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喜  卢新海  沈纬辰 《经济地理》2020,40(10):83-90
基于2003—2017年中国283座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三要素C-D生产函数经济增长模型,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土地要素投入对全国以及四大版块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投入以及经济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全局空间相关性。②全国尺度上,土地要素投入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城市经济增长,而且也可以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城市经济增长,但土地要素投入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空间溢出效应。③四大板块尺度上,土地要素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在中部和东北地区尚未形成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土地要素投入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差异化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政策,加强邻近城市之间的合作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房价格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在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的环境下,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导致住房金融化,住房市场需求中投资投机性的需求占主体,超能力购买和超前购买也占相当的比例。目前,我国城镇住房存量已超过需求量的30%。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在全面限购二套房的政策下,按最保守的估计,到2020年新增的住房将能够满足全部城镇无房家庭和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需求。据此,须要坚持遏制住房投资性的需求和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同时要扭转存款负利率的状况,促使房地产市场尽快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3.
4.
5.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品牌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文章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利用2003-2015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匹配双重差分和工具变量等方法研究了城市品牌价值提升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地供给管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城市品牌价值的提升可以提高城市总产值、总人口和土地价格,而土地供给管制会降低品牌价值对于城市总产值的贡献,扩大对土地价格的影响程度,因此中国建设用地供给的严格管制导致城市品牌价值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土地价格的抬升方面.文章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品牌价值提升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拓宽了中国土地问题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对于保障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低丘缓坡"试点这一增加用地指标的外生冲击,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土地供给对于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并从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角度进行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土地供给会缓解城市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变,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建设用地出让结构的转变是产业结构转变的作用途径,而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和其面临的土地利用集约化压力是上述途径发挥作用的内在原因。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变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丰富了对当前建设用地管理模式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赵秀丽  武岩 《经济论坛》2009,(14):13-15
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靠牺牲农业支持工业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从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完成以后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而中国为什么在工业化完成之后没有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呢?本文在追溯资本主义国家原始积累过程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式进行了反思,并沿着这条主线分析当前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07年的1396个样本数据为依据,利用C-D模型和面板数据对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量化研究,以期衡量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16、0.520和0...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0—2008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对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了长期内城市土地价格与城市人口规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成为了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推动因素。与此同时,考量了居民收入水平、储蓄水平以及房地产开发对城市土地价格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耀 《经济纵横》2007,(8):53-57
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转变有其重要成因,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阎海旺,廉凤英,程献龙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将要上档次、上水平,并逐步同世界经济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客观上要求在注重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转变有其重要成因,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指出构建金融定量分析中软件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通过对需要进行金融定量分析问题的分类后,展示怎样用R软件解决这些金融定量分析问题中的三个:平方和和残差等数据统计问题、期权分析问题和资产组合和交易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产业人才效能——基于第二、三产业企业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二、第三产业企业收入作为人才产出结果来计量人才效能,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了北京市17个区域的人才效能。结果显示:无论在第二产业,还是在第三产业,还是两类产业的综合,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区的人才效能均比郊区(县)要高,郊区(县)的高学历人才效能要高于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5.
税收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从实证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方向、反应强度、反应时滞的尚不多见。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构建了税收与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传导机制;然后以1994-2011年全国30个省市的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二、三产业与税收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二、三产业与税收互动关系明显;税收对二、三产业的调控作用显著,且对第三产业的调控作用更大;二、三产业对税收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而税收对二、三产业的影响是即时的。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干结论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供给制度、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基于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我国土地供给制度具有更多的政策目的,如促进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等。现有研究表明,在解释我国土地供给和经济增长方面,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与我国的实践存在较大缺陷。文章基于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结论,从土地和资本的关系角度分析了土地供给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我国较多学者所持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观点,指出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明 《经济师》2009,(9):77-79
文章基于1981年-2007年我国金融结构数值与第二、三产业发展数据,通过建立VAK模型,应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探讨了我国金融结构与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对我国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结构的数值与第二产业发展存在反向的关系,而与第三产业发展则存在正向的关系;第二产业的发展虽与间接融资具有正向的关系,但两者并不构成格兰杰因果关系;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直接融资则具有正向的关系且第3产业的发展是直接融资的格兰杰成因。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对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程度(协调效度、发展效度和综合效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河南省已经迈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代,但中原农区长期运行的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与"三化"协调发展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将导致城市土地过度供给,城市土地产出弹性越大且政府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的收益比例越高,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程度就越深,并且随着城市土地供给的增加,地方经济中内生含有降低居民收益分享比例、提高政府和企业分享比例的趋势,这构成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供给的重要诱因。解决我国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根源在于改变地方政府以增长为导向的适应性调整策略,优化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微观主体之间的城市土地权属关系,调整我国现有城市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将城市土地供给置于长期化的视野以及制度化的平台上进行,使地方政府的城市土地供给行为与资源的高效化、集约化利用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