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就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将比农业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而商业又将比工业占有更重要的位置。1935年费雪又进一步指出:生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将不断地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既使政府进行干预也无法阻止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农村转移劳动力迅速增加,2000年之后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开始快速上涨,农村转移劳动力名义价格逐步动态趋同于所在地城镇劳动力名义价格。运用多层线性模型通实证分析表明:从1997至2009年期间城镇劳动力工资平均水平高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但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迅速上升,其差距在逐步缩小,中国出现了劳动力价格趋同的趋势。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趋同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及生产率分析许保利一我们整理10个国家1975-1982年劳动力的变化情况(见表1),从中可以看到,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具有如下特点:1.分布情况。在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最大,其中美国的比重最高.达65%以上,意大利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以保山烟草产业为例,希望通过对保山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提高、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农村问题逐步解决的基本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丹 《经济经纬》2007,(6):71-74
北京市各区县劳动力总量分布的产业差别是明显的,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对于北京市各区县功能区的划分可以站在劳动力产业分布比较优势的角度,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北京市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产业分布规律,从而为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提供劳动力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薛宇峰 《经济经纬》2006,(2):116-120
城乡收入和区域间收入差距的存在,在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必定推动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在区域间的流动。笔者根据农民阶层分化的理论,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同收入层和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省际差异进行了描述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技术要素是否真正成为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及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与其他要素的协同作用等,是我国在技术研究热潮中需要冷静、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三大产业技术选择和劳动力产业间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并用199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估计,分析认为:产业结构错位指数背离锁定值1的发展趋势,与对人均产出貌似合理的推动作用扭曲了技术选择对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我国现阶段实现产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在扭转劳动力产业布局和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上.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类型分为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务工两种类型基础上,利用2009年河南农村住户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发展、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种植与非农就业具有互补作用;非农产业发展对本地非农就业具有正向但较为微弱的影响;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加大粮食补贴、发展非农经济以及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呈现新的特点,且不同区域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对区域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要素市场渐趋完善,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增强;西部地区随着开发步伐加快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本地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影响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态势。这就需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关注这种影响产生的联动效应,并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一般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与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同江苏其他滨江临河的地区一样,扬州也实施了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起了重要作用,1978-2006年,扬州农村劳动力总量虽然由142.37万人增加至166.05万人,但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中的就业比例总体上在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82.13%下降到2006年的28.56%,扬州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魏冬伍 《当代财经》1994,(10):27-31
本文对单自由度减震结构体系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动力分析,并给出计算方法。此外,对正弦波激励下的响应进行了减震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结构与收入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3-200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观察期内,从劳动力结构看,外出就业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规模多于女性,外出就业的平均年龄趋于上升;从工资水平看,外出就业的总体工资水平明显上升,个体工资水平与受教育时间的长度是正向变动。外出就业的收入高低还与农户家庭成员是否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从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规模来阐述1996年到2010年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具体情况,即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是持续扩大的且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有一半以上转至第二产业.接着运用计量模型研究二、三产值的比重以及城市化率这三种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彩响,得出三种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周慧  林雨 《时代经贸》2012,(10):228-229
文章首先从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规模来阐述1996年到2010年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具体情况,即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是持续扩大的且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有一半以上转至第二产业。接着运用计量模型研究二、三产值的比重以及城市化率这三种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影响,得出三种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的出口产品结构“七五”期间,已实现了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战略转移,目前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80%以上.但结构调整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未根本解决,仍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调整缓慢.其中轻纺产品占工业制成品的70%以上,与八十年代末69.44%的比重相比基本上没有变化.这种商品结构的单一性对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截止今年3月,全国纺织品类全棉纱、布的国内价格平均比去年底上涨100%,出口换汇成本激增,致使江苏棉织品、棉针织品、棉布服装、涤棉服装等主要商品的外贸出口全面下降.二是主导产业缺乏整体贸易优势.江苏的建材、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目前仍处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优化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为例,论述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