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新时代》2005,(10):106-110
目前,企业并购运动风起云涌,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明基并购西门子.盛大并购新浪,联想并购IBM等,大规模的并购所引起的震荡.使很多企业面临着团队跳槽的危机。集体跳槽已经不是新闻了。方正集团的助理总裁周险峰携30位方正科技PC部门的技术骨干加盟海信;近期又传出TCL手机事业部高层集体跳槽到长虹;此前,陆强华离开创维时,带着一群人去独自创业;”小霸王”段永平出走后,率众创立了”步步高”。团队跳槽引起的巨大震荡,足以使任何东家心惊胆战。“最亲密的朋友,就是最危险的敌人“。江湖片中的谶语,不幸在企业中变成现实。曾经的战友,突然变成了敌人,而且这个敌人熟悉自己的全套路数,这无疑是最可怕的事情。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不管怎样,前尘往事,总是生命中的羁绊,总是今日反戈,也难以掩盖心中的伤痛和遗憾。企业如何防止团队跳槽,职业经理人在走与留之间如何取舍,都是引起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大千 《民营科技》2004,(5):34-36
今年又频繁出现了系列“集体蒸发”事件,特别是IT行业,似乎进入集体跳槽的“群发症状”流行期。事实上,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员工跳槽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如果说个别员工的出走,企业尚觉无关痛痒的话,那么一个团队的出走,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因为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企业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陆军 《英才》2004,(5):87-87
公司地震!沐泽电脑公司的40名售后服务人员竞集体不辞而别!此事就在临近春节发放年终奖前夕,不久之后,他们多数出现在沐泽的各个竞争对手的公司里。“这是一起蓄谋已久的跳槽,这批人占沐泽电脑整个售后服务部门的三分之二。”一位知情向媒体透露。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究》2003,(10X):74-75
主持人:谁动了洋人的奶酪?谁敢动洋人的奶酪?随着中国的”入世”,社会上相继出现人才大批回归本土企业的集体“返流”的现象。这样的跳槽现象是否表现得有些“疯狂”?到底是“疯”还是中国社会发展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必然趋势?外资企业该怎样留住你的人,国有企业又该怎样在这场“拉锯战”中获胜?集体跳槽背后的人才大战,引来话题芸芸。  相似文献   

5.
人才流失是削弱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2004年人才流失又出现了新状况,那便是“集体跳槽”和“集体辞职”,高层人员的频繁流失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关键。时值年末年初,又到了人才流失的高峰期,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所有企业在2005年依旧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空降兵”-曾被视为“企业翻身”,“扭亏为盈”,“创造奇迹”的天兵天将,然而,当吴士宏离开FCL,李汉生撤出北大方正;陆强华拉上队伍做了大众电器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黄骁俭从SAP“空降”金蝶再从金蝶重返SAP……这些让各路媒体争相爆炒的“空降神化”也一夜之间变成了“败走麦城”,曾经名噪一时的“空降兵”也随这失去了光彩。辉  相似文献   

7.
《巴蜀质量跟踪》2002,(9):40-41
“一牌多品”策略是指企业多种产品或全部产品共用一个品牌。采用“一牌多品”策略最大的好处便是新产品能享用成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以较低的营销成本,“搭便车”销售。  相似文献   

8.
在水暖卫浴行业,今年首度评出七家企业生产的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其中有四家落户泉州南安市。说到南安的水暖,她有三大特点:一是起步早,上世纪70年代开始水龙头的生产;二是工厂多,那里有大大小小的水暖卫浴生产企业1000多家;三是销售队伍大,那里有一支20多万人的水暖产品销售大军,如今“中国水暖城”落户南安仑仓,水暖成了南安走向全国的区域名片。  相似文献   

9.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组成的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1999年,“光明”乳制品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并入围首届上海100强企业。2003年,光明乳业人选“上证50指数样本股”,同时被著名媒体《财富中国》评选为“全国最具领导力的20家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0.
李晓光 《人力资源》2006,(1X):34-36
跳槽,为高薪、为发展、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而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人们也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跳槽是一种主动的人才流动形式,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要面对的情况,很多时候由于关键岗位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突然流失,更严重有集体跳槽的情形,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经济效益滑坡、工作士气低下等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儆复。那么当跳槽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甲平时又该如何防范跳槽、有效降低跳槽带来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11.
企业员工集体跳槽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期部分行业集体跳槽事件接二连三,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周险峰投奔海信"事件余波未平、那边又传"方正高层人事地震"、 "PC骨干集体叛逃"……在这些热热闹闹的"集体跳槽秀"中,北大方正总裁助理周险峰带领团队"集体跳槽"加盟海信,不但引起业界的充分关注,更是在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人们惊呼:PC业惊现集体跳  相似文献   

12.
近一个时期以来.“集体跳槽”和“集体辞职”等词语频频出现于各大媒体。作为企业方从自身危害性角度考虑.则干脆称之为“集体叛逃”。以彰显其可能或者已经为企业造成的危害性。现实中,这种“集体叛逃”事件也确实在一桩桩地上演着。  相似文献   

13.
面对“员工集体跳槽”,职业管理专家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借助“沟通-体谅-协调-完善”的四段式组合,留住少数几个真正关键的员工,是合格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4.
跳槽:组织与员工的替代性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骨干员工跳槽,尤其是核心团队的集体跳槽,足可以称为最严重的危机事件,有可能导致企业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当年现代城销售团队的突然集体离职、创维营销团队集体跳槽高路华,这些离职事件都在业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15.
奥运专业人才“回流”、因奥运推迟“跳槽”、企业虚位等待的人才招聘等,都在奥运结束后集体“登场”。奥运后,迎来一轮人才高流动性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2000年底,原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携创维150多号人马,包含11位原创维区域经理、20多位管理层核心干部,以及他们最亲信的核心员工集体跳槽到创维的竞争对手高路华那里.这一事件震撼了整个彩电行业,原本蒸蒸日上的创维一度深陷泥潭.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骨干员工跳槽,尤其是核心团队的集体跳槽,足可称为最严重的危机事件,有可能致使企业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当年现代城销售团队突然集体离职、创维营销团队跳槽高路华,这些离职事件都在业内引发了地震。  相似文献   

18.
岁末年初,跳槽“高峰”也随之来临。是安于现状,保持原有生活状态;还是超越自我,冲出一条新路,来一次“职场革命”?正在犹豫不定的您不妨听听他人的意见,再做打算。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2004,(11):53
来自天涯海角的海南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火热年代,在被称为东方“鲁尔”的沈阳市铁西区设立了国际标准4S销售服务店——海南马自达沈阳通达销售服务店。  相似文献   

20.
武汉商界高层人员“跳槽”频频。2000年,中商集团徐东平价广场总经理吴建社率30多人集体“投奔”鲁巷广场.2002年初,武汉商界首位CEO-中南集团首席执行官乐荣军又辞职了。一波未平,余波又起。在这之前,武商集团副总经理邬涛、周泽敏同时离职,跳槽到另一家上市公司。其后不久。武汉商界第一位辞去公职应聘到武商集团的甚经理胡球心也“孔雀东南飞”虽然“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但这一连串的商界商层人员的额频跳槽引发的“地震“不能不引起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背后不仅仅只是人才的流动,不仅仅只是“机制不留人、待遇不留人、环境不留人”,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我国传统商业面临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