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朋友张平,年近半百,闯荡商海多年,具有极强的市场洞察力。一次与家人吃西瓜,突发奇想:种西瓜的不如贩西瓜的,贩西瓜的不如卖西瓜的。如果将夏秋西瓜在集中上市场价格最低时大量购进,进行保鲜处理,贮藏到冬季,特别是放在春节前后出售岂不赚大钱?!说干就干,他开始不辞辛苦地查资料、访院校、拜权威,终于研制出一种不  相似文献   

2.
面对众多农户大喊西瓜难卖的现状,陕西蒲城的瞿俊发却把一个西瓜卖到了188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笔者为您讲述他神奇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3.
严华 《大众商务》2007,(7):16-17
面对众多农户大喊西瓜难卖的现状,陕西蒲城的瞿俊发却把一个西瓜卖到了188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笔者为您讲述他神奇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4.
巧卖土鸡蛋     
2008年,家在农村的老宋到武汉城里租了个摊位卖土鸡蛋。虽然他卖的是正宗土鸡蛋,没有污染,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人们对他所说的大都将信将疑,一个月连100公斤鸡蛋都没卖出去。他想,现在推销什么都讲个包装,光说自己卖的是土鸡蛋,人家怎么就  相似文献   

5.
商人沈万三与皇帝朱元璋一起走在街上,见市面萧条,只有两个人在沿街摆摊卖蜂蜜。朱元璋走上前去询问,他听见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发出嗡嗡的声音。另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却听不到一点声音。朱元璋感到很奇怪,就问两个卖蜂蜜的人,这是为什么?一个卖蜂蜜人回答说:“我们家主人每次割蜜九成,所以大部分蜜蜂都飞走了,因此听不到声音。”另一个回答:“我们家主人每次割蜜三成,所以蜂群兴旺。”听卖蜂蜜的人这么一说,朱元璋连连点头,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6.
轶名 《大众商务》2003,(3):34-34
1998年,我下岗了。当时,电视、杂志上汽车美容广告泛滥,我一咬牙,贷了4万元,全身心投入其中,结果因为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弄得血本无归,一跟头栽到家了。我只有去卖水果,在温饱线上挣扎。1999年,在卖西瓜时,我看到西瓜这么大,可吃的只是其中的瓤,大部分是瓜皮,而瓜皮又只好扔掉,还引得苍蝇老鼠乱窜,弄得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环境。我想:西瓜皮难道就只能扔掉吗?有没有办法将它利用起来变成钱呢?6月份,我东借西筹,好不容易借到点路费,带着疑问,赶往武汉,终于打听到可以从西瓜皮中提取果胶。果胶是一种天然的复合多糖类  相似文献   

7.
有个人去寺庙卖木梳,和尚说:"你卖木梳找错地方了,我们头上无发,要木梳何用?"卖木梳的人说:"你们用不着,可每天上你们寺庙烧香拜佛的人不少,他们有些人头发散乱,进庙堂有失大雅,如果在进香前每人都能把自己的头发梳理一下,再进寺院烧香,岂不更显得对佛至高无上的崇敬和一片诚心,对寺院对您都是一种荣光。"和尚觉得此话有理,就买下了10把木梳。  相似文献   

8.
品牌的承诺     
正"市场从百舸争流转向N足鼎力是必然的趋势,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成为行业霸主,要么成为霸主的加工车间。"很多年以前,张瑞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品牌就是卖得比别人贵,卖得比别人快,卖得比别人多,三个缺一不可"。如果商品价廉物美,按照他这个理论而言就不一定称得上"品牌"。这么多年来,通过自己的实  相似文献   

9.
朋友下岗后,在小区卖盒饭,他说要玩点商业文化,其手段便是先花一笔钱,印制几百张粉红色的广告信,门缝里塞,楼道内贴,将整个小区撒了个遍。我说你这般张牙舞爪的,岂不惹居民厌烦,能不能默默炒作呀?这本是一句戏言,说过了再细细品味,便觉得怪有意思。  相似文献   

