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是对我们整个民族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整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责任感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感到欣慰和引以为自豪的.非典是灾害,但非典同时也给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契机,使我们能够在这个危难时刻,对许多问题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部分地方发生的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极具传染性和危害性,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决策,周密部署,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与“非典”病魔誓死抗争的攻坚战。各级供销合作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担负着有效防止“非典”向广大农村地  相似文献   

3.
非典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是对我国经济实力、公共卫生体制和政府行为的巨大考验,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严峻考验.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战役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现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和政府部门都开始反思抗击非典战役的经验和不足.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当认真总结反思.正如一位专家所指出,在反思中警醒,在反思中感动,在反思中振奋.  相似文献   

4.
“非典”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遭遇的第一场疾病灾害。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对我们的政治、法治、社会、经济乃至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一场非常残酷而又严峻的考验。非重疫区的湖南,虽然从总体上看,“非典”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湖南的三产业确实是受害不浅。这充分说明了开放的湖南已与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体系实现了对接,湖南已与这个市场体系融为一体。但同时,也对湖南如何在后“非典”时期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出了挑战。在如火的季节里,本刊记者有幸再一次对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进行一个小时的独家…  相似文献   

5.
“非典”是以大城市为中心传播的,城市经济受到“非典”危机的冲击。在“非典”冲击下,城市经济到底受多大影响?城市企业如何应对“非典”?“非典”给城市经济提出的挑战是什么?城市应采取哪些对策措施?这需要全国城市作出回答。一、城市企业从容应对“非典”危机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不期而至,在恐慌波及到社会每一层面上时,中国城市企业界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和冷酷的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工业、制造业及信息产业领域企业因其工艺流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江迅在《亚洲周刊》载文指出,中华民族有十戒,脱胎换骨戒陋习。文章说,“非典”引发全球华人的深度反思。生死界的踯躅,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也引发对生存的重新思考。与“非典”的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洗礼。瘟疫击中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种种陋习,击中华人世界生活方式的弊端,却空前提升了整个社会强烈的卫生防疫意识。防范“非典”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在中国大陆一些城市,建国之初的50年代初期,有一股具上升力量的生活习惯,注意仪表,讲究卫生,但随着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生活方…  相似文献   

7.
提速湖南     
《湖南经济》2003,(8):4-4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涨时期。正当我们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而开始准备采取政策微调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非典”,向不曾设防的中国经济猛撞过来。开放的湖南因早已融入全国这个大市场体系而未能完全逃脱这场灾难的冲击。疫情虽过,但“魔鬼的影子”并没有完全随之消失殆尽,“非典”的滞后影响仍在拖累着经济的增长后劲。对如何搞好“灾后重建”颇有经验的湖南人又信心百倍地开始在谋划着如何在后“非典”时期加快湖南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速湖南。正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后“非典”时期提出的要快速…  相似文献   

8.
王冉 《改革与开放》2014,(23):74-75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2003年,那一年我们遭遇了非典.这个使整个国家都面临巨大考验的大事件,转眼间已经过去了11个年头.时间帮我们慢慢地淡去了对痛苦的记忆,抚平了伤口的疮疤,可有一群人却因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本文将从这些被遗忘的“非典后”的生活入手,走进他们非典后的普通生活,去洞悉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考验着杭州人民。打赢防治非典的攻坚战,不仅要有物质的基础,有科学的手段,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我市广大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涌现出来的“敢为人先、不惧艰险、无私奉献、和衷共济、关爱患者、勤勉务实”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大发扬,也是新时期杭州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杭州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从近期“非典”疫情地区分布看,感染“非典”的病人大都居住在城市,所以,说城市是防治“非典”的主战场一点也不为过。现代城市如何防范类似“非典”的突发事件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课题。正如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系李树琮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现在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如何面对、研究、防治、遏制‘非典’是当务之急,同时‘非典事件’也让我们反思,我们应该从‘非典事件’对城市建  相似文献   

11.
李原 《南方经济》2004,(2):71-73,58
本文分析了“非典”中我国消费环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非典”后消费环境的营造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这是一次众志成城的考验。“非典型性肺炎”成为日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非典”的肆虐与猖獗,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冲……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这是一次众志成城的考验。“非典型性肺炎”成为日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非典”的肆虐与猖獗,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冲…………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广州人民惊心动魄。2003年初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和赞扬的广州(广东)抗击“非典”的成效和经验,也令每个广州人感到自豪,在这场不是战争却胜似战争的抗“非典”疫情遭遇战中,广州市人民,医务工作者和人民政府,表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理性境界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5.
熊怡 《今日重庆》2010,(12):54-54
2003年春季,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的“SARS”病毒,由广东省首先发生,随后在广西、山西、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多地蔓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严重成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将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遏制了疫情,取得了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激战的全胜,得到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6.
贾元  曹振华 《魅力中国》2010,(34):113-114
“5.12汶川大地震”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突发性危机事件,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对新闻媒体而言则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这类事件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巨大的破坏性和涉及的范围之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危机事件的角度审视在这一巨大灾难中媒体的表现,我们能够发现媒体在突发性重大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就是以媒体对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来揭示媒体在危机事件的传播中应担负的责任和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青 《西部论丛》2009,(3):37-38
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能促使人们反思自己。2003年的非典使我们反思了以往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批判了那种唯经济增长、唯“GDP”的“发展型”思路,逐步树立和强化了科学发展的意识。2008年金融风暴又使我们再次反思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缺乏监管的市场行为,理解到日益全球化所需要的更大的合作与共同的责任,并追求真实的发展,以及再度反思中国制造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国抗击和防治非典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近两三个月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的系列“非常措施”取得了显成效,人们对非典的恐惧心态逐渐平衡。痛定思痛,抗击和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我们的政府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不屈的中华民族面对自然灾害的重重考验,展示了民族的凝聚力与政府的领导力,而灾害过后我们总结反思救援实践,仍有可改进之处。通过分析救灾跟踪报道以及官方应急预案、救援工作纪实等文本,我们审视救援工作的视角落在自然灾害的伴生危机——心理危机上,对心理危机的救援应是贯穿救援工作的始终,所以在此意义上,我们结合案例来探索政府应对自然灾害思路的优化之法,势必要提高我国心理救援工作的地位,加强心理救援能力,最终形成生命救援与心理救援并重的双核心救援机制。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国魂”,是我们伟大祖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经受住各种罹难、风险、危亡的考验,而始终保持强大内聚力和生命力的的源泉之一。今天,在现实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国面临着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严峻形势,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使之成为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