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构造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大地构造学基本理论,明确了盆地形成演化历程、构造区划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欧加登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大陆板块的裂解、漂移与洋壳的扩张,经历了Karroo陆内裂谷、陆间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和局部抬升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明显的"下断上坳"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盆地经历了陆相和海相两种沉积环境,陆相沉积发育在晚二叠世—三叠纪,海相沉积发育在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共发育了陆相和海相两种类型烃源岩、储层及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2.
拉张型过渡壳是地壳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地壳演化的重要阶段。裂谷(作用)只是拉张型过渡壳的一种形式,或只在拉张型过渡壳形成的某一阶段起过作用。内蒙古狼山群、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的沉积建造、火山—深成岩建造的研究表明,在早元古代末固结的华北原地台北缘,从中元古代早期开始解体,发展成拉张型过渡壳。经长城纪末期的白云鄂博运动(约14亿年)和蓟县纪晚期的什那干造陆抬升(11亿年左右),地壳成熟度不断提高,形成连续稳定的克拉通,成为华北地台基底固结最晚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渤海盆地早第三纪基底内断裂构造最普遍的是犁式正断层,盆地内由于地壳向深部粘性增大,水平方向粘性剪切应变也相应增大,导致断层在一定深度以水平剪切方式消失。剪切带以下变形方式主要是拉张作用下的粘性伸展,因此盆地内地壳变形符合上部为脆性变形层及其下部为粘性伸展变形层的双层模式。晚第三纪由断陷转为拗陷是由于上地幔的热衰减和岩石圈热收缩,表现是地表热流值衰减,壳内高导层和上地幔高导层向下回落,盆地发生区域性统一沉降。区域构造环境上,盆地的形成演化受中,新生代大洋扳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作用控制,俯冲于大陆岩石圈之下的洋壳熔融,引起上地幔物质调整形成穹隆体,结果岩石圈引张拉薄,地壳发生断陷。成因类型上,早第三纪时期渤海盆地属于主动型的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4.
江西德兴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岩体,是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体的杂岩体,是在燕山期由脉动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性从早期偏酸性向晚期偏基性演化。区域地质、岩体地质及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由原先侵入于地壳中的深源火成物质和部分沉积物质,在燕山运动的脉动断裂作用影响下,不断产生部分熔融作用和侵入作用形成的。岩浆形成部位是在上部地壳或康腊面附近;脉动断裂活动是形成岩浆以及诱发岩浆上侵的主要因素;岩浆是随分熔作用的加强而逐渐转向偏基性;铜、硫等成矿物质是由成浆原始岩石在部分熔融过程中释放分馏而富集的。  相似文献   

5.
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对于揭示地球演化历史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龙门山构造带为例,从几何分析入手,对该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产物,属于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其变形特征可与世界典型的造山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超高压环境下榴辉岩变质演化的研究进展,对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榴辉岩成岩地质背景、分布规律、岩石矿物组合特点、岩体的属性进行了总结,并从超高压榴辉岩体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变质过程的形成特点。这条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特征和榴辉岩变质演化上具有相似的变质过程。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显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原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57±22 Ma、UHP变质年龄为423±5 Ma、后期热事件叠加年龄为397±6 Ma。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经历了进变质阶段、进变质峰期阶段、退变质阶段和晚期退变质阶段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柴北缘榴辉岩变质演化为一个由进变质到峰期变质再到退变质的变质演化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连续运移着的大陆或大洋板块,其边界的应力不断积聚,并发生阶段性的俯冲、仰冲、碰撞及相伴随的各种地质作用。无疑,研究大陆内部古板块运动的主动力方位、构造应力场特征是板块学说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这方面的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行之有效的古地磁等方法国内开展不多。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系统的小构造研究有助于阐明板块构造的运动学问题。华北古陆板块与内蒙古海板块之间、偏古陆一侧有一个东西延展长达650多公里、南北  相似文献   

8.
中国铅锌矿床的成矿元素可划分出23种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矿床、地质历史中5个大的铅锌成矿期及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都有各自不同的占主导地位的元素组合类型。矿床成因从沉积到岩浆到多成因叠加,从地质历史的早期到晚期,从相对稳定的沉积盆地到剧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带,元素组合从简单的1—2元素组合演变为复杂的多元素组合。元素组合的复杂性是中国大陆频繁剧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多种成矿作用的存在及其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深部地质研研的内容和范围,目前还不能最后确定。近十多年来,由于深部地球物理工作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实际资料都涉及到深部地质问题。一些研究工作者认为,深部地质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整个地壳还包括上地幔和软流圈甚至深达整个地幔;但有的研究者认为,深部地质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壳。就整个地壳的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表层和深部的关系)来说,必然要联系到地壳以下更深处各层圈的相互关系,但是从目前地球物理方法的水平和资料推断的可靠程度来看,先以地壳为主要对象,比较狭义的理解深部地质研究对象,还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具有:罕见的38 Ga古老变质岩系、早于太古宙末就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板块俯冲记录、并经两期克拉通化、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最典型、复合地幔柱最明显、与其它克拉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在新太古代末-中元古代初,区内花岗-绿岩带密布,仅以河北怀安及胶东TTG为例,足以证实为地幔热柱成因;"中部碰撞带"为早期板块俯冲的印记,是和基洛兰(Kenorland)陆块群汇聚过程紧密相联系;自进入1 800~1 600 Ma期间,华北己转变为伸展构造体制,广泛分布有酸性岩浆岩及基性岩脉(岩墙)和伸展裂谷,亦为地幔柱强烈活动的显著特征,无疑是全球哥伦比亚(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组成部分;但进入1 000~700 Ma时,华北除分布基性岩墙(床)群外,只在少数地区有中酸侵入岩体出露,可能是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呈现了隐伏岩浆活动的态势,故有逊于扬子克拉通此期岩浆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加里东期("泛华夏期")亦有地台隆升迹象;但演化至中生代,由于受燕山期翘变,和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华北亚地幔拄构造,同时产生了岩浆作用的"大灾变";成矿作用的"大爆发"。根据华北"G型大火成岩省"及变质核杂岩分布、和地震层析解释资料证实,本区是以渤海湾盆地为中心,形成"一盆多岭"的构造格局。正因为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促使区內成矿成藏作用具备有:独特性(如白云鄂博裂谷产稀土特大型矿床、中条裂谷产铜金超大型矿床)、继承性(如鞍山式铁矿与邯邢式铁矿的成因关系)、成藏作用的复杂性(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联系及山-岭金属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深部地质是在近十几年来地壳、上地幔深部地球物理方法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基础上提出的。虽然迄今对深部地质的研究内容还有不同认识,例如有些研究者认为就目前地球物理的水平和资料推断的可靠程度,深部地质研究应以地壳为主要任务比较合适;也有人认为对于深部地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还不能最后确定。但是从已进行的研究和所取得的成果看,深部地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主要是地壳、上地幔的结构和构造特征、物质成份、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和状态,以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深部地质研究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现代数学、力学、海洋学等各学科  相似文献   

