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许趣事     
推 销 一个推销员因为有犯罪嫌疑被带到了警察局里审问,半个小时后,三个警察从审问室里走出来。 局长:“怎么样,问出点什么?” 警员:“不行,我们什么都问不出,可是他已经向我们推销了三台抽油烟机、两台冰箱和四个电吹了。”  相似文献   

2.
“傻”丈夫     
大家都说我是贤妻良母,所长的好内勤,局里也年年评我为“贤内助”,“五好家庭”。可谁知我为之付出了多少少?“家”好像是我一个人的家,他只不过是宾馆的“常住客”。就是这样一个丢家不顾的人,还多次被市工商局、市政府、地区工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市管员”。每当他拿回荣誉书,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领导评先进为什么不将“顾家”这一项放进去?笑的是我的付出有所回报。结婚12年,我随他在农村“东进西出”,“南征北战”。吃苦不要紧,我就是受不了他干的那些“傻事”,如果您换成我,您看看是不是让人生气?农贸市…  相似文献   

3.
态度     
“告诉那个胜利者他想错了,这个世界早就变化了。”——崔健《盒子》里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个项目,首先要考虑有没有人来做。如果没有人做,就要放弃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柳传志的一句话,道理很简单,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有个乞丐在你们家门口,你要不给他钱其实也挺好的,你一给他钱结果你们家来了20个乞丐,热钱的流动跟这个有点像。”  相似文献   

4.
当人的腿因神经过于紧绷而颤抖,电话忘记问候就被匆匆挂上,酒席未散就得匆匆离开……你向职场中人发问,他们基本都会回答“最近很忙”;如果你问他最需要什么,他会回答“时间”。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台湾诗人林先生在日本宜家里一个中国人开的餐馆要了一份他喜欢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眼前.林先生愣住了,问服务生:“这么大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没说明是要一小碗汤呀!”他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觉得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拂袖而去.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要一大盆还是一小碗.不一会儿,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以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也只付了小碗汤的钱.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那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喝他最喜欢的汤.  相似文献   

6.
绊脚的节日     
哪国人都喜欢过节,但俄国人的节日既多又五花八门,有时把正事也耽搁了。俄国离我们这么近,说不准哪天您会去那里,或出差,或经商,或留学,或旅游,要想不误事,不得不留神俄国人那些个—德国前总统冯·魏茨泽克在澳大利亚南方一国家公园与袋鼠“交谈”。(辉)跟俄国人办事,有诸多的节日“挡道”。俄国不光节日频率高,样式多,而且时常联成串,多则半月之久。如果跟俄国人约定办某事的时间,他忽然一推半个月,您莫以为他无诚意,很可能是撞上了“节区”。从头一年的12月24日夜开始到第二年元月的上半月,是俄罗斯的一个大“节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关》2004,(8):40-42
摄影师周剑生描述了他是如何萌生拍摄世界遗产的想法的:“1988年我到日本留学。一天,在银座的路上匆匆行走.突然看到索尼大楼的墙面上挂着一幅秘鲁的空中城市——马丘比丘的巨型图片,我被印加帝同遗址那神秘的景色所震撼,定住脚久久不能离去、心中有个呼唤:“今生一定要去这个地方。”后来。我知道那是一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传保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进入经销行业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然,谁都想快速做大做强,可往往事与愿违。初涉经销,要循序渐进,才能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9.
工作时必备     
说实在的,以前我从来不看《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那些当领导的几乎每人的桌上都摆着半月刊,我觉得很怪:全是政策、理论、工作上的东西,不烦吗?我最不爱看的就是这类读物了。2000年我被提为工商所副所长,工作性质改变了,每天都要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我虽在工商部门干了近二十年,可一旦让我运用工商法规来处理问题,我傻了。立马回家寻找我工作以来局里发的各种书刊。理论是有了,可运用起来还是不够得心应手,常常卡壳。为了走捷径,一遇问题就请示,时间一长,我从领导眼里读出了“烦”,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太没用了。忽然…  相似文献   

10.
唉,霍洛维茨么,老掉牙的话题了。早就写过他,倒是依旧“我为卿狂”,但现在浪漫派音乐我听得少,离他也远了。不过有一天,我们这里下了少见的暴雨冰雹,让人想起遥远的中国北方。我在麦当劳里吃完汉堡和冰激淋回到家,黑狗跳出来迎接,我拍拍它的头,把草帽往大床一丢,一屁股坐在吱吱响的转椅上。突然心血来潮要看那张蒙尘已久的老霍  相似文献   

11.
市统计局的工作舒适而安逸,可是郑君治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每次和那些做生意的哥们儿在一起神侃,他总有一种被激情充斥的感觉,而“做生意”的念头也老是在那个时候不断跳出来。都说出名要趁早,经商也得趁年轻啊,再不开始就来不及了!想到这里,郑君治把心一横,做出了决定,在亲友  相似文献   

