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长青 《金卡工程》2009,13(11):91-91
从九七年一月一日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来,中国刑事审判模式由“纠问式”转型为突出强调控辩审三者诉讼职能的“控辩式”,新的庭审方式要求作为重要诉讼参与人的证人出庭陈述证言,接受法官的询问。因此证人出庭成为这种审判方式得以顺利实施的重中之重。然而证人出庭作证难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出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使得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证据资源显得更加僵乏,影响了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更是对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一种损害。鉴于此,建立强制证人出庭制度已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靖波 《金卡工程》2010,14(2):87-88
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都对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例如证据的分类、证据的取得与排除、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证据的证明力等。在一系列的证据制度中,证人制度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审判。司法实践中,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形式诉讼,证人作证难、证人出庭难、证人出庭如实作证更是难上加难,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制度设计的缺失、证人观念的淡薄、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在很多案件的审理中,当事人能够提供的证据只有证人证言,那么如何在审理的过程中去判断与运用证人证言,如何在实践中采信证人证言以及达到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从而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理念,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证人出庭制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以求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3.
冯亚亮 《金卡工程》2010,14(10):122-122
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难、出庭率低一直长期困扰着我国司法实践活动,究其原因,源于我国没有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证人保护制度,因此,如何构建一套与我国国情相契合的证人保护制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证人保护现状及对国外证人保护制度的一些探究,力图提出完善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方萍 《金卡工程》2010,14(11):20-20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出庭率极低,证人拒证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审判方式改革和司法公正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针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实施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对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进行分析,主张采取完善立法、加强对证人进行保护、强制证人出庭以及对证人进行相应经济补偿等措施,提高证人出庭率。  相似文献   

