中国人的消费热情。香港血拼、国外抄底,让一样身处金融风暴眼的欧洲人对中国人产生了怀疑:中国到底有没有经济危机?这还用说吗?当然有了!即使身处东北,一些地产企业,一些在家休整的外企员工也会对这种提法有些愠怒。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垄断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经济意义上的市场垄断;二是行政权力滥用导致的行政垄断。行政性垄断的影响和危害远远超过单纯的经济垄断,并且它往往同经济垄断融合一体。中国有着行政干预经济的传统,政经不分、政企不分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2.
刘生峰 《特区经济》1992,(8):21-21,23
<正>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摒弃过去的产品经济,建立商品经济,从而区别于过去僵化的经济体制;第二,继承过去计划经济的优点和传统,使商品经济在计划指导下运行,以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诚然,这是一种完美的模式。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完美性,但在实践中却不具可行性,不可行的关键就在于这种体制没有明确地确定经济的主体。目前,世界上有两种经济主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只有一个,或是计划经济、或是市场经济,二者必居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中国目前的经济主体则是计划经济。笔者认为,中国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必须把市场经济作为主  相似文献   

13.
全球制造中心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英国、美国、日本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过或正在扮演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也都扮演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全球制造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如果有这种联系,那么,下一个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在哪儿?在全球经济中能否同样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呢?世界工厂是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4.
寻找未来     
正我们有幸在新世纪的十余年里,和中国的经济精英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未来,更将见证他们去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商业未来。告别"不平凡"的2013,迎来更不平凡的2014。每当这种承前启后的转折时刻,对中国充满憧憬与期望的人们,都会思绪万千,踌躇满志。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接近8%的增长,在一举实现软着陆的同时,也宣告由速度向质量转型的初步成功。因为经济的强大和综合国  相似文献   

15.
贺军 《上海国资》2014,(7):17-17
要向市场发出清晰的面向发展的信号,才能稳定市场的信心2014年已经时间过半,中国经济形势和微刺激的成效到底如何?据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观察,这半年来中国经济存在几个"差异"现象:一是宏观比微观要乐观。尤其是5月份的官方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有回暖迹象;但来自企业层面的反映表明,微观经济仍十分低迷。二是中央比地方乐观。中央认为,以GDP增速7.5%为代表的诸多主要经济目标能够实现,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但一些地方则对此忧虑重重。  相似文献   

16.
经济减速最大的风险是衰退——减速过度而导致经济负增长。目前就实体经济数据分析,并非没有这种可能中国经济在减速,这一次减速意味着什么?是像以往那样将是两次高增长之间的一次低增长间歇?还是在告别以往30年的高速增长时代,而转入一个低速增长的阶段?面对经济减速,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最流行也最为决策者"入耳"的说法,是所谓"软着陆"说。弦外之音是经济减速在按照决策层的预期发生,完全处在政府政策的控制之下,缓缓慢下来,而后再随着政策放松而加速。然而,这多半是一种虚构,与现实情形相去甚远。现实情形是,导致  相似文献   

17.
魏婕  李勇 《山东经济》2013,(1):24-29
中国经济多年持续的高增长造就了所谓的"中国奇迹",对于这种"奇迹"的真实图景探讨尤为激烈,而这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解释和判断。面对新的情景和发展阶段,未来机制转型是关键。对寻求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基本逻辑思考有助于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找寻到合理的发展战略及增长机制,并最终超越东亚模式和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力7月16日中国股市大泻之前,中国央行一月内两度降息,二季度GDP创三年来新低。一些投资者开始担心:到底中国经济有多糟,才会让央行史无前例地连续动用货币工具?不是"糟糕",而是"比较不错"7月16日"黑色星期一"前,中兴通信、东方航空、苏宁电器、TCL等公司都发出业绩低于预期的预警。而就在此前,央行打开了降息的端口,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  相似文献   

19.
[美国之音8月13日]有专家学者日前发表文章,对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质疑,北京到底是要开放经济,还是想扶植垄断公司等特殊利益集团呢?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中国速度"已经成为经济学界非常流行的新名词,更有甚者,很多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中国之谜"。本文将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力求可以提出一些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做出一些有用的,有促进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