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淑珍 《特区经济》2012,(5):99-1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会把开放式基金作为其投资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基金业绩的持续性进行评估是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2008年9月前公开发行的122只基金作为样本,采用交叉积率和卡方检验方法对基金的业绩持续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业绩一般不具有较为显著的持续性,但指数型基金一般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不同类型的基金在市场上的表现出现明显的波动,基金整体持仓全年先减后增,不同基金公司之间差异明显;从不同基金的类别看,债券型基金业绩领先,货币基金业绩走低,股票基金表现相对疲弱。在基金投资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风格漂移”现象,投研部门的合作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业绩,靠天吃饭的窠臼今年,基金发行难的背后,是投资业绩的大幅滑坡。据统计,受一季度股市单边下跌的影响,股票型基金一季度亏损4665.85亿元,报告期内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2.31%。截至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出现10.97亿份和97.13亿份净赎回。  相似文献   

4.
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对股票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投资基金这种集合投资制度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作为公司型基金中风险较大的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投资基金这种风险相对股票较低,回报率相对债券较高的投资方式,随之而来的是基金市场的资金不断增加,从而使部分基金的规模不断增大。那么,基金规模的增大对于基金的业绩的影响也越发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11,(7):47-47
2月,基金的主要配置仍然电兵于中小盘中的时候,基金的整体业绩好于大盘指数表现。其中,股票型基金表现较好,平均上涨5.93%,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4.86%、指数型基金平均上涨4.85%。  相似文献   

6.
张金华 《特区经济》2010,(6):100-101
本文在个体投资者层次对基金赎回中的羊群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本文发现在面对相同的风险和收益时,投资者看到更多人赎回基金,自己赎回基金的概率会提升,因此羊群效应存在。此外,本文研究了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与混合型基金投资者在赎回行为中的差异。结果发现股票型基金投资者比混合型基金投资者表现出更强的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构造基金相对有效性评价模型,选择的输入输出指标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研究对象是我国上市基金,包括开放式股票基金、开放式配置型基金、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四种类型各9支基金。数据通过lingo优化软件处理,其结果令人深思。文章深入分析市场内在原因,将其归结为投资者暂时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8.
《新财经》2004,(9):75-75
2004年上半年进入《新财经》50排行榜的3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69%,10只债券型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99%,10只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8%。同期股票型基金基准指数收益为-6.92%。无论是哪种类型,进入排行榜的基金业绩均大幅超越了比较基准。湘财合丰成长、嘉实增长和宝康消费品基金列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前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11,(9):46-46
每当业绩优秀的基金披露投资标的,不少指投资者会追入这些牛基所持有的股票,股价水涨船高,同时也在短期内将基金业绩进一步推升,这就是所谓冠军效应。阳光私募中似乎也存在着这样的冠军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10,(6):47-47
2010年2月份,A股市场受春节长假影响,交易清淡,沪深300指数温和反弹,全月上涨12.42%。私募产品近1月的平均收益率为20.96%,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3—0.24%,有四成私募跑赢指数;而公募股票型基金近1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2.75%,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33%。剔除私募基金统计区间略不一致的影响,公、私募在近期震荡市中的整体业绩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区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探讨其持股对企业业绩改善的影响。研究表明:(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业绩改善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动机和能力帮助企业改善业绩;(2)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改善的作用不同,持股比例较高的基金、券商有望显著改善企业业绩,而持股比例低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对企业业绩改善没有显著影响;(3)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改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对企业长期业绩改善的作用逐步减弱。简而言之,目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改善已开始初步发挥作用,但其作用还较为有限。本文建议进一步促进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其改善企业业绩的动机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柴曼莹 《特区经济》2009,(5):98-100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在2003年之前成立的17只开放式基金的相对运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债券型基金总体平均运营效率最高,表现稳健,而混合型基金效率一般,股票型基金介于两者之间;大部分基金由于风险控制能力较差,业绩波动太大,导致较低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3.
肖贤  傅浩 《新财经》2006,(2):31-32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投资业绩,全年净值增长率达到13.41%,在45只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一,当年分红0.06元,截止到2005 年底基金累计净值达到1.25元,规模增长率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也排名第一。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基金持有人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同时,公司整体投资研究平台也给策略成长基金的运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因素模型对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运营费率与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方法,从信息搜寻成本角度分析了运营费率与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并对开放式基金的运营费率的设计安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财经》2013,(7):69-69
建信恒久价值股票基金希望通过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基金投资理念,最终赢取长期稳健的业绩,及时给投资者锁定收益,帮助持有人赢得人生财富长跑比赛中最后的冠军。  相似文献   

16.
张森凤 《首都经济》2012,(12):92-93
心理误区之一:盲目跟风 股市波动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股民的跟风心理对股市影响甚大。有这种心理的投资者,看见他人纷纷购进股票时,也深恐落后,在不了解股市行情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情况下,也买入自己并不了解的股票。有时看到别人抛售某家公司的股票,也不问他人抛售的理由,就糊里糊涂地抛售自己手中潜力很好的股票。有时谣言四起,由于”羊群心理”(跟风心理)在作怪,致使股市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具有通过调整异常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使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异常应计利润与配股后运营业绩和股票长期收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都具有较高的异常应计利润,而配股后运营业绩和股票长期收益趋于下降,异常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股票长期收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者由于没有能够及时“看穿”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暂时高估了股票价值,从而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误导。  相似文献   

18.
当沪指盘中再度逼近年线时,一股“抄底暗流”悄然在市场中涌现。“抄底暗流”是否先知先觉,这个问题在收盘后得到解答。继春节前股票型基金“开闸”之后,中国证监会再次批准两只股票型基金,另外,还有一只债券型基金也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准,这只债券型基金可以用于申购新股。  相似文献   

19.
王景春 《理论观察》2005,(3):170-171
近些年,上市公司信息失真,出现业绩骗局,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股民投资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地挫伤,打击虚假信息,并设法从源头上遏制,已成为确保我国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李凯风 《改革与战略》2010,26(10):72-73
许多普通投资者在对开放式基金进行选择时都会基于开放式基金业绩具有持续性的假定,通过对基金过去的业绩进行比较来判别基金的优劣,进而作出投资决策。文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对2003年12月31日之前成立的20只中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开放式基金业绩具有持续性这一假定前提是否成立。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在目前市场为弱式有效的情况下,中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持续性,投资者在进行选择时并不需要太在意基金的历史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