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张响贤等(2003)的非典分析框架,复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并且基于长短期的视角,从收入端、赔付端和投资端三个维度关注短期内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从商业逻辑、发展模式、产品创新和保险科技的四个角度关注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与非典疫情均给保险业带来正负面影响,但非典时间的负面影响在新冠肺炎时期被部分正面影响所中和;疫情短期内对保险业造成部分负面的冲击,但是整体冲击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将给保险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助推保险转型、信息化运用和"大国家大保险"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索了AIG集团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面临困境的原因,强调财务风险和会计制度的选用对其造成的巨大影响;其次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最后解析AIG困局对我国保险行业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主要是回归保险业本体,加强保险监管,探索适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保险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美国信用卡市场的概况,分析了次贷危机对该市场的影响。研究认为,信用卡坏账计提率和拖欠率上升及大型发卡机构收入下降反映了美国信用卡市场风险增加,由于信用卡贷款的规模和证券化规模远小于房屋按揭贷款,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卡贷款的利率也没有明显提高,因此,信用卡市场风险目前不会对美国金融体系带来新一轮的大规模冲击。但是如果美国实体经济不能较快摆脱危机的影响,就业和收入增长压力巨大,不排除爆发信用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保险的需求来自于排污企业转嫁损失风险的需要,而“保险业务”的实质判定标准是一个我国保险理论上几无研究,保险实务中经常遇到,对我国保险基础理论完善、保险业改革发展、保险业科学监管甚至社会经济发展均影响甚大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保险业务”不同于“保险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确定“保险业务”的实质判定标准应坚持符合法治、符合保险原理、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创新的原则。允许开展与“保险业务”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的非保险业务不仅不会阻碍保险业发展,相反会促进保险业发展,推进创业与创新,使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保险业务”的实质判定标准包括危险显著转移与危险承担、非依附性与独立法律请求权、给付的射幸性与补偿性、对价性与金钱给付四个要件。我国市场上多数延保、救援服务不属于“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5.
强化后危机时期价值和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至今余波未平,保险业应对危机,必须从强化保险企业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郑平 《中国保险》2013,(3):8-10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直接提到了保险,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在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部分,明确提出保险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保险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语言真是一种十分奇妙的文化现象.比如说,汉语中"危机"一词,就由"危"和"机"组成."危"是困难,"机"是机会.在英语中,"危机"叫"crisis",本义是处于十字街头,作出重大抉择的关头的意思.不容置疑,"非典"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是,老子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社会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灾难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就以保险业来说,因为"非典"的袭来,就使人们认识到了健康保险的意义和作用,给将来健康险业务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对全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监管部门从Covid-19危机中吸取教训对于未来保险业监管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全国保险专员协会(美国)等9家保险监管部门①为应对疫情而采取措施的梳理,从调整监管流程和活动、监管团队影响、以及后疫情时代保险业监管新业态等方面分析了疫情对保险业监管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监管应调整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耿蕴洁 《海南金融》2011,(9):67-74,88
保险业顺周期效应的存在威胁着保险业的稳定经营,使其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险业顺周期效应产生的根源以及表现形式,并对我国保险业顺周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保险业顺周期效应产生的风险,提出逆周期监管、公司治理等措施及展望,对保险各界未来防范经济周期波动给保险业带来冲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面对唐山大地震那场历史“浩劫”的时候,中国保险业正处于发展的空白期,从而幸运地躲避了一次巨灾冲击。然而,唐山地震给国家财政体系却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保险业重获新生,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保险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探索提出了“建立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体系的思路。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巨灾保险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不论从保险业担负的社会职能出发,还是从保险业自身的发展出发,在我国开办地震巨灾保险,建立相应风险管理机制,都是一件非常紧迫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