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文巧 《辽宁经济》2014,(10):50-51
在政策上,辽宁沿海经济带科技人才开发可借鉴国内其他沿海地区经验,推进科技人才开发区域一体化,加强科技人才开发配套政策支持,并深入科技人才开发的目录研究,从而不断推动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是东北地区对外物质交流、产品运输的重要通道.同时,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腹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与东三省与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从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剩余经济一体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站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高度,指出了进行区域融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政府引导、金融创新、企业挖掘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适合辽宁沿海经济带情况的有针对性的融资对策,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创新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介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区域发展现状,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影响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创新基础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持能力。并通过因子得分情况对区域内部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世界经济版图发生新变化、海洋领域革命新潮流即将到来之际,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布局重要部分、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新兴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投放区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国内外发达城市及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经济领域当中,形象的力量虽不能直接度量,但是对于一个区域寻求突破、谋求发展存在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在恰逢机遇之时开拓创新,将区域形象打造成品牌,并发挥形象的感染力和品牌影响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培养潜力、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海洋经济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世界性潮流。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沿海发展战略入手,经过实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策略,形成了全国性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趋势。辽宁如何在这一大潮下,根据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势头,全面发展海洋经济,需要一个全方位策略思考。本文从海岸城市带发展策略出发探讨辽宁海洋经济的推进政策。  相似文献   

7.
薛巍 《辽宁经济》2014,(2):12-16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解决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存在的城市化水平偏低、产业布局趋同、沿海与腹地缺乏协调互动、开发方式粗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要转变指导思想,着重追求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临港临海产业体系;创新城镇化模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构筑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打造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是加快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将对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其素质的提高能促使经济快速发展,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都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合理使用。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开发,为进一步创新人力资源制度机制、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共享人力资源,为积极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于波 《辽宁经济》2013,(8):66-67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就业已经成为广为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影响辽宁沿海经济带就业的因素,提出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就业的财政政策建议,通过这些机制不断强化财政对就业的扶持职能,更好地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就业,为构建和谐辽宁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为主题,分析本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分别从旅游资源、产品、产业及市场营销等角度,提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金萱 《东北之窗》2012,(13):66-6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东北亚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在中国环渤海经济圈。哨然崛起。在这一进程中,大连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以其良好的区位优势、独特的产业定位和无限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大连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新引擎,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跃然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资源消耗急剧增加,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十分严峻。为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该区域海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背景出发,指出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会议强调,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一要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4.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旅游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为了科学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活力六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32个具体因子的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营口市的盖州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中最强的。另外,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第一。北镇市、兴城市、宽甸县和瓦房店市的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环境实力和经济实力分别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中最强的。从空间上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格局为"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辽宁区域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辽宁省"十二五"时期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本文阐述了辽宁在"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出现新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加快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连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城市。大连以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为战略取向,已经成为东北区域经济带中一颗耀眼的“北方明珠”。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当前这一区域内基础设施项目在项目后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据此认为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应从项目群管理视角出发,需要充分考虑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发展战略诉求,建立区域级的项目后评价管理机构,并配合制定合理的后评价程序和成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蓝黄两区统筹发展现状良好,但也存在产业同构与城市功能定位雷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统筹布局不协调、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统筹发展需要等问题。蓝黄两区统筹发展建设应在借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在统筹意识和机制、交通体系和产业基地构建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经验基础上,从强化统筹意识、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一体化水平、发挥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优势潜能、优化产业布局以及统筹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构筑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间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大产业比重变动状况及辽宁沿海经济带行业空间基尼系数的计算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善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港口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优势,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程度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是包涵了对港口及相应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本文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现状入手,进而从港口与临港产业匹配程度、临港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岸线利用与项目运行、产业园区发展、空间规划与管制等五个方面分析当前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快港口体制机制创新、培育产业集群、强化管制与配套保障、滨水区综合利用、加快港口与腹地互动等方面提出推动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