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近代     
  相似文献   

3.
从开滦看中国近代企业经济活动和中外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是近代社会经济的细胞,中国现代企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影响和刺激下发生和发展的,因此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有助于正确评价中外经济关系。而现代企业成千上万,不可能一一解剖,只能选择典型,从个性中发现共性,从特殊中找到一般。本文拟从考察1912一1941年开滦煤矿财务制度和财务状况入手,分析中国近代企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一个侧面观察近代中外经济关系。其所以集中考察开滦这一段状况,是因为它历史悠久(从1878年迄今已有将近120年),矿权多次变更(开始由中国人创办和…  相似文献   

4.
1992年春,笔者在牛津访学。一位牛津大学的农民问题专家,对清代的中国农业仍未广泛采用农场式经营大惑不解。因为资本主义农场式经营在十五、十六世纪的英国炙手可热,以至引起农业革命,从而为日后的工业革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中国自古就是东亚农业先进国,何以至十九世纪对这一方式还那么冷淡?①这位牛津学者的疑问不是没有缘由的,也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的。所谓农场式经营,就是雇佣工资劳动者,面向市场需求,追求利润,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首先所需要的土地集中,在中英封建社会晚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近代     
近代农村经济发展:张丽评析流行的中国农业衰退论、增长论,和农业增长过密型增长论、停滞论,认为它们都无法解释中国农业危机。中国近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旧的平衡已经打破,新的平衡无法形成,但在20世纪20年代,农户家庭经济资源重组和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化已经发展,中国农业的困境由外部因素造成,如政局动荡,缺乏一个有经济兴趣的精英阶层等。(中国农史99/2)向玉成认为中国农业30年代危机在总体水平长期下降情况下,由战乱,日本侵略、连年灾荒等诱发。(中国农史00/4)王建革运用生态经济的分析方法,指出华北农业在人口压力下,转向减少畜力、更多投入人工的经营方式,这既不造成套小农场生产率的差别,也不一定增产。黄宗智所谓的“过密化增长”不存在。还分析了在如此恶劣的生态条件下,华北农业社会关系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大连城市经济史的分期 近代大连城市经济史,就是指人口、工业、商业及市郊农业在大连及与大连相关的空间范围内运动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进行分期的目的,就是要体现出大连城市经济在酝酿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明清     
1999年和2000年两年间明清经济史研究成果丰硕,仅就笔者所见,199年有关论文达250余篇,2000年约有200篇,还有若干种专著出版,以下仅就这两年明清经济史研究概况作一简单回顾,由于见闻有限,可能遗漏若干重要成果,这自然是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生产、交换、分配等问题,都曾经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而消费问题却一直被忽视,成果不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消费和生产、交换、分配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总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创造出新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创造出商品市场。忽视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种缺失,应予弥补。 封建社会农民的消费,对研究封建经济的本质与发展,极为重要。清代,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农民消费水平较高,颇值得研究。这里的农民,一般是五口之家。其生产经营,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江南农村的"合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床时期就流行甚广。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随着现代经济因素的增长,银行也加速向农村渗透,传统经济组织与现代金融机构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现代化理论者认为,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传统经济组织逐渐烟消去散,土崩瓦解。而江南农村中颇为流行的传统金融组织“合会”的演变,却向我们描述了与此不同的农村经济演化图景。  相似文献   

11.
月泉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133-138,160
总论与区域经济 有关中西比较和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近年来在中西方学术界都引起热烈讨论,其中主要是对明清经济的再评价。美国学者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中西方学术界都引起了讨论。彭慕兰针对黄宗智的反驳,发表长篇回应《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除修正若干数据外,重申他的观点(历史研究4 )。张家炎《如何理解18世纪江南农村:理论与实践》述评了2 0 0 2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次讨论会中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中国经济史研究2 )。国内学者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南经济:自然环境作用的一个典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浙江两省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等8府和太仓州,具有大致相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为一个经济区,即通常所说的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从经济史来看,是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地势平坦,平原辽阔。江海环抱,湖泊河港纵  相似文献   

