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尴尬了20年…… 刚刚落幕的第3届中国科学技术大会,距离它的首届,已经有近30年;中国企业“以市场换技术”、“股权换技术”的理想实践也已经有20年……中国独立自主的尖端科技,随着神六升空已令世界惊奇;而中国企业用市场换取海外商业技术的收获,却着实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汽车企业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从1970年算起,也有将近40年的时间了,而舆论的争论焦点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比如“市场换技术”失败论,外资对中国汽车企业在所谓的核心技术上设置壁垒,或者说中国汽车企业在发动机技术上,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巨头。  相似文献   

3.
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期求进一步成长抹不去的痛。以成本优势进入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的危机:家电企业的3C、6C认证之痛、几近被核心技术窒息的DVD之苦、日益频仍的低端反倾销之累、WAPI标准最终难产之弱……似乎“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并没有给中国企业带来希望……而另一方面,在刚落幕的北京国际科博会映衬下,跨国公司们却仰仗其锋利的“技术刀叉”正在欢快地吞食中国盛宴……  相似文献   

4.
走自主之路 创民族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整个汽车业都在谈论自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产品主要采用外国汽车品牌和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乃至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事     
声音我跟外企十年的合作,总的感觉对我们帮助不大……另外国外企业有个毛病,他有核心技术也不会给你,所以“市场换技术”, 实际上是失败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企业发展贵在坚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上任     
《中国企业家》2006,(7):12-12
我跟外企十年的合作,总的感觉对我们帮助不大……另外国外企业有个毛病,他有核心技术也不会给你,所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是失败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企业发展贵在坚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7.
水青 《上海质量》2006,(7):44-4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作为中国通信领域第一家外商投资的股份制企业.在20年的成长史中.先后经历了“以市场换技术”、“大生产、大建设”、“市场及客户满意导向”、“与国际接轨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造”等阶段。进入21世纪.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所有成功的企业一样.不断探索追求卓越和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市场换技术”是否是有效的技术发展战略?中国企业技术突破有哪些途径呢?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的全球副总裁孙健对本刊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面临更为广泛和更为直接的国际竞争,“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从“市场换技术、换资金”转向“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点。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国外资源,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1984年成立“北京吉普”,以及1985年成立“上海大众”和“广州标志”开始,我国汽车产业逐渐走上了与外国汽车企业巨头进行大规模合资的道路。这种合资方式实际体现了对国家“市场换技术”发展政策的回应。可是,时隔20多年以后,汽车产业市场开放了,制造和生产能力提高了,却没有换来先进的技术,在技术上仍然受制于国外企业,仍然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1.
10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全球化分工与合作,初步实现了对外开放从市场换资金换技术向市场换市场的战略性转变。2001年-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合计2,603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7%: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之间的差额逐步缩小,我国涉外经济“双顺差”的压力有所减缓。10年当中,对外承包工...  相似文献   

12.
光阴似箭,外资进入中国已经20多年了。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资是紧密相连的,而外资也曾一度赢得了舆论的交口称赞。然而,随着“苏丹红”、“跨国公司阻挠所得税合并”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对外资的看法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市场换技术失败”、“警惕拉美化”的争论更把外资推向了风口浪尖。当争论之声越来越大的同时,国人却发现,外资已经深入到中国,人们对外资的看法也出现了变化,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外资形成了依赖。患上“外资依赖症”的中国经济,其安全隐忧令人揪心。中国需要外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对于日益陷入…  相似文献   

13.
转眼中国入世已经半年多了。中国已经向世界敞开自己的大门。当WTO经济给中国市场带来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中国的市场也便有了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于是,“与狼共舞”者有之——以自己的实力和外资企业较量“狼狈为好”者有之——以自己的特长与外资合作,以求得企业片刻安宁;主动做“羊”者有之——举手投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8,(1):30-32
企业战略的竞争力永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航标”和“灯塔”。2007年,中国企业从成长到成熟,从公司管理到公司治理,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无疑不是战略竞争力的诠释和注解,新机会、新思路也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以“市场换技术”和模仿创新为代表的传统创新路径,严重困扰着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的技术攀升.为此,在探讨苹果“颠覆式创新”和腾讯“微创新”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双向研发外包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路径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或许是人们对于“蒙牛神话”至今仍然向往,或许是汇源果汁的成功上市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巨大能量,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湖南太子奶集团、味千拉面等企业纷纷高调宣布了自己的海外上市计划。随着全社会对于资本以及资本市场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上市已经不仅仅意味着能够实现“一夜暴富”的神话。在经历了最初的“资本换市场”的初级阶段之后,资本的力量让很多以实业起家的企业蠢蠢欲动,开始有意识地进入到“市场换资本”的高级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上市,无疑是这些企业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9(11):60-62
西门子物流与装配系统有限公司(前西门子德马泰克生产与物流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是我们杂志的老朋友了。在《物流技术与应用》的案例介绍中不止一次地出现“通向某某领域世界最佳应用实践的窗口”这样的标题。细心的读者仅仅从“通向……的窗口”的句式中就已经知道这是在讲西门子。如今,这个“窗口”俨然已经成为西门子与中国物流市场的最佳通道。通过这个窗口,西门子展示了它先进的技术和业绩;通过这个窗口,中国的物流企业大开了眼界,也找到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继联想、华旗、腾讯、UT斯达康、联通等企业之后,2006年5月中国电信设备舰旗企业——华为也换标了。使用了长达28年之久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标志与其说换给国人看还不如说是换给外国人看。因为华为技术的标志和品牌在中国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现在换标对拓展国内市场几乎没有太大意义, 然而对于海外市场却是必要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陈清泰 《企业科协》2007,(10):10-14
(接上期)三、自主创新与技术依赖“陷阱” 改革开放后,遵循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跨越战略,中国大多数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为今天产业和企业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但是,当人们重新评估“以市场换技术”的历程时,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尽管让出了市场,甚至让渡了部分所有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对于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空调,相信这些国产品牌您一定很熟悉:格力、海尔、美的、春兰、科龙、海信等。但是,对直接影响空调器质量的“心脏”——空调压缩机,可能作为消费者,我们知之甚少。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从幕后走向前台的空调压缩机领头羊——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连续十年, 上海日立将其国内市场的份额锁定在第一位,2004年,世界排名第三位:经过十二年自创品牌的苦战, 让国货跻身世界空调压缩机顶级企业之列:1993年成立中日合咨企业,师从日立的海立,以市场换技术,经过三年时间消化技术,1996年开始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海立”;2002年,中方技术人员独立研发的性能超过了其“老师”的产品……本期我们与大家分享的,就是他们的品牌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