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从高技术产品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方式、出口的企业类型分布以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企业类型分布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情况.认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及其占世界份额的迅猛增长,实质是建立在外资绝对控制的、对国外高技术产品进口高度依赖的、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基础之上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繁荣表象的背后,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对发达国家严重的技术依赖.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高技术产业企业年度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5-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自主创新资本投入、人力投入、FDI技术溢出及财政科技支出后,当前我国的金融深化、股票市场和保险发展均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且股票市场比金融中介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高技术产业企业年度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5-2009年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自主创新资本投入、人力投入、FDI技术溢出及财政科技支出后,当前我国的金融深化、股票市场和保险发展均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且股票市场比金融中介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扭转科技资源与产业力量各自为战的局面,从企业创新入手,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在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今天,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产业格局和企业发展战略,正成为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中国经济转型倚重战略性新兴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中关村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文以中关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分析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整体态势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关村管委会")服务国家战略,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在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已成为初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创新资源密集区、中国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创新中心、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区。2009年3月,国务院做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要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继续发挥其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示范作用。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10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同时指出,要集聚整合核心创新要素,将中关村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在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利用多种金融手段缓解企业融资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示范经验,成为打造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领路者  相似文献   

7.
今后,中国高技术产业将迎来做大做强的良好机遇: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动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这个规划展现诸多"第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说:"《规划》突出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在继续做大高技术产业的同时,更加强调要加快做强,这是与过去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自主创新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对进一步推进和建设创新型企业,对加快开封的崛起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艳冬 《中国外资》2011,(6):184-184
<正>创新是时代的特征,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基点,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没有效益,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要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坚持走创新创效之路。  相似文献   

10.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如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即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实现路径。笔者认为,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前提;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所在;实施倾斜的经济政策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双循环”相互促进背景下,探究经济治理能力和出口贸易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治理能力和出口贸易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非国有经济发展、法律制度质量、研发资本投入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有正向影响;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研发劳动投入显著提升了外资企业创新能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应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以激发国内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衡量科技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大指标。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把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研究,发现这三个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提出我国的东部地区其高新技术产业应当依托于东部地区的特殊区位,利用好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坚持高新技术创业创新的同时,推动自主创新与国外技术引进的良好结合,国内中西部区域应对该资源优势予以充分利用并有效实施“重点突破,总体前进”创新方略,充分利用现阶段国内外的有效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产业创新效率,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Academic atten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zones and firm innov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on the innovation behavior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enterprises using data from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5 to 2019. It is foun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among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enterprises. After mitigating the endogeneity problem, considering the sample selection problem, and conducting other robustness test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still support the baseline findings. Meanwhile,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high-tech zone establishment shows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Specifically, the impact of high-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establishment on firms' innovation capacity is most significant among technology service firms.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establishment on firms'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more significant if the firms are located in national high-tech zones, or the eastern region, or in regions with high openness. Therefore, regions should actively optimize their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high-tech zones,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high-tech zones, and actively guid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enterprises in high-tech zon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模型测算金融支持对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力度,并结合商业银行贷款的贡献率及存贷比状况对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广东省金融运行活动对该类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且效率偏低,各地区之间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金融支持效率的区域性差异。因此,应实施税收优惠和探索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来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创新贷款支持的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并针对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这是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18个国家级新区所在地和其高新区的数据,运用四阶段 DEA模型,考量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财政政策效率,研究发现:多数地方的新区和高新区的财政政策效率均大于1,且中部地区的财政政策效率不管是在新区还是其高新区均是最小,说明多数地区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表现为"激励效应";结合Tobit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高新区与新区的财政政策效率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一些能对新区财政政策效率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并不能对高新区财政政策效率造成影响,说明高新区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对产业集聚及创新资源引导发挥了较好作用,而新区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本文以在新三板挂牌的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测算他们的融资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纵向对比与横向对比的结果均表明借助新三板进行融资并未带来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影响融资效率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由于融入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抑制了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继而导致了新三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企业如何缓解融资难并实现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2015-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融资约束、创新开放度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源融资约束和内源融资约束均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负向影响;创新开放度对外源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对内源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内外源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创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是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促成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问题。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发展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是企业创新的显著阻碍,而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地,区分创新路线异质性发现,融资约束对独立创新或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阻碍作用,对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存在显著关系;金融发展有利于独立创新,对协同创新没有显著促进。区分企业异质性发现,融资约束的阻碍作用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尤甚,对大型企业或国有和外资企业影响较小;但是,金融发展对大型企业的促进却强于中小企业,同时对民营企业和出口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9.
孙天阳  成丽红 《金融研究》2020,477(3):96-114
全球价值链分工迅速由"产业内"向"产品内"深化的背景下,企业难以在所有领域都保持国际领先,协同创新网络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统筹,从而提升企业出口绩效表现。本文基于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了1999-2007年中国协同创新网络,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的拓扑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协同创新网络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网络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少数节点具有大量的关联,处于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协同创新企业拥有更好的出口绩效,在协同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企业占有更大市场份额。"企-企"模式协同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而"研-企"模式协同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各类型专利的协同创新都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但外观设计类型协同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协同创新对企业价格加成影响显著为正,且对出口企业的提升作用更强。本文试图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为中国创新战略的实施和企业出口绩效的提升提供现实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结构对高技术企业有决定性影响。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周期和技术特点决定高技术企业公司治理始于家族化治理模式,在成熟期就成为规范化公司治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拿业技术的成熟和公司治理能力的提高,高技术企业应适时调整公司治理模式,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