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分析,构建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方法测度资源衰退型城市枣庄市人地系统整体以及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应对能力的障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枣庄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敏感性变化态势呈现多阶段特征,应对能力逐渐增强,脆弱性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整体属于低脆弱性水平,但随着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枣庄市面临的经济社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较大。研究认为,需要着重从优化工业结构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建设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舟山市为例,通过构建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舟山市海岛旅游活动的开展对经济系统的干扰强度最大,面对海岛旅游产生的敏感性影响,自然系统的应对能力较为理想,三个子系统中,自然系统的脆弱性最强;(2)舟山市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的波动特征明显,稳定程度较低,与自然系统脆弱性的变化幅度基本一致,2004年以前呈现逐年递增,2004年以后呈现波动递减;(3)影响舟山市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的单项指标障碍因子方面,应对能力指标的障碍度高于敏感性指标的障碍度,子系统障碍因子方面,障碍度大小依次为自然系统脆弱性社会系统脆弱性经济系统脆弱性。  相似文献   

3.
依据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从城市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和恢复能力两个方向选取20个指标建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数学模型,根据脆弱性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个脆弱性类型,从城市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污染物处理能力等角度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差异比较明显,沈阳市脆弱性最低,阜新市脆弱性最高;辽宁省沿海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整体上低于其他城市,沿海城市经济系统恢复力对其脆弱性影响较大,而其他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受敏感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概念界定和“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和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呈“并驾齐驱”式同步增长态势,整体脆弱性表现为“震荡起伏”式有序下降,且时序分异特征鲜明。(2)空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的动态演替性,下游环境高风险区呈现空间集群特性,但区段脆弱性程度不断下降,中游脆弱性呈“先降后升”演变走势,上游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指数值波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变迁是流域多重人为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投资与消费激增和大规模旅游开发活动是引致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制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则表现为公共交通与生态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等。  相似文献   

5.
从评价体系、动态演化、形成机制和发展路径4个层面建立了外向型城市的经济脆弱性研究框架。利用"敏感—应对"模型、集对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等方法,将研究框架应用于佛山市,结果发现:(1)2005—2016年佛山市经济脆弱性总体呈现出"敏感性指数波动下降,应对性指数逐渐上升,脆弱性指数逐渐下降"特征;(2)佛山市5区的经济敏感性、应对性和脆弱性空间格局差异较大,经济系统类型特征不一;(3)障碍度因子方面,2005—2009年主要为敏感性指标,如单位GDP能耗和实际利用外资比重,2010—2016年主要是应对力指标,如固定投资强度和科研经费投入占GDP比重。(4)实体经济发展、产业优化转型、自主科技创新是佛山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SPA的广东省区域经济脆弱性及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剑  杨爱婷 《经济地理》2012,32(9):32-38
运用集对分析法(SPA)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性角度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经济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普遍具有较高应对性,但敏感性差别较大,其中深圳、中山、佛山因敏感性较低,经济表现出低脆弱性,而广州、东莞和珠海因敏感性较高,落入中等脆弱性区域。从广东欠发达地区看,东西两翼处于中等及较高脆弱性区域;山区普遍具有高敏感性和低应对性,其经济脆弱性最高。根据障碍因素分析,珠三角最主要障碍因素有R&D经费/GDP、劳动生产率、消费率等,欠发达地区主要障碍因素是人均GDP、财政收入/GDP等。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明显加快,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西北干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绿洲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等问题。从脆弱性的角度,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以新疆为例分析评价了干旱区绿洲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程度,并从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表现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强度随着城市规模和等级的提高而降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疆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程度最高,南疆和北疆较低;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与脆弱性的关系来看,经济系统的恢复力对脆弱性的贡献度较高,努力提高绿洲城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绿洲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准则,将丝路经济带战略下的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外部扰动风险,采用TOPSIS法对当前我国西北地区丝路沿线城市的综合脆弱性和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分要素脆弱性进行评价,探讨其空间分异、要素关联、影响因素及与城市类型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综合脆弱性属于高度脆弱,非均衡特征明显,随着丝路经济带的向西推进呈倒"U"型曲线,高度脆弱区集中在西北地区中部。社会和生态环境脆弱性对综合脆弱性影响较大,经济与社会要素的正向耦合关系显著,"资源诅咒"风险较强;表征系统现状稳定性的敏感性指向指标对城市脆弱性影响较大,以水资源约束为主的自然条件、资源型产业、城市规模和行政级别是影响西北地区城市脆弱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将集对分析法和脆弱性评价模型相结合,从敏感性和应对性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其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整体而言,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敏感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应对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社会脆弱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应对性是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对社会敏感性产生的扰动比较均衡,其中经济因素的扰动相对突出,生态环境约束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是应对性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从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完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以及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三方面提出规避社会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对国内外城市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将其设定为四个目标层,即资源脆弱性、生态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各目标层的脆弱性则设定为敏感性、适应性、应对力三个因子的综合函数,使评价模型能更全面地评价城市的脆弱性,同时,又能反映出各城市脆弱性的主要症结,为风险控制提供思路。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脆弱度进行测量,发现总体脆弱性呈降低趋势,与区位密切相关,同时也找出了各城市的脆弱性风险主导因子,据此,提出河南不同省辖市降低城市脆弱性的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紧凑城市、生态城市、双创城市、海绵城市,慎建城市新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一种,具有许多有别并严重于其它综合性城市的脆弱性问题。其中,石油资源主导下的经济系统脆弱性尤为突出并亟待调整规避。以石油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过程、机理和特征。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方面分析了石油城市经济系统的特殊发展条件;指出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四个过程,即:城市形成期——脆弱性产生、城市成长期——脆弱性增强但具有隐蔽性、城市成熟期——潜在脆弱性巨大、城市转型期——脆弱性接近最大化。认为"刚性的产业结构、接续产业发展不完善、替代产业不发达、产业转型困难、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是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主要因素。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以大庆市为例进行脆弱性程度评估,进而得出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逐步降低趋势,但是仍处在中等脆弱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借鉴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以东北三省矿业城市为例,对矿业城市经济脆弱性的演变过程及其应对时机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伴随着矿业城市生命周期的推进,东北三省矿业城市经济脆弱性经历了潜伏、爆发、消退三个演变阶段,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演变轨迹。通过对比分析大庆、阜新的应对实践,指出经济脆弱性大规模爆发前是应对矿业城市经济脆弱性的重要机遇期,可以减缓城市经济脆弱性大规模爆发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有利于平稳推进矿业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2021,41(4):174-182
文章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维度共计32个指标组成的城市旅基于脆弱性理论,通过脆弱度模型计算14市(州)的生态位脆弱性指数。为较全面地探究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与潜力,文章将生态位与脆弱性相结合,形成生态位—脆弱性的对比研究视角,探究二者结合下的湖南省城市生态位—脆弱性数值的空间格局分布状况,并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将14市(州)划分为四个等级:突出型核心城市、均衡型次级城市、发展型次级城市和潜力型边缘城市。对不同等级的城市提出具备针对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升策略,以推动湖南省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相似文献   

