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语言是写作的艺术,电视语言配合画面和其它电视元素形成的电视新闻受众的感官。电视新闻必然要以一定的新闻观念、新闻理论为指导进行采访报道,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语言的写作应当具不同于与广播、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静 《魅力中国》2011,(7):253-253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屏幕图象和解说词相结合的形式传播新闻,是视听合一的新闻式样,直观性和真实性是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作为当今新闻传媒的佼佼者,它虽然是以图像为主,但文字语言所起的作用也至关重要,首先是电视新闻标题,一些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标题不重视,认为受从看电视主要是看画面、听声音,有没有标题无所谓。但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更大。好标题的出现可以刺激、  相似文献   

3.
秦素珍 《魅力中国》2011,(4):188-189
是电视新闻播出前,主持人说的那段话,它很象报纸上消息的导语。导语是导读,引言是导视,都是引导读者或观众阅读和收看正文部分。不同的是,报纸导语前面有文章标题,而电视新闻标题是在画面出来之后打上字幕,因为电视节目每条消息中间必须有主持人串场,否则,电视中连续的画面就无法让观众把每条新闻区分开来。所以,主持人串场的引言,既是每条新闻的标识,又兼有导语标题的作用。写好、写新、写巧引言,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勾起人们收看的欲望,吸引观众对将要播出的新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慧 《魅力中国》2011,(7):258-258
画面是构成电视新闻诸元素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与广播、报纸新闻相比,非常直观生动的可视画面,也就是电视的视觉语言,以其视听结合、以视为主的基本特征。是电视新闻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同时也是它区别于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工具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专题片是近几年来伴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而活跃在屏幕上的一种新的电视表现形式。它既不同于过去的“大新闻”、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又与它们保持着密切的血缘关系。电视新闻专题片可以说是独立成章、个性鲜明、极富渲染和战斗力的电视表现手段。本文想就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时效性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新闻的提要,是读者阅读报纸的向导和引路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如果没有一个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标题,就像一个五官端正的人缺少一双有神的眼睛,往往会被读者忽略。所以,精心地编好新闻的标题,对于报纸的编辑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代军 《魅力中国》2014,(12):296-296
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采访作为电视新闻的基础,决定着新闻的质量。电视新闻离不开“文字、声音、画面”三点因素的相得益彰,所以电视新闻报道更具事实张力和社会影响力。电视新闻要“厚重”于其他媒体新闻,这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也更高。笔者结合十年来电视新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的电视画面观众才喜欢,才能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作用。不断研究和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这不仅是广大观众的要求与希望,同时也是我们电视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一、以新闻真实为本,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新闻应始终以真实可信作为提高可视性的根本,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都必须真实可信。缺乏真实性的新闻,就谈不上可视性,而且还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效果。因此,电视新闻不能通过“导演”制造出来,只能将新闻事实记录下来,再展现给观众。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记…  相似文献   

9.
刘宏扬 《理论观察》2011,(2):154-155
一、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概说 电视是有色彩的.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应该有色彩,这里所说的色彩当然不同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术色彩,而是指电视新闻报道的风格。是特指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可以说,没有感染力的电视新闻就等于没有色彩,死气沉沉,令人生厌。  相似文献   

10.
郑伟 《理论观察》2009,(3):F0002-F0002
自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作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尺度,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吸引力的第一要件。新闻标题,一直是新闻竞争的第一“着眼点”。专业人士认为,作为现代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闻标题是新闻信息为受众所接受的必经通道,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始点。当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时,是标题决定着读者的阅读取向;当一张报纸摆在报摊上时,是标题决定了读者的购买取向。  相似文献   

11.
王宇舟 《理论观察》2010,(2):171-172
新闻标题来源于新闻。读者阅读新闻标题,是为了了解新闻。新闻标题的内容不能脱离新闻。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文章能否吸引住读者,标题这只“眼”的媚力作用重大。从这意义上讲新闻标题是沟通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精心提炼、制度做好每篇文章的标题应是每个记者、编辑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紫园  王小军 《发展》2010,(10):71-71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最能充分运用和体现电视媒介特殊技术手段优势的报道形式,是一种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以及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的报道、采访等转换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的传播方式。现场直播以其最快的新闻时效性、更强烈的现场感和更可信的权威性,满足了电视观众获取信息时“先睹为快”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栏目的开播,电视热点新闻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观众是最有权威的裁判,新闻的社会效果主要来自受众的接受和认同,因此,从受众心理角度探讨电视热点新闻报道充实与深入的途径,是相当必要的。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社会焦点现象、大众热门话题、时代风云人物的风采等一系列社会“热点”正是这场变革主旋律的交响.电视新闻对这些“热点”进行聚焦和透视,较之于一般新闻更具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从其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创始至今,诸多业内期刊关于民生新闻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样一种新闻现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拟在一些学者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结合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显性表征,力图进一步廓清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报道题材等基本性概念,审视和揭示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特性所在,从而在整体上对民生新闻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其在理论认识上的一些误解和实践上存在的农民话语权缺失、背离新闻特性、同质化等误区进行进一步辨析,并试着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袁珂 《魅力中国》2010,(34):105-107
电视记者出镜一般出现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以其显著的电视特色和现场魅力,使报道内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然而任何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主观活动,总是具有主观性和倾向性的,必要的主观性的渗入往往能够使新闻报道超越表面上的客观,从而使新闻报道更接近事实的本来面貌。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的表现形式谈起,论述了记者出镜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16.
王冠芝 《魅力中国》2011,(20):10-10
在如今的电视新闻报道中,人物报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但人物报道往往因为习惯的“高大全”采访报道方式,让电视人物报道显得比较片面,生动性欠缺,也难以让观众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笔者认为,在电视新闻人物新闻的采访报道上,如果能适时采取记者参与、突出“个体”服务全局的意识,并且结合动画、3D等多种电视表现形式的巧妙运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报道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志涛 《魅力中国》2013,(10):292-292
一、突出优势 电视新闻相对于其他媒体的优势就是“新、快、活”,新闻评论也不例外。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审时度势,切中要害,优秀的时评有着匕首和投枪的作用。电视新闻评论以科学的、富有前瞻性的眼光观察社会,发表真诚的、有价值的见解,为听众提供多个分析问题的视角。发挥电视评论的优势,必须按照电视规律进行创新,在“新、快、活”上做文章。新,就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实时评论;快,简捷明快。一语中的;活,语言活泼,从题材和形式上贴近听众。  相似文献   

18.
王心 《理论观察》2009,(3):177-178
电视新闻编辑与报纸、广播的新闻编辑相比,相同之处都有文字加工,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集文字、画面、同期声于一体,做到声画同步、文字画面互补,体现了电视媒体的个性。那么,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李扬 《黑河学刊》2008,(4):48-50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形象的画面、言辞的犀利直接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所以,要想研究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首先要从电视评论入手。以电视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要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等六个方面来分析论述新闻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赵涵  王超 《黑河学刊》2008,(5):57-58
今天的电视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歪曲了客观事实形象,就歪曲了历史。讲真话、叙真事最有说服力。因此,真实性的问题,是新闻工作的原则问题,是电视取得观众信任的基础,是电视新闻的生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