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绍军  赵曦  王磊 《水利经济》2013,31(5):63-65
地方政府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举措的增多,导致利用近海养殖的“失海”渔民人数日益攀升。现行的“失海”渔民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存在补偿不合理、安置方式单一、可持续性弱等问题,创新现行安置方式对于维护“失海”渔民合法权益、保障其生计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以货币补偿和社会保障为核心、就业扶持为辅助、其他“X”种措施为补充的“失海”渔民“2+1+X”安置方式是对现行安置方式的有效创新;提出完善“失海”渔民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失海”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就业培训措施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娱乐等多途径用海的激增,渔业水域滩涂的征收征用行为日益频繁.在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过程中,对渔民不予补偿或补偿不合理、严重侵害渔民利益的情况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对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补偿的法律制度缺失.笔者从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的现状着手,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补偿的指导思想、主体、客体、条件、监督机制、综合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从法律构建的视角解决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补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沿海失海渔民补贴政策之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渔民失海现象逐步显现.目前,学者们对渔民的失海现象及其原因比较清楚,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现有的"失海渔民"概念不明确,补贴政策的效果有待评价.政府的一系列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渔业的平稳发展和渔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未发生激烈的民生事件,但在对压缩捕捞强度和在保障失海渔民切身经济利益方面的效果不甚明显,有待完善.为此,作者从明确界定身份、保障渔民权益和加强渔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失海渔民补贴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目前"失海"渔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及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保有农民身份的"失海"渔民及农转非"失海"渔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构建,认为"失海"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应至少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保障及社会救济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沿海水域滩涂占用和损毁趋势加快,对沿海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其原因在于建设占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水域污染等多个方面。沿海省区开展了相关工作,规范占用补偿,妥善安置渔民,但由于政策文件效力不够等原因,沿海渔民失海失涂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论文利用在沿海省区调研获得的资料以及各类统计数据对上述问题的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包括加快海域滩涂规划、规范占用补偿、渔业基本水域保护等在内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渔民在水域滩涂使用中失去保命滩、补偿不合理、负担过重等种种矛盾和纠纷出发,运用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渔民权利受侵害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我国渔业权在实施中存在着权利不明晰、补偿机制不完善、收费过程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渔业权制度的意义,并建议目前应抓住全国人大正在制定《物权法》的契机,规范和完善我国渔业权制度,从根本上保护渔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众多渔民因沿海经济开发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而失去赖以生存的海域,做出重大牺牲,成为"失海渔民",其生计水平受到严重破坏。论文基于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斱法,以个体渔民的自然、物质、金融、人力和社会资本五项生计资本为研究核心,从失海渔民的生计资本系统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分析失海渔民生计资本的发展演变,包括不同渔业发展时期的渔民生计资本宏观演变和失海前、失海后个体渔民生计资本的微观演变。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实证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的范式下得出失海渔民的生计资本演变觃律,以期为失海渔民问题的解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沿海经济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渔民失海问题愈演愈烈,失海渔民成为同失地农民一样的弱势群体,这种弱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失海渔民的生计脆弱性决定。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提出失海渔民的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从失海渔民的生计系统外部冲击与压力、生计系统内部风险抵抗、内外部抗衡结果三个视角分析其生计脆弱性,为失海渔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沿海经济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渔民失海现象越来越多,失海渔民问题引起关注。论文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的可持续生计(SL)分析框架,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失海前渔民的五项核心生计资本-自然资本(NC)、物质资本(PC)、金融资本(FC)、人力资本(HC)和社会资本(SC)的含义、特点及具体存在形式,为失海后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分析及其补偿与安置政策的制定等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中国渔民与韩海警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愈演愈烈。出现这一恶性循环现象的根源,固然有《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导致中国渔业空间被挤压丧失2/3,中国渔民无鱼可打的客观原因。但中国的海洋渔业开发政策本身存在问题,加剧了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紧张和枯竭,这也不容忽视。相比韩国在过去30来年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政策,有效的管理和投入,解决了渔业资源开发和渔业永续发展问题。韩国政府帮助、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减少渔民队伍,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率;对渔民失渔、失海问题,及时予以发展性的补偿;发展海洋旅游替代传统渔业;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和努力,都支持了韩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