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玉华 《经济师》2014,(6):39-41
近年来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环境事故频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环境群体性事件不仅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更有可能加剧社会的暴力化倾向,化解生态环境引发的群体性环境事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世界环境保护的经验表明,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是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方法。我国多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凸显了公众参与中存在诸多不足,文章从公众参与的视角深入分析造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众参与、化解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困局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会冲突论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是西方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理论,科塞指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社会冲突的区别,也指出“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农村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利益保护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对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通过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司法诉求渠道、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依法处置冲突等方式,来积极化解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用地价补偿机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旸 《经济论坛》2006,(11):111-112
随着建设新农村计划的提出,农民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农民与农地的关系,这不但关系到农民自身的生存福利问题,而且也关系着改革进程中的社会安定问题。目前因为征地引发的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占到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征地纠纷目前成了农村最不稳定的因素和焦点所在。在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时期,国家如何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使失地农民的补偿得到应有的保障,是此项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宗教信仰与社会冲突:根源还是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宗教信仰与社会冲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信徒,信徒产生冤屈情绪、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更高。宗教对冤屈情绪产生正向影响的原因可能是信徒因为其身份遭受了不平等待遇;宗教对群体性事件有正向影响的原因可能在于,宗教对冤屈情绪有正向影响同时宗教的组织性降低了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成本。这些结果表明,宗教本身并不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其在社会冲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工具"。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演化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群体性事件的新表现,对其产生、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柔性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方案,对于解决群体性事件,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的扩大趋势已成为不争盼事实,这与中国当前正在经历的深层次全方位社会变迁有关。在有关群体性事件“新特点”的研究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群体性事件的诱发、促进、形成、激化抑或化解的过程中,开始扮演令人侧目的角色和作用。在一个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中国,在一个网络社会,如果要想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认识,如果要想实现更多群体性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变,决不能忽略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本文在转型社会的历史场景下,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角色冲突的深入分析,从体制层面探求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进而寻求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整合机制与协调机制;同时,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在社会公共空间建设以及民意代表方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并在转型社会的秩序构建层面做出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宏 《经济视角》2012,(5):117-118,98
我国当前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农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的趋势。本文在探讨我国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探索预防和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日渐增强,政治参与活动不断增多。我们应充分认识农民政治参与对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探讨实现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本路径,以提高其政治参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是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学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之必然属性说、参与和处置主体说、社会文化心理说等多种理论。从伦理学视角探究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可能是更为深层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承担者和受益者,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当然主体,其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和保障。通过对山东省1367户有效样本的调查,构建了农民参与社区建设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民参与社区建设自身利益因素、农民参与社区建设重要性认知度、社区事务公开监督满意度、农民参与社区建设责任认知度、农民参与社区事务途径、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民参与社区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培育农民农村社区建设意识,推进农村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正确处理社区公共利益与农民自身利益关系,实现农民利益社区化。  相似文献   

11.
郑君君  何鸿勇  蔡明 《技术经济》2014,33(10):63-67
对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中参与主体的多属性及其社会网络关系进行了刻画,构建了投资决策中参与主体的信息交互与社会网络演变规则。然后运用多主体仿真技术分析了决策系统中各参数取值对参与主体的状态及社会网络演变过程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中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制,并依据仿真过程和结果给出了规避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的中国,由人民内部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增多.在治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政府肩负着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责任.但是政府自身在资源分配、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确实很难做到群体性事件应对的高效、快速、协调、灵活.因此,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作用,可以在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协调机制、法制机制、互动机制、预警机制、自律机制、监管机制、动态机制、学习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宣传机制、评估机制、责任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运行机制.努力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群体性事件呈多发之势。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和诉求,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的基本原则、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是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的对其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治轨道,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消极舆情总体表现为农民对农村发展的不满意。其主要表征为农民对农村和农民身份的悲观与失望,对农村政治生态系统的低评价,对宗教、邪教及落后民俗文化的肯定开放态度,对"灰黑"文化的认同和对伦理价值的非理性化判断。农村消极舆情极其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心理诱导因素,从而危及农村政治稳定。因之,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政治生态系统的公信力,完善农村政治文明传播,遏制灰黑势力发展以干预农村消极舆情的发生和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不符合农民需求的状况,并且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评价机制中的地位缺失,他们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参与意识也不强。从村庄制度设计看,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以单纯行政化的方式供给农村公共品,农村自治组织机构之间缺乏制衡机制,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因此,必须健全有效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决策制度、规范的村庄公共品供给执行制度、有力的村庄公共品供给监督制度、良性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协商制度,以保障农民村务治理权利。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立专篇,提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政府工作报告则将社会管理列为2011年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社会管理也应走向多元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在我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基于对农村特殊乡情、民情的考量,农村参与式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核心的是参与,其基本要求是创新农村管理新理念,实践基础则是民主参与,主要方式是官民互动,基本前提是增强农民权利认同感,根本目的在于多元的利益诉求皆能通过制度化渠道予以合理表达和维护,藉此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程度不同的社会动荡,由此产生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对此,试从法律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宛 《经济师》2009,(7):47-48
群体性事件是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它产生有心理失衡、归因偏差、从众和匿名心理等社会心理机制。处理群体性事件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用新思维、新角度去处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新挑战,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对于怎样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学界进行深入的探讨.但它又有别于网络舆论事件、网络冲突事件、网络社团活动.同时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主体的分散性、客体的复杂性以及利益诉求的共同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其在发生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学界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出发,分别对其构成要素和特性进行分析,以便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各地进行征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提高土地补偿标准以外,非物质补偿包括就业安置、再就业培训、子女入学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也应考虑,并相应给以解决,这些方面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前途。陈锡文曾经多次表示,土地是农民最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失地的同时,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在发挥土地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同时,适时建立与城镇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是当务之急。土地是农村农民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不顾农民长远生计,强制性征地造成农民失地失业,不仅引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而且给农村稳定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