15.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反映旅游经济体系敏感性和应对性的宏观指标,采用SPA模型构建浙江省旅游经济体系敏感性和对应性的评价体系,采用浙江省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浙江省旅游经济的敏感性有所增强,但应对性不断减弱,因此旅游业发展的易伤性在提高。  相似文献   

17.
辽源市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及其规避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弱性理论是研究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的重要理论工具。将脆弱性应用于矿业城市社会系统研究中,提出矿业城市社会系统脆弱性内涵。以吉林省辽源市为例,分析辽源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1990-2007年共18个评价样本,对辽源市社会系统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辽源市社会系统的敏感性缓慢下降,恢复力增长较快,系统脆弱性不断下降。最后,根据社会系统脆弱性、敏感性、恢复力的时序演化过程,提出辽源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彭飞  富宁宁 《海洋经济》2020,10(5):27-39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其推进势必伴随着中国权力半径的延伸和承受沿线国家地缘政治风险的阻碍,沿线国家地缘脆弱性成为影响倡议顺利推进的关键前提。从脆弱性视角出发,界定地缘脆弱性内涵,以敏感性—应对能力作为地缘脆弱性评估框架,基于综合指数法、空间探索性方法和ArcGIS可视化手段,利用GDELT中海量事件数据和沿线国家统计数据,测度2000-2017年"海上丝路"沿线海洋国家地缘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探索地缘脆弱性演变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时间序列上,沿线区域地缘脆弱性波幅较大,不同板块差异显著;空间演变上,脆弱性高的国家数量先升后降,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②三项指数均存在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且体现出地缘政治风险高和地缘影响力大的区域在空间上重叠的"悖论"。③地缘脆弱性演变的影响因素为地缘政治风险和地缘影响力;内在驱动力涉及地缘区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与脆弱性内涵,提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对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机制及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胁迫性、敏感性、弹性、适应性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鉴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具有模糊性,选用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2015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时空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整体水平及差距逐渐减小,并呈现由快到慢变化的阶段性现象。②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脉络清晰,驱动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大连脆弱性有所增加,青岛、威海降幅较为突出,营口、锦州、葫芦岛、沧州、潍坊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9市均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0.
脆弱性作为系统的内在特征,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区域高质量发展。论文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角度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各子系统指标到系统脆弱性的映射,分析黄河下游地区复合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和障碍度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黄河下游地区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均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下降幅度整体呈现逐渐放慢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6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上高于山东省9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的前五大障碍因素由经济因素逐渐向生态因素转变。基于此,提出应保护和建设多种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促进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持续性,合理调整复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增强复合系统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