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运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业银行“个贷”业务正在全面展开,但“个贷”业务中“重存轻贷”、“惜贷和惧贷”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制约了“个贷”业务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转变经营观念,业务创新,内部管理等方面对解决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末《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发布后,“独立审贷”四个字便成为悬在银行从业人员心头的又一杆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投资体制改革最大的影响便在于独立审贷,自担风险。对此,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表示:“商业银行要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按照‘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掌握项目贷款评审技术,提高评审与决策效率,改进信贷审批体制,健全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目前,在独立审贷方面,民生银行去年开始推行了“信贷审查官”制度,其他商业银行也已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中国银行针对本行的实际情况,部署了严格的风险防范工作,在此,本刊特介绍中国银行的“独立审贷”经验,希望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要做好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工作,熟知掩饰风险的手段、掌握贷后管理的技术、优化贷后管理的理念、落实贷后管理的措施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只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才能既守住中小企业信贷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又履行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局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从贷款发放至回收的贷款管理,是负责对贷款用途的监督,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贷后管理作为银行信贷管理的末端环节,对防范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用重大。长期以来,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建立起了严格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贷后管理却成了信贷管理“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设置专职机构来强化贷后管理。  相似文献   

5.
农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的若干规定》颁布后,省、市两级分行又制定了有关实施细则,为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资产质量,增强防范与处置信贷风险的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也对贷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更严格的监管标准。如何将贷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认为,必须做到“四个结合”,确保“五个到位”,掌握“六个风险控制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贷款数量仍然较大,贷款潜在风险较高。把好贷款准入“门槛”,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环,但这只能将风险信贷客户挡在门外。对于客户踏进“门槛”后形成的现实风险或潜在风险,只有通过积极而有效的贷后管理去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7.
侯蓉 《新疆金融》2005,(7):51-52
贷后检查作为银行贷款“三查”制度之一,各商业银行均将其作为信贷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来执行,它对防范贷款风险蔓挥了~定的作用。从近期对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现场检查的情况采看,贷后检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贷后管理,有效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保证其顺利募股上市的~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加强贷后管理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全过程管理”的信贷经营方式、“全息化”的风险预警系统、“封闭式”贷款项目管理模式、“程式化”的内部管理机制以及“两权相害取其轻”主动退出策略等。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26日,光大银行贷后管理外包项目(贷后检查服务)如期开标.将自己的贷后检查服务业务委托其他机构完成,这无疑是中国银行业的一次业务管理机制创新。贷后管理本是银行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引入外包机制确属新鲜之举,这将对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业务外包的特点、委求及其积极作用与风险,提出防范贷后管理业务外包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贷实付:我国信贷管理模式的关键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贷实付”是贯穿银监会贷款新规的核心理念。本文认为“实贷实付”是贷款新规的关键变革,并通过分析实施实贷实付制度对商业银行和企业经营的影响,从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和银行客户三个方面,提出了贯彻实施实贷实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迅猛发展,贷后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一大软肋。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好贷后管理工作,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陈峥 《海南金融》2007,(5):79-80,88
“私贷公用”是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但是由于它实际上扭曲了正常的经济信用关系,因此极易产生风险。本文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对“私贷公用”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增长趋势,贷后管理是防控风险的重要环节,但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着重贷轻管、贷后工作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贷后管理的现状有待改进。如何解决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贷后管理水平,本文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2006年至2007年1月,株州市大型企业出现了集中提前还贷的反常现象,与前些年商业银行对大型企业的贷“长”、贷“大”、贷“集中”和大型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形成了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在理念和手段、贷后管理流程、信贷风险的动态监控和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上存在较大偏差。主要原因在于贷后管理理念落后,"重贷轻管"思想事实上存在及贷后检查不力,潜在风险隐患不断扩大等问题。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出路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信贷业务贷后管理长效机制。应始终把贷后管理作为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主动创新,与时俱进,确保贷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打造和提升银行信贷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面对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应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夯实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实力。面对不良贷款特别是涉农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居高不下的现状,如何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农业贷款质量,成为农村信用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应从完善“两项机制”、推进“两项转变”入手,在贷前选好用好“两个人”,抓住“两个环节”;贷中严把“两个关口”;贷后落实“两个责任”,提高农业贷款质量,切实做好农业贷款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敬君生 《甘肃金融》2016,(10):44-46
文章分析了经济下行时期中小企业现状,指出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缺乏对经济形势的研判、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缺乏专职管理机构或岗位、缺乏责任追究制度、缺乏有效监控手段,贷后管理无激励机制。最后提出了强化贷后宏观把控意识、建立高效贷后管理机制、细化贷后管理内容、健全贷后监控工具、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沈丽 《上海金融》2002,(5):49-50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重点是客户风险的防治管理。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定期和贷后管理方法,并应对后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及时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宏 《西安金融》2004,(12):39-40
一、商业银行贷后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大量的风险贷款产生的案例分析,一些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环节失控现象较为突出,存在“六不”现象。(一)贷后监控不及时按规定,信贷员应在贷款发放后15天内对贷款的用途进行检查,贷后两个月应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书面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银行信贷人员并未执行这一制度,以致丧失了防止企业恶意套取银行信用,化解风险的良机。(二)贷后监控不认真主要表现为贷后监控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未按银行规定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履行贷后监控职责,不认真收集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不对贷款实际…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金融》2004,(6):23-24
2003年以来,铜陵市农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若干规定》和省分行《贷后管理实施细则》精神,结合“扁平化”管理的实际,以防范信贷风险为目标,以规范贷后管理行为为重点,以完善信贷档案管理为基础,以加强检查、督促整改为手段,认真组织实施贷后管理,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坚决堵住不良贷款产生源头,“重放轻管”问题初有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