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非零和合作下“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中国市场》2007,(52):112-115
"产学研"创新联盟具有以非零合为基础的合作博弈特征。本文结合"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运作模式,运用进化博弈模型研究了"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进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合作进化的因素并得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2.
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利益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贸易是俄欧贸易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俄欧双方在能源贸易中的竞争与合作,其结论是通过双方的利益博弈,合作是双方在能源领域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Stackberg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跨国战略联盟及其成员间的运作,最后得出跨国公司在与战略联盟的非合作性博弈中,其是否参与联盟以及其努力参与联盟的程度取决于博弈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合作式竞争将是有关各方最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长三角地区持续物流热和各地"以港兴市"战略造成区域间物流产业发展相对封闭、各自为政、低价无序竞争,针对区域内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在明确广义物流联盟概念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合作博弈模型,导出博弈后的分配方案(Shapley值)的计算公式,提出基于合作博弈的广义物流联盟是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必然选择,最后就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中间层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虚拟企业作为21世纪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是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动态策略联盟,是信息充分条件下的合作博弈。会展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经济发展要求会展企业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共建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虚拟会展企业走"竞合"之路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熊蓓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29-30
通过建立两个企业之间竞争的博弈模型,得出在完全信息条件的假设前提下,两者之间的博弈属于"囚徒困境"博弈,并且证明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两企业间的博弈可以走出"囚徒困境"。最后提出企业要想摆脱"囚徒困境",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就需要某种组织的约束,如建立产业集群或是由某种共同的利益联结在一起的联盟。  相似文献   

7.
潘淑清 《中国市场》2014,(47):169-170
本文首先分析了图书馆联盟的博弈分析特征,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深入分析图书馆联盟合作中的不稳定性,并提出若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魏振磊 《商》2014,(24):105-10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直接影响联盟的运作效率及持久性。本文运用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将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转化为多人合作博弈,进而利用合作博弈中的Shapley值模型对联盟成员进行利益分配,然后分析Shapley值法在联盟利益分配中的成功与不足,最后针对其不足,通过引入风险调控系数,建立联盟的风险补偿机制,对Shapley值分配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基于风险补偿的联盟Shapley值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目前我国客车市场的现状为基础,运用博弈论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建立了客车企业与同一行业参与者合作竞争博弈模型及企业与供应方合作竞争博弈模型。结果显示,合作竞争战略是一种介于完全合作与完全竞争之间的战略,在这一战略中,企业与供应商、竞争者、客户之间保持着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特殊关系。而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决定了这其中合作与竞争的比例各占多少。根据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竞争才是本战略的本质,而合作也成为企业增加竞争优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城市联盟是动态变化的,其合作过程是否可稳定持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微分动态合作博弈的视角来讨论动态城市联盟问题。主要从微分动态博弈中的整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角度出发,讨论动态变化下联盟存在的可能性,并且用沙普利值的方法来分配此类联盟的收益,得出结论:城市联盟可以满足整体理性和个体理性,并且沙普利值可以合理地分配收益,最后以粤港澳合作为例加以说明,本文对城市联盟的研究显示了微分动态博弈的实用性和完美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港口之间的合作是港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在完全信息下的竞争合作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港和日照港竞争合作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以下结论:合作—合作策略是青岛港和日照港博弈结果的最优选择,同时也是共赢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婧 《商业研究》2007,(7):55-57
企业的供应链并不是相对独立的,在合作竞争逐步演变成为主流竞争方式的特定背景条件下,以资源共享、要素互补、网络协同为特征的供应链联盟已成为企业供应链竞争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从串行联盟与并行联盟、同位联盟与错位联盟的角度来剖析供应链联盟的典型形式,比较不同联盟形式的差异性,从中看出不同供应链联盟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供应链联盟的静态博弈模型,可以体现出供应链联盟的存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非零和博弈的约束因素和实现机制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晓凤 《国际贸易问题》2006,(1):123-128,F0003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具有强烈的冲撞与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博弈特征。在这场博弈中,人们所期待的平和、有序、共赢的局面并没有如期出现。相反地,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技术扩散负作用”论的流行以及国际产业结构静态上的重构和动态上的脱节,导致国际贸易的摩擦此起彼伏。因而,要实现国际贸易的非零和博弈,必须要求贸易各方建立起激励相容的自由贸易机制、加速先进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扩散以及构建结构互补、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交织并存的国际分工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研究黑龙江对俄贸易合作状况,探求合作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方面,分析博弈走向,不难发现,黑龙江作为中国对俄贸易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对俄贸易合作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优,贸易方式过于单一等方面.黑龙江省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黑龙江对俄贸易合作是一个长期、重复博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贸易方式,制定中长期的对俄经贸合作战略规划;提升对俄贸易合作的层次,实现产业内贸易,同时应该增加对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发展双方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从而使黑龙江在时俄贸易的重复博弈中达到均衡,提升贸易的总体利益.  相似文献   

15.
王华 《市场周刊》2004,(12):13-14,22
战略联盟是企业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采取的战略决策。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由“零和博弈”走向“合作博弈”。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它是资源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战略联盟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规模经济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战略联盟失败率一直很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联盟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文章通过分析联盟风险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在联盟实施过程中对风险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完全信息条件下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博弈均衡分析入手,指出这种非合作博弈,在经济上对中美双方是不利的。并分析了中美纺织品贸易非合作博弈产生的原因,通过合作博弈的模型分析,认为建立在以成本为利益分配要素的合作博弈,可以增进双方的整体利益,是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万思  桂丙高 《中国市场》2013,(26):106-10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航运联盟的发展,以及船舶大型化和多式联运的发展等都驱使港口之间应该实行合作竞争战略,本文通过地区间谈判博弈分析,探讨沪甬两港采取资产参与型合作竞争战略模式,实现港口跨区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伯特兰德的价格博弈模型,深入解析民营快递企业间价格联盟的"囚徒"困境。得出结论:当进行无限次价格重复博弈时,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可以走出一次性价格博弈的囚徒困境,实现价格联盟是可行的;建议我国鼓励现阶段民营快递企业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化战略,提高民营快递企业的非价格竞争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唐登莉  罗超亮 《江苏商论》2012,(12):92-95,107
联盟成员间的利益协同是保持知识联盟稳定发展的关键。首先,在相关理论的回顾基础上,构建知识联盟利益协同的合作博弈模型;然后,结合合作博弈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夏普利值法计算模型研究知识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最后,通过假设实证研究,解决了知识联盟企业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提高了知识联盟绩效,有利于知识联盟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0)
TPP与RCEP在亚太地区是相互交织的,彼此之间既存在合作的基础,也有冲突的隐患。中美作为RCEP与TPP两大贸易体系中的实际主导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正是为了管控分歧以维持友好合作的基本局面,"非合作博弈"无疑是中美两国也是RECP与TPP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本文从TPP与RCEP的非合作博弈分析出发,探讨两大贸易体系兼容并存的最佳模式,并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中寻求两大体系的"和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