5.
李绍华 《金卡工程》2009,13(12):57-58
我国诉讼实践中证人不出庭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种种原因,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庭审改革的瓶颈。规范立法、强化证人出庭作证义务、完善证人出庭作证保护机制等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信念的培养对于问题的解决同样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6.
王伟 《金卡工程》2009,13(11):47-48
传闻证据规则被认为是英美证据法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排除可信性值得怀疑的传闻证据,确保当事人的对质询问权。针对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率不高、庭审形式化等严重问题,很多学者主张引入传闻证据规则予以解决。但传闻证据规则是荚美法系的产物,有其独特的诉讼制度、诉讼文化作支撑,对于这些方面和大陆法系较为接近的中国来说,尚不具备引入传闻证据规则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罗奕炫 《中国外资》2013,(15):28+30
庭前会议制度,是起诉和审判的中间程序,是对刑事审判程序的重要补充。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将有效解决回避、证人出庭申请、非法证据排除、控辩双方证据开示等事务,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将进一步促进控辩双方权利平等及更好保障庭审集中、有效进行。本文拟从公诉实务视角浅析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制度相关程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贾静远 《金卡工程》2008,12(8):28-29
传闻证据因其证明力问题历来是备受争议的证据种类,在英美法系国家有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一般不具有可采性,不提交法庭质证.我国刑事诉讼法却承认了传闻证据的可采性.我国有必要借鉴英美法系中的传闻证据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在承认传闻证据证明力的基础上完善传闻证据例外规则,对可出庭但拒绝出庭的证人、鉴定人的证词及经过多重转述的证词排除,以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郝韩伟 《中国外资》2013,(16):348-348
证人保护是国家正义维护与个人保护之间利益衡量的结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出庭的义务,那就有必要保护可能因此受侵害的控方证人的权益。除了理念的重视外,从"谁保护、保护谁、保护什么、保护时间、如何保护"等方面进行制度的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邓彬 《金卡工程》2009,13(7):15-16
在民事证据法领域,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确立对民事纠纷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实现实体正义,维护程序正义,推动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都有重大的价值。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证人不愿出庭作证以及作伪证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利后果。本文正是以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以完善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在证人出庭作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证人出庭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和英国儿童作证案例的对比入手,通过考量不同的证人证言处置方式,进而得出结论:英国证人制度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特征。而我国证人制度由于各方面原因,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良好的基础,导致证据规则缺失,司法实践混乱,与现代证人制度相距甚远。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应借鉴或参考英国经验来完善我国证人制度的三点建议:重视证人理论研究,不断加强实践运用;借鉴英国证据规则,建立证人宣誓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吉冠浩 《当代金融研究》2016,2016(2):153-168
将视角转向中国法院的刑事判决书,从指导案例的裁判要旨中概括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理论问题,较以往研究具有优势。《刑法》第306条不以发生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但是需要通过具体危险犯对之进行限缩。对于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主观故意的把握,关键在于对"引诱行为"之界定,此界定需要以"广义利益引诱说"以及与"威胁"具有等置性为标准。此外,本罪中的"证人"应包括被害人。而2012刑诉法修改对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之影响,为法律人变得愈加博爱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3.
罗菁婷  朱金辉 《金卡工程》2009,13(6):148-148
为了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防止被取保候审人出现逃跑、威胁、妨碍证人作证,侵扰被害人乃至重新犯罪等行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由于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取保候审的监督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通过建立取保候审的审批机制、建立健全对取保候审人的跟踪监督机制、完善取保候审决定权与执行权的互相制约机制,以此推动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4.
涂培恭 《金卡工程》2009,13(5):111-111
网络审判是人们对未来审判方式的憧憬,而新技术的发展使这种憧憬变成现实。建立在虚拟空间上的网络法庭,将改变传统庭审方式,它的出现将使案件的审判效率大大提高,审判周期大大降低,司法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同时对传统的诉讼程序和法院组织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探索网络法庭,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司法审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法务会计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对于法务会计中诉讼支持的需求更显得尤为突出.经常需要法务会计人员以专家证人或鉴定人身份出庭作证,但是不管是中国还是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法务会计不出庭作证的严重问题,我国法务会计人员在诉讼中不出庭现象极为普遍,严重制约了法务会计功能的发挥和法庭审判公正目标的实现.本文就此问题,从立法上分析了法务会计人员不出庭作证的主要因素,从立法方面提出,首先,明确专家证人的法律地位;其次,明确鉴定人的法律责任等几方面建议,以达到提高法务会计人员的出庭作证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润梅 《金卡工程》2008,12(9):34-34
中国古代的容隐思想可上溯到孔子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的论述.汉宣帝颁布"亲亲得相首匿"的诏令始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司法实践,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西方容隐制度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萌芽,到古罗马时期有了诸如不得令亲属问相互作证,家长或父亲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法的子女等的规定,容隐思想一直延续到现.  相似文献   

17.
司法会计鉴定人出庭作证是现代诉讼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司法会计鉴定人的应尽义务。纷繁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尤其需要司法会计鉴定人出庭对司法会计鉴定结论进行阐明。本文就司法会计鉴定人出庭前应做好的准备,出庭作证时要把握好一些方面作一介绍,以达到理清财务事实、使司法会计鉴定结论被采信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1.作证的主体不合法。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所作的证言不合法。  相似文献   

19.
梁雅微 《金卡工程》2009,13(10):33-34
"亲亲相隐",发端于西周,春秋时期由孔子提出,汉宣帝时期作为一项司法原则被正式确立,从此沿用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为止.港澳台地区继承"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性因素,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近亲拒绝作证"规则.我国<刑事诉讼法>应该继承"亲亲相隐"的合理性因素,设置"近亲拒绝作证"规则,既能体现法律的人性化,与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潮流相符合,与刑事诉讼基本目的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下,警务管理手段,管理职能和警民角色定位都发生了深刻的转换,使传统的警察治理手段无法整合当代的警民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公民社会理论,创新警务管理。创新警务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变单向度的"排他管制"型为双向度的"整合参与"型;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基本目标是建立服务型警察,促进警民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