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梳理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的创新史可以看出,世界创新竞争与制造业转型具有历史耦合性。世界创新竞争会从动力驱使、要素注入、竞争互动等方面驱动制造业转型,本文也据此构建了两者内在作用机理的“三维”模型。在此理论模型指导下,本文以10个代表性国家为例,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2003~2012年世界创新竞争与制造业转型的关系,结果却显示世界创新竞争与制造业转型之间存在着与理论相悖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在过去的创新竞争中,发达国家把创新的重点放在了虚拟经济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创新不足导致了制造业领域“创新忽视”和创新资源的稀缺。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积极调整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创新竞争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刚 《化工管理》2011,(12):12-13
<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众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有些企业将创新看作企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将创新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创新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很大,创新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通过控制自身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和主动为客户管理风险两个途径寻求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进而创造价值。由此产生四种基本的价值创造模式:预控制、对冲操作、价值创新和重组模式。  相似文献   

4.
可怕的美的     
在竞争充分而惨烈的中国家电市场上,这家白电巨头却展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肆意享受着速度带来的快感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电力技术经济》2000,(5):67-68
任正非常说:有创新就有风险,但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也就不冒险,老是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三流水平.这怎能与跨国公司竞争.企业也很难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6.
正确选择创新成果保护方式对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十分重要。就一般企业而言,对创新成果通常采用专利和技术秘密的保护方式,但两者均存在一定风险。对前者而言,其风险主要在于专利权的取得存在一定难度,且一旦相关的发明创造在公开之后因缺乏新颖性、创造性等实质条件被驳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在变化中规避风险、把握机会、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企业在竞争面前却如此脆弱?如果从情报的角度分析,是否重视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是影响企业强弱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竞争情报已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企业成功的第四大生产要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而机遇稍纵即逝,挑战不请自来。处在完全竞争领域的冶金轧辊和设备制造行业,早就进入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全球市场博弈。作为国内目前产出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冶金轧辊专业制造企业,要应对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在不断加剧的竞争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规避风险,保持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行业地位,持续提高为—钢铁工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理念创新推动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9.
创新感言:五洋纺机会以这个奖项作为契机,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从而为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向上发展助一臂之力。创新事迹:当纺织产业在经济转型的阵痛中经受考验时,王敏其打造的五洋集团却如沐春风,前景诱人。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开创了民营企业制造经编机的先河。他坚持用科技创新铸就品牌价值,他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为协同产品创新提供了条件,集群协同产品创新在实践中正蓬勃发展。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集群协同产品创新风险传染的概念,分析了风险传染的条件,将集群协同产品创新风险传染模式分为串行传染模式、并行传染模式、与型传染模式和或型传染模式4种,并建立了风险传染背景下的集群企业风险水平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集群协同产品创新的风险传染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起广泛讨论的“东亚奇迹”争辩后,中国近年来出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过剩”现象再一次引起国内外各界对政策干预有效性的普遍关注。中国产业政策似乎长期陷入“刺激—过剩—淘汰—再刺激”的循环路径。基于一个拓展的“2×2”伯川德模型,本文显化了以不同方式施行的补贴可以产生不同政策效果的理论机制,即以竞争兼容方式施行的补贴可通过扩大竞争,抵冲补贴对创新的负面影响并获取创新激励效应,但行业存在一个有效竞争阈值,当竞争程度已经过高时,继续施加补贴会降低企业对行业竞争压力的敏感性,引致企业“为补贴而生产”和产能过剩风险。本文的核心结论是:产业政策存在一个以行业竞争程度等行业异质性为特征的最优实施空间,越偏离最优实施空间,施政效果可能越会背离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具有较高适用性和系统性的中国产业政策优化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2.
火电企业应积极构建融资体系,逐步形成“提高信用评级、扩大授信面、优化融资结构、创新融资方式、做好资金筹划”的良好融资体系,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打好资金基础。由于国内经济承压严重,节能降耗呼声高涨,火电行业内部竞争日益加剧。加之能源改革矛盾凸显,煤价的飙升导致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煤-电顶牛”现象再次出现,火电企业边际贡献大幅减少,持续亏损导致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资金链断裂风险一触即发。融资工作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一是债务风险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需求的风云变幻,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正在成为生物制药企业未来增长的主要源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正在逐渐演变成联盟之间的技术竞争。本文分析并建立横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纵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和补缺联盟技术创新模式,以此推进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合作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电费回收工作的难度和风险都在增大,但是安阳供电公司电费回收形势却明显好于往年。主要是依托机制创新.防范电费回收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因此实现了经济严冬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电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是在政策方面。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政策风险在加大。厂网分开后,电厂和电网在发展规划上不能做到同步,电网建设落后于电源建设,给电网企业带来运营风险;发电厂的上网电价放开竞争,且已逐步实现与上游能源企业(如煤炭企业)的价格联动,而电力销售价格却相对固定;此外,销售电价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价格杠杆,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被频频使用,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创新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创新活动涉及许多相关环节和众多影响因素,在这些信息约束和多种影响因素突变下,导致创新的结果呈现随机性,这意味着技术创新带有较大的风险性。但是创新一旦成功,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在高新技术创新决策之前,对影响高新技术创新成败的多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对创新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这些风险有较好的防范措施与途径,从而达到对高新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定性的分析与防范,为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高新技术创新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也为进一步定量研究高新技术创新风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动态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复杂多变的超竞争环境下,以环境适应论、产业选择论、资源基础论等为代表的传统战略管理理论正在将企业引入构建静态竞争优势的误区,而只有有效集成顾客价值理论、价值创新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的新型战略管理理论才能真正引导企业构筑基于竞争优势本源--顾客价值创新的动态竞争优势.本文在全面分析传统战略理论的时代缺陷和顾客价值创新的战略价值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动态竞争优势转化模型深入分析顾客价值创新形成动态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并在最后进一步提出企业构建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动态竞争优势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企业的竞争环境激烈异常,市场的瞬息万变所带来的风险必须成为企业管理者日常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日渐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与管理,专业性人才也越来越多,可是全面而适当的财务风险管理却并非易事,本文将在对现今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诸多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企业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合约化质量管理框架下的质量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首先从现代合约理论出发,对传统质量概念中的合约化内涵进行发掘和深化,并进一步对质量合约的风险特征及原理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质量创新理论的探析,研究表明:绝对质量价值管理、相对质量价值管理和证券化质量价值管理都是基于合约化质量理念下的质量创新的新模式——质量价值管理的三种形态,是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质量风险特征的企业的不同选择而已。但从质量风险收益来看,证券化质量价值管理代表着质量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金洲 《中国石化》2006,(11):64-6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效举措,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必然要求。它既能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竞争回报。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潜在的法律风险。那么,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笔者认为,企业法律顾问实现“三个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