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墨子提出"尊天"、"崇地",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墨子的核心思想"兼相爱,交相利",即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墨子提出的"节用"的环境思想,是中国古代环境思想的重要里程碑.今天,资源短缺、环境卫生等问题,无不显示出墨子哲学思想的深刻.研究墨子的思想,尤其是其资源经济方面的思想,对于今天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企劳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从总体上看是正常的,问题只是局部的,且问题基本原因仍在于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不发达,劳动者组织也未随市场体制的进化而发展起来。未来建设和谐发展的劳动关系的主要任务是要改善农民工与城镇新就业者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着力解决目前1亿左右“非正式”的农民工的“二等公民”的身份问题与弱势群体的地位问题。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三个认识上的问题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把握农民工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 农民工这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者群体,在过去近二十年里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所造成,并且这种二元治理结构对于农民工是极不公平的,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在学术界与政府之间已经形成共识,但期待一夜之间废除这种二元结构还是困难重重,甚至在短时期内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做要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并可能在一段时期内造成社会的动荡。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中国一个独特的现象.从劳动法角度看,应把农民工看成是和城镇劳动者一样的劳动者,应享有劳动者应享有的权益,其核心和本质的权利就是“劳动权”.应该消除针对农民工的歧视,农民工应享有的劳动权的权利内容和权利的行使应该和城镇劳动者一样.  相似文献   

5.
18世纪的《国富论》创造者亚当·斯密曾提出人们在为着利益而互相斗争的同时,也要通过一种社会制度来实行自我节制,最终促进全社会的利益;马克思的《资本论》浸透着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博弈要追求公平的思想;斯大林在指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主张各行各业要“综合平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张人类社会的进步要“物质、政治和精神”三个文明一起抓: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创造社会的和谐。所有这些都足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地风土人情各异,外地农民工与当地人接触常会闹出很多笑话,甚者还可能引起一些纠纷,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农民工外出务工要“入乡随俗”,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退保:制度缺失与重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象:农民工养老保险低参保率与高退保率 城市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劳动者。城市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背景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为城市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被视为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却出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而退保率升高的现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在我国农民工整体参保率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退保率却在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规模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他们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却缺乏平等的城市社会权利,面临着欠薪、工作环境差、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更好地发挥这支城市建设生力军的积极作用,对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地涌入城市谋生,“农民工”成为公众经常关注的一个名词,在大量农民工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随着“农民工问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民工潮与民工荒等社会难题,如何有效破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文章拟就农民工问题的现实挑战与对策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农民工社会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向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聚集,向大中城市流动,在中国的城乡二元制度下,构成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城市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的出现,既缓解了人地矛盾和城乡矛盾,同时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希望所在。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返乡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高返乡农民工知法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是有效防范和减少返乡农民工违法犯罪的发生,营造尊重和维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治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农民工是继新生代农民工后出现的又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兼有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双重身份,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产生了思想问题。本文分析大学生农民工社会融入思想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农民的终结”过程的集中体现。农民的流动是农民对于城乡分割的身份歧视制度的抗争。二元体制中农民的身份困境,在农民工出现以后被充分展露,有了与城市人权利的比对,这种不合理才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的权利状况就是全体农民权利状况的直接反映。正如美国学者苏黛瑞(Dorothy J.Solinger)所说,“中国农民为公民身份而战”。现代民主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公民”。“公民”是无所谓乡下农民或者城市市民的,在制度面前是平等的,他们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选择权利。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民工是我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其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民工为城乡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自身则日益“边缘化”,身份无法得到认同。笔者通过了解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的状况,以医疗保障为切入点,发现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到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一、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指的是从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职业,但仍然是有农村户口的劳动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  相似文献   

15.
墨者无疆     
墨子,一个时代的伟人,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先秦时期又一位文化巨擘。他出生于孔孟之乡的鲁国,儒学兴盛时,墨子曾求学于孔门后生。但后来发现儒学与自己的思想有悖,于是背弃儒道,自立门户,建立了墨学,形成了与儒学分庭抗争之势。因为墨学代表平民利益,以致从者日众,成为与儒学并立的“显学”,当世有“非儒即墨”之说。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民工队伍结构变化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其内部结构出现分化,农民工的主要构成人员在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及打工目的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比例逐年上升.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及其进城打工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认识他们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从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大问题以来,让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拉近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就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一项调查显示,79.5%的受访者坦言当下城市中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区隔依然严重、其中,20.6%的人认为“非常严重”,58.9%的人觉得“比较严重”。另有16.2%的人选择“不太严重”或“不严重”.,这些区隔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消费水平、文化生活、身份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与不少人在“五一”、“十一”期间享受假日的快乐相比,很多农民工无法享受这个原本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些在一线从事苦、累、脏、险活的劳动者,奉献给节日的礼物是汗水。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指的是那些在城市中从事工业活动但保留农民身份的人。“农民工”这个概念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政策实施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农民工”是一个具有歧视性的概念,是一个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实现、不利于人与社会、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概念。总之,“农民工”是一个不宜再提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使得他们身份认同错位、文化融合乏力、职业选择错乱和城市融入困难,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的束缚,只有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改变附着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歧视,才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