13.
《大清律例》是一部诸法合体的综合性法典。其中名例及吏、户、礼、兵、刑、工诸律并列,而以刑律为主。它包括了皇族、铨选、经济、礼制、军政、刑罚、营造等法规,以调整政治、民族、宗族、婚姻、宗教、军政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它在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上起过重要的作用。 《大清律例》虽然各方面的法律都有,但它并不是各种专门法的总汇。例如,《大清律例》中有许多调整经济关系的律例条文,而这些条文的总和远不能构成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律例中有关经济关系的条文大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用以调整王朝政府的,以及王朝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另一类是用以调整人民之间的关系的。本文准备就后一类进行考察,分析清政府在调整民间经济关系方面采用什么原则,制定了哪些律例,并尽可能找出这些律例与前朝律例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国民消费需求总额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城乡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长期统计资料十分缺乏,唯一的一次横截面资料是巫宝三等先生所著<中国国民所得>一书中对1933年国民消费需求的调查统计,该书并运用北平生活费指数加以引伸,估算出1931~1936年各年份的消费需求总额.此后,巫宝三先生赴美国哈佛大学开展进一步研究,撰写了博士论文<中国的资本集成和消费支出>,估算了1931~1946年的消费支出总额,但至今未公开发表.另外,刘大中、叶孔嘉在<中国大陆经济: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1933~1952>书中,也曾对1931~1936年间国民消费需求总量及其结构进行过估计.迄今近50年间,我们再未曾见过新的有关近代中国国民消费需求的估算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拙文《从“夫妇并作”到“男耕女织”──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探讨之一》(以下简称《探讨之一》,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3期)中,我们曾指出:“男耕女织”这一农家劳动安排方式,虽然出现很早,但是一直到清代中期,才在江南发展成为一种支配性的模式。本文将继续探讨这一劳动安排方式所体现出的深刻内容以及它所赖以发展的经济背景。一、明清江南“男耕女织”的背景:农家男女劳动专业化的条件男女劳动者依据人体生理条件的差别而在生产活动中实行性别分工,已有久远的历史。“男耕女织”是性别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正…  相似文献   

16.
17.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新政是封建王朝挽救其统治的最后一次努力。不仅政治上的“预备立宪”令人瞩目,而且经济方面的“变法”活动也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还影响到清王朝的命运。把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纳入新政的范畴加以研究,或许会丰富对清末新政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本文将首先概述庚子之前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庚子后清政府应付危局的设想;接着论述清政府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然后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摇摆和混乱;最后简要地总结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性。一、官僚集团内的政策设想庚子之前数年中,清政府为应付甲午战败后…  相似文献   

18.
正确评价清代的农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中国古代史学者,困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明于前而昧于后,对明清时期的经济作出了不适当的贬低的评价。他们认为,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由于人口增长快,土地垦辟少,出现“人满之患”,“民穷财尽”。社会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局面,变为一个越来越贫穷的国家。与唐宋经济,乃至秦汉经济,都无法比拟。这种论断,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实有澄清的必要。清代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高峰。全面论述并与唐宋乃至秦汉进行比较,实非易事,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详尽。本文只拟就他们的某些论点与论据,对清代农业经济的几个问题提些看法,与他们商榷…  相似文献   

19.
北京西郊玉泉山、卢师山及其西部山区,习惯上统称西山。这里峰峦错落,林木葱浓,风景秀丽,是北京寺庙和权贵坟莹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官阔老、少爷小姐进香拜佛、游山避暑的重要处所。也许由于这一个原因,1929年国民党政府调整行政区划时,它比原来同属于宛平县的东南平原地区更早地划归当时的北平市管辖。  相似文献   

20.
农业、手工业与农村 刘克祥发表了“《再论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驳析”一文,继续与郑启东就近代华北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史志宏利用195 8年第2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4个村庄的1930年、1936年、194 6年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对19世纪30—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李金铮、邹晓总结了2 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的新探索(历史研究4 )。李金铮认为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一个垂直的贷款网络体系。它与农村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