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代美学的研究已经打破了只对美学理论关注,追问美的本质的传统格局,人们意识到了美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现实社会生活对美的需要,并将美学研究的理论视角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的具体的生活研究。现如今,各种审美文化相继出现,人们在认同审美现象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美的含义,社会开始向美的泛化的角度发展,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即是生活。  相似文献   

2.
程铷  翁捷 《企业家天地》2006,(7):146-147
审美特性、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审美文化”的定义所显示的三个指涉对象,它们在现当代的范畴中得到了确认和完善。在古代美学中,由于“审美残缺”和“审美封闭”,审美特性没有真正地被凸现出来;而在现代美学中,“审美残缺”和“审美封闭”得到了克服和超越,真正达到了审美的独立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必须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推进校园民主政治、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三大建设,形成“四+三”有机结合的“七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四大基本职能与三大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单兵突进”;没有“七位一体”总体布局,就不可能开创高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美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不衰的话题。在西方,柏拉图最早提出“美是理念”的命题,但同时又认为“诗人”应该被排除在“理想国”之外。如何理性地处理美学与政治的关系,对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和动乱的当代世界来说,对需要建立和完善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柏拉图的命题看似矛盾的地方人手,通过从哲学上分析美学与政治的理论起源和发展逻辑,分析两者之间的辩证的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在上海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获悉,2014年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将由12个城市扩展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2个省份,首批获得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的书店,今明两年有望继续得到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重点支持小微和民营文化企业。近年来,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受到房租价格等因素影响普遍生存困难,特别是风入松、光合作用、第三极等书店相继退出市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强调“中和之美”,强调“善”与“美”的完善结合,对我国音乐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既影响深远又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美术学科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完善的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水平,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发展,美学被社会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我国教育领域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科学地将美学划分为美术与艺术,由此美术成为艺术的重要分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民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  相似文献   

8.
邹礼玉 《现代经济》2007,6(11):63-64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思路的伟大创新和历史性的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建设上的至少有六个新的亮点:一是提出一个新重点即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建设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提出带有两个温暖民心字眼的新理念;三是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三大新的举措;四是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四个新途径;五是五是对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的新要求;六是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六个“基本”。六个新的亮点处处体现出民生优先,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为民思路,具体地回答和解决发展为什么和如何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政策理论存在一个误区,即在评估政策方案成本时,普遍关注的是经济成本,对社会成本缺少应有重视。针对这一误区,本文重点探讨了社会政策的社会成本:鉴定社会成本概念,指出社会成本“社会文化。无关经济”、“感觉体验,难以测量”以及“影响重大,不可忽视”三大特征,提出考察社会成本的具体方式——“实地观察法”,并就近年热议的“铁路春运是否涨价”这一公共问题,做了社会成本分析,认为铁路春运涨价的社会成本过高.不宜施行。当然,在社会政策成本考察时应该兼顾协调好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正过渡到以“心态”为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问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形成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社会心态”这一精神动力。方法/过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发掘社会心态基本特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结果/结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具有三大生态特征:伦理生态是心态的精神基础,民生是心态的社会保障,信任是心态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定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目标体系。两者分别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做到“能动主体”“文化理念”“作用机制”“培育模式”等方面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旅融合时代,“剧本杀+研学”发展模式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途径。文章在分析“剧本杀+研学”开展研学活动实践意义的基础上,以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为契机,构建以“角色扮演-剧本研读-搜查线索-推理判断-分享展示”为主线的“剧本杀+研学”模式,并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推进“剧本杀+研学”模式数字化转型、组建剧本杀研学团队以提升“剧本杀+研学”模式服务质量、优化“剧本杀+研学”产业链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对该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苏州兼具“百园之城”与“百馆之城”的地域文化优势,园林保护利用与博物馆建设发展相得益彰。文章分析了古典园林与博物馆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文旅融合时代背景、遗产活化政策导向以及博物馆融入生活的社会需求对苏州古典园林博物馆化利用的影响。从文化本体与文化载体的身份交融、园林设计与展馆布局的艺术相通、文化资源与文化氛围的地域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实践的现实基础。结合问题与挑战,提出促进博物馆功能创造性融入、探索园林活化与文博创新双赢路径、推进博物馆群与博物馆城市建设等苏州古典园林博物馆化利用的创新举措,期望为园林遗产活态保护与博物馆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相比,有其自身特征。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为指导,系统地分析了高职校企文化对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注重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精神生活及文化权益的实现。通过调查发现,从群体结构看,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性别趋于合理、年龄相对年轻、少数民族比例提高、文化水平接近中等、未婚者居多、以体力型职业为主等特征;从生活基本条件看,面临着基本文化设施缺乏、公共文娱场所利用有限、文化知识获取渠道较少的格局;从现实境遇看,体现出文娱消费支出“低投入”、文娱消费用途“单一化”、文娱活动参与“低水平”、闲暇文娱活动“偏娱乐”等多重困境;从社会心态看,对文化生活表现出“一般水平”的综合满意度、“中等偏下”的文娱条件评价、“趋于良好”的心理预期及取向。应积极探索和打造“多维一体”的文化平台,全力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改善,努力搭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从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战略规划。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20年中国历史性的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农村在人口、产业、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羁绊问题。文章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和使命的一致性,沿着“逻辑关系——道路羁绊——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提出农村“人+产业+文化”的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模式,以聚焦以人为本的“人”为研究核心,通过实施“吸引人才”与“盘活人口”;“因人施策”与“因地制宜”;“特色兴农”与“绿色兴农”;“传承文化”与“弘扬文化”等这些具体路径,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给一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随着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高职英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对此就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和优势。基于此,文章在认真分析“互联网+”给英语职业教育改革带来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职业英语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大职业英语教育的改革力度以及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有三大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新词语能让人感知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睛雨表”。在对英汉新词研究中,差异对比研究较多但对两者共性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比,找出英汉新词在理据、构成等方面的相同点,探讨英语和汉语的共性,提出语言发展中语言和文化趋同的趋势,对二语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波希米亚是西方19世纪以来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艺术文化运动,在这一运动的美学转型过程中,波希米亚文人波德莱尔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由于他的理论提升和文学实践,波希米亚由一种自由放浪的艺术家生活,真正成为一种诗学现象,最终蕴酿出20世纪以“生活与艺术边界溶解”为核心的先锋艺术原则。波德莱尔抓取了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核心,真正给予波希米亚主义意义转型,为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美学辩护。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就此打开。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我国几个典型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认为“文”与“礼”曾为同一,消费文化古已有之。文化也是影响社会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其他传媒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以文教化”,合理消费,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推动社会再生产发展,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