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FDI)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源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由全球FDI减少引发的对外资的争夺战日益激烈,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吸引FDI,并建立了专业化的投资促进机构。我国吸引外资经过25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2009年全球和地区外国直接投资趋势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动趋势:全球FDI在2009年进一步下降,其影响波及所有的国家以及FDI的各个组成部分。全球FDI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略高于1万亿美元,下降了39%。  相似文献   

3.
居安思危——全球FDI流动新趋势下我国引资策略创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全球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FDI的流动,出现了新的趋势。 趋势一:投资来源、投资流向全球化——全球FDI流动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4.
冯赫 《中国外资》2007,(2):28-29
<正>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回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显著复苏,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也呈现一路增长态势,2004年增长27%,2005年继续增长29%,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今年1月的最新预测,2006年全球FDI将增长34%,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作为2005  相似文献   

5.
董超 《中国外资》2008,(1):64-65
1994年之后,全球并购投资超过了绿地投资,成为FDI流动的最主要方式。全球FDI的这种变化趋势也影响到中国,目前,中国吸引外资方式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点,中国资本参与全球并购市场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正>2004年以来,全球FDI出现恢复性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04年FDI规模将达到7000亿美元以上,比上年增加约1000亿美元,但是也仅有最高年份14000亿美元的一半左右。 在对FDI这种战略资源的竞争中,中国已获得了成功,成为最大吸收外资东道国之一。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学习中国经验,这既是对我国吸引外资成功经验的肯定,同时也给我们今后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最新的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中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对FDI最有吸引力的国家,近1/3的CEO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加入WTO后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以及投资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在中国投资的前景正在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8.
财经视野     
中国成为全球FDI最大目的地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酌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591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3%,僵仍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际投资合作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这充分说明广大国际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日益重视中国的市场潜力,高度认可中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9.
《国际融资》2013,(1):60-63
投资状况 外国直接投资状况 加拿大重视吸引外资,对外资进入持开放态度,全国前十大企业中,外资企业占四家,外资控制的全国非金融资产达四分之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流入加拿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大幅下降,且降幅超过全球FDI流入的降幅。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全球出现了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FDI(FOREl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流动。投资来源、投资流向全球化——全球FDI流动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为主,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向式全球流动;投资方式、投资领域多样化——跨国并购已经取代传统的绿地投资(或称新建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成为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由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扩大到包括农业和各类服务业在内的所有领域。前不久。本刊记者采访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主任武常歧教授,请他就国际资本流动的热点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投资环境低迷、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持续蔓延,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也给境外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2020年,全球 FDI流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跨境投资的复苏需要各国采取更加支持、鼓励投资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近年来资本流动的特点 1.我国的FDI流入保持稳定增长 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和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的形势下,中国吸收FDI保持了稳定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7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和发展中国家首位.  相似文献   

13.
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这场FDI博弈中,各国间是否有合作共赢的空间,是否存在投资的互补效应呢?在此背景下,根据Fumagalli博弈模型的结论,本文搜集了26个新兴经济体国家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FDI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新兴经济体国家间FDI呈互补关系,尚未出现挤出效应,存在合作共赢的空间;FDI青睐于市场份额、自然资源、低廉生产成本、开放水平和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资》2007,(3):36-36
<正>2007年1月9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通过初步统计得出: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34%,连续第三年增长,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得置于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较好表现。企业利润提高推动了跨国并购的进行。投资政策与贸易体制的进一步放宽也不断刺激着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但各国与各地区之间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果方面,各有不同。2006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48%,高于前两年水平,达到8007亿美元。其中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为5490亿美元,占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5%,欧盟因而继续成为世界最大的FDI流入地区。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10%,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上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促进政策作了实证分析;阐述了中国吸引FDI政策中存在的超国民待遇和低国民待遇表现及其各自存在的利弊,以及政策实施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世界各国吸引FDI的政策潮流,提出了中国吸引FDI的政策取向:实行市场友好政策,在内外资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实施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政策,并以前者为主.  相似文献   

16.
沈琪 《中国外资》2004,(11):65-65
<正> 联合国贸发大会最近对全球335家顶级跨国公司的未来海外投资计划及其所代表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三以上的公司对2004-2007年间外国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的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认为近期(2004-2005年)和中期(2006-2007年)FDI流量在亚洲和中东欧地区会有大幅增长,但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吸收FDI情况不容乐观。FDI流入的主要目的国有中国、巴西、波兰、南非以及美国:绿地  相似文献   

17.
<正> 近2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至2002年2月,中国累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在华投资开业的外企达20万家,2001年中国新批准的FDI合同金额达6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0.4%,实际吸收的FDI达4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4.9%。自1993年以来,连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2.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 有170个国家和地区来华投资,财富500强中约有400家在华投资,摩托罗拉、BP、爱立信在华投资分别达到34亿美元、40亿美元和24亿美元。三公司设想今后几年再投资66亿、30亿和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2013.4.10北京《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指数》报告预测,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将发生变化,2017年将成为净对外投资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将达1720亿美元,超过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EIU中国研究副总监刘倩指出,与过去由国有部门主导、主要投向自然资源领域不同,近年来在国际扩张方面表现日益活跃的民营企业,其海外投资更注重开拓新的市场、获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RTA)对FDI影响的第三国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FDI具有明显的混合型特征;RTA具有非常显著的投资效应和第三国效应,一国加入RTA提高了本国吸引FDI的能力.却对其它国家的FDI构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模型的结论对于估计方法和空间权数的设定都是稳健的.论文最后对我国的RTA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 近20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呈高速增长态势。然而,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新经济泡沫在美国的破灭,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的衰退,并影响到西欧和日本,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不仅复兴无望,反而雪上加霜,全球性经济衰退也进一步加剧,外国直接投资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