10.
《大众商务》2010,(13):19-19
富阳市新登镇仙里村的雷竹笋收购价达到每公斤24元,但即便是这样的"高价",村民们的雷竹笋还是供不应求,10多个竹笋返销户忙着上门抢购。笋农徐加洪高兴地告诉我们,现在他一天卖雷竹笋,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而在两年前,同样的雷竹笋,最低只卖到6角一公斤。笋农徐全洪说:"我们两夫妻弄得很辛苦的,一天只卖了100多元钱,亏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1.
石嘉 《大众商务》2007,(1):54-54
朋友下岗后,在小区卖盒饭,他说要玩点商业文化,其手段便是先花一笔钱,印制几百张粉红色的广告信,门缝里塞,楼道内贴,将整个小区撒了个遍.我说你这般张牙舞爪的,岂不惹居民厌烦,能不能默默炒作呀?这本是一句戏言,说过了再细细品味,便觉得怪有意思.  相似文献   

12.
卖奖品     
老吴拎着新皮包进了箱包店,他要把新皮包卖掉。新皮包是单位发给他的奖品,据说是香港货,商店卖600元。他家里的皮包多。都是发的奖品,所以他决定卖掉这个皮包,能卖几个钱是几个钱。“给你50元吧。”箱包店的老板翻看着老吴拿来的皮包说。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中国老人去美国看望儿子时,美国人所谓"不赚钱的经营之道"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如,一包20个鸡腿卖三元多,一包10个鸡腿也卖三元多,就像是不识数。再如,20个鸡翅膀,这个店卖二元多,那个店只卖八角,美国人好像不会算帐。  相似文献   

14.
《大众商务》2010,(3):35-35
省城街头,到处是卖服装的小店、不起眼的米线店、流动的熟食车,这些小买卖看着不起眼,可是有大赚头,动辄月收入过万,羡煞众多金领。一位经营小服装店的小老板说,只要做个有心人,不愁赚不到钱。  相似文献   

15.
省城街头,到处是卖服装的小店、不起眼的米线店、流动的熟食车,这些小买卖看着不起眼,可是有大赚头,动辄月收入过万,羡煞众多金领。一位经营小服装店的小老板说,只要做个有心人,不愁赚不到钱。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柳传志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就说:“联想要实现国际化战略,就必须要有把金子当银子卖的勇气。”不过,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他本人很是后悔,并为此做过许多解释。在节目不久后,柳传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后悔地对说:“把金子当银子卖这句话说得不太好。”  相似文献   

17.
《大众商务》2009,(7):23-23
不论是卖产品的三流销售,还是卖概念的一流销售,最终都得老老实实地回到与客户讨价还价的阶段。在此之前,是销售拿产品的价值说事,而现在起就是客户拿产品的价格说事了。  相似文献   

18.
李南 《大众商务》2003,(10):19-19
黑龙江有位叫张明山的推销员,有一手用顺口溜卖刀的绝活。他曾向人讲述了以下精彩的推销故事: “说你走过南的,闯过北的,经历多的,见识广的;说你出过国的,留过洋的,旅过游的,走亲访友的。请你停一停,看一看,站一分钟有一分钟的好处,站两分钟有两分钟的收获,这叫新产品高科技,多功能高效玻璃刀,捎带新型磨刀器……”这段开场白,是我卖玻璃刀时,用来吸引顾客的新说法。有年夏天,我在集市上卖玻璃刀。该产品很新奇:一是功能多,上面附加磨刀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中国老人去美国看望儿子时,美国人所谓“不赚钱的经营之道”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如,一包20个鸡腿卖三元多,一包10个鸡腿也卖三元多,就像是不识数。  相似文献   

20.
张闯 《新智慧》2002,(4X):9-10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曾有一位女士问卖葡萄的人葡萄是甜的还是酸的,那个卖葡萄的人以为女士大都爱吃甜的,就说葡萄是甜的,不料那位女士正身怀六甲,想吃酸的,于是就没有买。随后,又有一个老者问卖葡萄的人同一个问题,因为前一次的经验,那个卖葡萄的人就改口说葡萄是酸的,谁知老人的牙不好,想吃甜的,所以也没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