12.
肯德可克是在位于青海东昆仑造山带内发现的首例独立大型钴矿床.该矿床整合产于浅变质火山一沉积岩系中,发育高度富钠的热水沉积岩和典型的热水沉积矿石组构.沉积岩的主元素和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局限裂陷海盆环境.本文对肯德可克钻矿床的成因和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晚太古宙大陆的克拉通化作用造成大量陆壳的生长、固结、稳定,并且使陆壳达到近于现代大陆的厚度与相当大的规模。主要证据表现为晚太古宙普遍发生以下地质事件:(1)广泛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使陆壳内物质组分有规律迁移,造成下地壳难以再熔融而长久保持稳定,(2)花岗质岩类(TTG)大量侵入,成为大陆最主要的物质来源。(3)浅水沉积岩系普遍出现,指示成熟稳定的硅铝层上形成环境。(4)大规模不变形岩墙群侵位,证明克拉通已具备足够的刚性与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一、下花园煤盆及其周围地质概述下花园烟盆位于河北省涿鹿县、宣化县及怀来县的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在燕山准地槽的西端。地质发展史属华北地台类型,沉积地层与华北型相似,中奥陶世后期基本停止下降。加里东晚期地壳全面上升,并结束沉积。燕山运动时期变动剧烈而复杂,是本区最重要  相似文献   

15.
建立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江盆地分布着中国北方新元古代—新生代中各时段地层,其中记录了各时段地壳变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等重大地质事件,被喻为“地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自然博物馆”、“哺育新一代地学人才的摇篮”等,成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地质遗迹区。目前该区许多地质遗迹面临人为破坏的威胁,应当尽快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攀西裂谷位于扬子古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轴中段,裂谷带的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且频繁,同时兼有岩浆的深成作用和火山活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火成岩共生组合体。从海西晚期至燕山期,在裂谷带广泛发育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笔者将攀西裂谷花岗岩分为三大类型,既幔源岩浆岩套中的碱性花岗岩、壳幔同熔A型黑云母花岗岩、陆壳重熔A型花岗岩。三类花岗岩都具“碱性”、“无水(或少水)”、“非造山”的人型花岗岩特点,因此将它们统归为A型花岗岩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与前寒武纪绿岩相有关的在地壳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金矿床。根据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特点,该类矿床可分为:①硅铁建造中层状金矿床;②“绿岩带”中变生热液脉状金矿床;③混合岩中混生热液脉状金矿床;④花岗质岩石中重溶岩浆热液脉状金矿床等四类。结合地壳演化史提出“直线式”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地质现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它们伴随地壳运动在时间、空间上发生有规律性的交化。研究和总结这些规律,必须运用正确的地质思维。作者基于这种观点,结合具体实例,文中阐明了地质现象存在和发展的三个原理:层次原理、循环原理、重复原理以及三者的关系,同时指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地质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庄科地区分布着一套中酸性岩浆杂岩体及与之有关的隐爆矿化角砾岩和伴随的钼(铜)矿化。为了查明矿化角砾岩体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条件,我室与北京地质局102队协同开展了专题研究,我组承担了该地区的同位素地质年令测定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按专题要求系统地采集了同位素年令样品。通过测定并结合野外实际资料,对该区岩浆杂岩形成时代、岩浆演化特点、成矿时代及专属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丰产高温地热资源己闻名于世。1977年,中国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建设了24兆瓦中高温地热发电站。经多年地质调研,证实拉萨地体是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带,自西向东为:西部构造结—SN向平行的"裂谷"群(含羊八井地热田)—南迦巴瓦构造结—柬延至走滑逃逸构造的腾冲地体(腾冲高温地热田),组成了复杂地质背景构造格局,并分布有剧烈的中、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其成因是与印度板片撕裂、分段碰撞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构造密切相关。羊八井地热田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腾冲地热田与新生代火山岩有关,两者具有时空关联,均属新生代高温地热田。据地震层析资料,以及拉萨附近蛇绿岩型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和高温柯石英,足以阐明区内的矿产和两个高温地热田均属地幔热柱活动的产物,据此热源可能是来自深部的地幔楔,但在热流运移过程中,地壳熔融参与成分两地有所差异,这可从氦和锶同位素数据获得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