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通过对林业发展宏观态势的分析,提出了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思路:要以增加森林资源力根本,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并进一步加快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在本世纪末新增森林面积3186.6万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5%~16%;林种结构的调整焦点是合理配置防护林和用材林,还应高度重视薪炭林;合理调整林木采伐和林产工业的比例关系应该成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的重点,并要开展多种经营,形成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林业产业新格局;深化改革的重点是资金、扩大企业自主权、培育市场和强化国家宏观调控搞活微观等。  相似文献   

2.
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以确保我国林业经济能够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步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木质林产品以其可再生性和对资源的恢复和再利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特质,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拉动和提升作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分析其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采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预测后的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与林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较大,预测的结果也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研究认为黑龙江省可以通过发展非木质林产品产业来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改进和调整,实现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林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业经济的发展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一样存在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同样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林业只有从传统的“木头林业”的狭隘观念解脱出来,合理调整林业内部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多业并举,以此“强身健体”,摆脱“弱质”困扰,才能从根本  相似文献   

5.
汪清县林业局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在林业停采后聚焦经济总量,构建林业经济贸易体系,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林业经济开发,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推进建设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征占用林地的管理,优化规范林业项目审批程序与检查力度,全面提升汪清县林业资源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的产业,林业经济管理是针对林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管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加强林业经济管理能够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更应当进行一步强化林业经济管理,加强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助推现代林业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业是福建南平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南平林业尚处于低度化发展阶段。应通过培育木竹制品产业集群、纸业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来提高南平林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应借助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林业经济,促进南平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保证林业产业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必须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基于此,从调整林业产业经济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调整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林业供给侧改革政策指导下,探寻伊春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认为应以"森林旅游+"的发展模式为主,在提高林业生态服务有效供给能力的同时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培养林业比较优势产业,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解决当前伊春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雷同、产业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胶南市社会经济、森林资源状况及林业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政策不完善、产业基础薄弱、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林业经营机制不活、林业资源管理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服务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在1998~2012年间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及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而且林业第一产业在结构素质、区域竞争优势方面问题突出,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其中二、三产业结构素质好,但竞争力较弱。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发展高质量的林业第一产业、推进第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整合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森林认证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森林认证的引入不仅会在生态方面影响林业发展。也会在经济方面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论述了森林认证在中国的发展,从林产品贸易、木材非法采伐与贸易、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认证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穆棱林业局为加速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 ,真正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加快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优化改造传统产业 ,推动产业战略重组。从根本上遏制森林资源锐减和消长比的失衡状况 ,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林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转型。如何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开拓林业经济发展新思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发展休闲林业经济,发挥森林资源功能,是实现林业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分析了休闲林业经济在林业产业转型期的意义,发展休闲林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创新休闲林业经济发展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全面禁伐"政策实施为节点,对大小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运用2009~2012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相关数据,基于灰色发展决策模型以及灰色加权模型,对林区林业产业次级产业综合发展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全面禁伐"前木质资源生态接续产业发展就较为缓慢,而随着"全面禁伐"政策的实施,该区域木质资源生态接续产业发展将更加艰难。因此,提出加大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增强非木质资源替代产业的发展、优化与调整木质资源接续产业等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林业与持续林业(一)提出林业持续发展的背景在国际范围内,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并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重视。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和基础,森林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性赋于它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横跨“三北”,毗连八省,是全国林业重点省区之一。“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利用林业贴息贷款促进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主要成效(一)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加速了林业产业化进程内蒙古自治区将林业贴息贷款的使用同“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实施切实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沙产业,为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创造了条件,拉动了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据统计,“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利用林业贴…  相似文献   

18.
1 我国林业发展的有益启示(1)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是发展林业的重要基础。林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但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中国林业主要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济产业和生产部门 ,而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未被重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和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 ,森林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普遍的认可和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做出了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重大决策 ,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 ,林业建…  相似文献   

19.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化建设是我国21世纪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江西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产工业历史悠久,是林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南方集体林区10省区对比研究表明:与丰富的森林资源相对应,江西省林产工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制造业相对落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森林旅游业发展缓慢。发展高质量的制造业以及森林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是江西省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实施天保工程是国家给林业的一个喘息的机会,这为林业转变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有效的资源,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运用知识经济,拓宽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效益同步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林业持续良性发展的机遇。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呢 ? 一、爱护树木、勤俭节约、发展代用品缓解供需矛盾。 倡导全民植树,科学培育速生丰产林,保护森林资源,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手段研究开发替代产品,开发林副产品,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把有限的森林资源真正用在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坚决取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