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既是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目标,也是以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在政策取向上经历了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变迁。相关政策实施十余年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在城乡学生入学机会均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城乡学生的教育质量仍存在显著差距。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结构特点,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内部新二元体制凸显、城乡间教育生产要素流动阻滞、教育资源仍存在空间错配等。对此,需要“以人为核心”对城乡教育提质扩容,抓住教育新基建机遇,提升农村学生教育质量;遵循人口集聚流动规律,加快扩充城市教育资源;创新驱动教育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倪琳 《时代经贸》2010,(16):27-27
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江苏省财政教育投入逐年递增,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整体财政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偏低,且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搭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江苏省财政教育投入逐年递增,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整体财政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偏低,且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搭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不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及发展存在着极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是农村、边远及贫困地区,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显得愈发重要。文章基于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视角,分析了中西部教育需求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中西部地区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教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就目前来看,农村教育的发展还存在教育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城乡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家庭教育落后等突出问题。为了完成乡村全面振兴,建成现代化农村,必须发展好农村教育。因此,必须在在国家大政方针引导下增加农村教育财政拨款,改善农村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改变落后家庭教育观念,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办农村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因特网开展远程教育有特殊的优势。在农村中小学发展并逐步普及基于因特网的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保证城乡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之一。针对农村中小学如何利用因特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发挥其更大作用这个问题,文章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建设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教育模式;完善硬件环境;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网络手段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育管理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农村特有的弱势群体等。要解决这些阻碍教育公平发展的现实问题,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强化政府责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师资建设、建立入学机制、保护弱势群体、建立学校督导评估政策,以期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我国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对薄弱学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弱学校的存在与发展困境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教育问题。主要通过案例展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状,分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对薄弱学校的负面影响。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对薄弱学校的影响,主要从三方面论述:薄弱学校师资水平低,优质生源流失,并导致教育不公平。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形成一个国家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分布更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特点及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内涵性质量展示的独特视角界定了优质教育资源概念及其构成,以1999-2008年的区域经济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GDP、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本专科招生等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在三大区域配置及经济发展相关性;最终选取国家级重点高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等八项优质教育资源要素,揭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性问题及三大区域高等教育人才供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生产力研究》2008,(23):82-84
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关注的一个永恒问题。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短缺是有目共睹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我国目前教育困境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出发,探讨合理有效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理论标准,希望不仅为评价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提供一个依据,而且对未来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1.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学校布局、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要求,"集中办学"成为了农村学校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民族地区不仅是民族地区,还是边疆和山区,是中国欠发达的地区之一,想要同步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教育是关键。"集中办学"的模式能够使教育在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缩小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使教育能够均衡的发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云南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集中办学进行分析,提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财务发展的正确路径,最终达到促进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集中办学的发展,促进整个云南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秦沣 《经济改革》2010,(2):17-19
乡村学校成为各地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撤并对象,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已成为一种趋势。如果说前几年是由于城乡教育差距致使生源流向城镇的话,未来乡村学校的被消灭,则是政策偏好城镇取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展趋势是一边政府不断加大的政策扶持与经费投入力度,一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严重。本文将在对现有关于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比较基础上,选取馆陶县2010年31个小学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均等化的实质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是由各级政府提供,所以实现基础教育均等化的有效途径是政府教育经费的均等化分配。通过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极值比的计算来衡量全国范围内、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均等化分配现状,得出城乡间教育资源分配最不均衡的结论,继而提出解决教育经费非均衡化分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3,(9)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改进农村教育现状的最重要的举措,是新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渴求优质教育愿望的迫切需要,是科学发展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具体措施在于一是政府要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政策调控;二是要建立新课改背景下全新的培养模式;三是要构建合理的师资配置体系;四要改进教育教学内容;五是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六是要完善教育质量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静思 《当代经济》2016,(33):70-71
公平与效率是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一直追求的目标,它能有效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通过阐述教育中公平和效率的内涵,结合我国的教育财政体制,浅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资源的城乡配置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在金融领域的突出反映。总结了我国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主要问题,在回顾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城乡配置的状况,指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城乡合理配置的出路,并具体提出了统筹城乡金融制度建设、统筹城乡金融市场建设、统筹城乡金融环境建设等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不断关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该文结合新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对新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对高职教育物力资源的整合力度,优化专业、课程资源配置和优化校际资源配置以及财力资源配置等措施,以促进新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性共享是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破除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性共享的障碍,需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共享新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以保证教育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就学决策形成机制研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大量认真的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流动人口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决策动因及各动因在形成最终决策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缓解城市面临的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压力、推动教育资源更公平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