12.
陕西潼关县物价局在局长辛上游上任后,针对物价局内部管理混乱、价格执法不严、工作散漫等许多问题,从职工的思想深处找原因,下大力气狠抓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在集中政治学习的基础上,由他结合学习内容和局里存在的突出问题,向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讲话”。开始每周一次,后改为每月一次,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他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价格行政执法专业要求相结合,与整顿作风、重塑物价人新形象相结合,与解决局里实际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相结合,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人的行为相结合,与提高职工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相结合。要求全体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时常用六中全会的“八坚持,八反对”来衡量自己,努力从思想上树立起物价人新形象,积极开创物价工作的新局面。经过全局上下的一致努力,一个规范、文明、廉洁、高效的物价局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潼关县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13.
奸商的愿望     
张林五 《商界》2007,(4):92-94
最近得到一条内线消息,顾东方可能要挪动位置,不是提升,是平级调动。他是我客户之一的正龙化工——一个大型国营单位的后勤部主任,实权在握。按道理讲,40来岁的他不会没来由地被平移到一个没有多大油水的位置上。这事让我很心烦,更有不好的预感。他会不会出事?我该做哪些准备?就算不出事,我在他身上是下了血本的,这一调动,意味着一切又将从头开始。继任者是什么秉性的人?有何背景?如果仅仅是一个饿蚊子和饱蚊子的故事.那还好办,可要是他本身就有很复杂的社会关系,或者早就是我竞争对手的“培养对象”……真是不敢继续往下想。  相似文献   

14.
刚来这座城市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极度贫困。男人总是天不亮就去果蔬批发市场,批回一些水果,站在街头叫卖。后来为了多赚些钱,他又给女人买了一辆旧三轮车,让女人在街尾也守着一个同样的水果摊。街很短,两个人可以彼此相望。中午时,他们就站在街上吃自带的午饭。女人喊,开饭了啊!男人就蹬着三轮车赶来,匆匆吃几口,再匆匆返回街头,继续叫卖他的水果。这样的生活,当然很难。有时市容大队的人来了,男人便喊着女人,两个人蹬着车,拼命地逃。一次逃跑途中,女人的三轮车突然翻了,她爬起来,继续蹬着车飞奔。回了家,才发现额上被划出一道深深的口子。男…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觉得某个朋友在某件事情上对不住自己,即使这件事情小得不值一提,而且已经过去很久,他也会处心积虑地寻找机会,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闪”那个朋友一次。有的人,努力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单位“闪”了自己,自己也要“闪”单位,于是就不思上进,开始混日子——这些人都是很固执的,他们认为自己做得很有道理,却不知道,“闪”来“闪”去,“闪”的其实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6.
贺柏武的哥儿们李军早就说好了要负责买单,所以他就没推辞。餐后,贺柏武趁李军结账时去了趟洗手间,出来后发现李军在偷着乐。“乐什么呢?”贺柏武不解地问。李军笑着说:“这家饺子馆的收银小姐数学也学得太差了点。你还记得不,上次我们和伟仔、玲儿七八个人来吃饺子,这位小姐算  相似文献   

17.
<正>员工经验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低成本用人”心理要不得要问王老板什么日子最难熬,答案必是给工人发工资的日子!他的厂子资金不足、实力有限,每月给百十来号人发工资,可绝对不是笔小数目。所以,他对低成本用人策略深信不疑。为了把支付的工人工资压至最低,他想出了一个点子——当员工技能级别到了涨工资时就立即换掉。于是,在他的公司里,很少有能做过一年半的工作人员。每当要给人家涨工资的时候,他就找各种借口解除合同,替换新人,岗位上总是新丁。  相似文献   

18.
有不少人说,凡是工作上心的工商干部,都离不开“半月刊”。这话确有一定道理。不仅“半月刊”登的文件是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而且由于工商工作的性质,会不断遇到新问题和复杂的情况,“半月刊”上登的解疑释惑和交流做法的文章,确实也是非常实用,也就是对工作很有帮助的。特别是,要想把握工商发展的脉搏,就更得读“半月刊”。有两个情况很能说明为什么要人手一册。一个是,据报道,范宗平烈土的书柜里,整齐排列着自己合订的好多年的“半月刊”,其中不少地方有他阅读时画的红线。另一个是,有位基层所的同志反映,局里只给他们所订…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对麻将已“瘾”入膏肓了,离下班还有半个多小时就在办公室里铺开了场子。老百姓找上门来请示问题,还诘问人家“咋不早点来”。有时候,有的人甚至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不上班躲在外面“过瘾”。“将”友们以友情为重,为其掩饰自有办法:“开会去了”,“上医院去了”……找他的人空跑一趟,只得自认倒霉。下班了,更是麻将者的天下:通宵达旦是常事,几天几夜不合眼也没有什么稀奇。这要耽误多少正经事啊。几十年前,胡适先生曾发出感叹:“走遍世界,也没有看到有哪一个长进的民族和文明的国家象这样的荒时废业。”当时的开明人士也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民营企业总算赢来了彩虹。如今的中国民企不再是低人一等的“填房”,而是中国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在经济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中国民企惊鸿跳水的险情历历在目,一些民营企业一夜之间败走麦城,呼啦啦似大厦倾,又给人们的心头罩上一层阴影。民营企业怎么啦?昔日的辉煌是不是来得太容易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民企是自生自灭,还是自强不息?现在是中国民企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