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基于2017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普查报告,对我国农村消费者金融素养现状进行详细地阐述与分析,找出我国农村消费者金融素养问题的影响因素,并对进一步增强我国农村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是我国实施普惠金融战略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农民能否有效使用金融产品与服务以提高自身福祉,可以间接反映出这一战略开展的效果.本文旨在研究湘西地区影响金融素养的因素,即性别、受教育程度、可支配收入与金融教育。根据湘西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现状,分析影响该地区农民金融素养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以利于普惠金融战略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从农村金融交易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农户金融发展权的要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出发,提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应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问题以及面临的制约因素等,提出普惠金融体系完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制度的设计,包括完善立法、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金融教育、培养农户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等,以改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4.
董玥玥 《山西农经》2022,(22):176-179+187
提高农民工金融素养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能充分激发他们返乡创业。文章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和金融技能4个维度构建了金融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基于468份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以及各维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和金融技能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据此,提出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和服务水平、开展多样化的金融教育活动、有机联动线上线下渠道、推进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智慧金融技能培养基地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针对农户金融素养亟需提升的现实,采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集,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估计,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金融素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金融素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缓解信息约束和促进社会互动是数字金融发展提升农户金融素养的两条重要渠道;当农户进一步跨越“财富门槛”和消弭“知识鸿沟”与“数字鸿沟”后,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金融素养具有更强的促进效果。上述结论在倾向得分匹配法、替换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建设水平,是提升农户金融素养水平,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素养助推农户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机理,从农户金融素养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的数字金融产品难以理解、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较薄弱等方面,提出金融素养助推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从金融知识、风险态度、金融意识三个维度测算了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并实证检验了金融素养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及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的提升能促进农户参与金融市场,分维度回归结果显示,金融知识、风险态度、金融意识对农户参与金融市场均起到正向作用,其中金融知识的效用占比最大;已参与金融市场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对金融市场参与程度及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但边际效用较小;农户通过承担更多风险获取金融市场参与效率的效用大于金融知识提升的效用。因此,建议提升农户金融素养,进而提高农户金融参与,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林  曹星梅 《中国农村经济》2024,(1):104-124+185-186
本文基于中西部5省份944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户家庭财富积累和财富不平等的总体效应、传导机制、门槛效应和个体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家庭财富积累和缓解农户家庭财富不平等,家庭创业和非农就业是两个重要的传导机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财富积累和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素养的双门槛效应和基于金融素养的单门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财富规模、财富不平等程度、风险偏好、户主受教育水平的农户之间以及脱贫户和非脱贫户之间,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财富积累和财富不平等的影响都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要充分发挥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财富积累的促进作用和对农户家庭财富不平等的缓解作用,需要加快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农村数字金融营商环境,通过差异化的政策不断提高农户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素养测评框架(PISA)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素养测评的三大经典维度、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从基本金融知识认知、金融知识理解和应用、风险和回报、金融规划等6个方面,构建了专门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框架,并利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际测评,分析了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这一结论与国际主流观点相符,且在上述6个方面的得分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男性、参加过学校金融教育或社会金融培训和50~59岁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父母是文盲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对个人金融素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推进宅基地流转是中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而作为农户家庭的核心资产,宅基地流转所带来的资产配置变动势必对家庭金融脆弱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Ⅳ—2SLS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宅基地流转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脆弱性。研究发现:宅基地流转能够显著缓解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尤其对中高收入组、“农二代”与东部地区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强;金融素养在宅基地流转影响家庭金融脆弱性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人力资本能够有效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而人口负担尤其是家庭少儿占比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在未来政策调整中,应多渠道促进宅基地有序流转,但须警惕并化解宅基地流转带来的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注重提升农户金融素养与人力资本,建立完善婴幼儿照护及少儿福利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快速发展,要求居民金融素养同步提升,尤其是农村金融素养的提升更具必要性。通过对辽西地区开展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调研,了解乡村振兴金融素养现状,提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探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梳理金融素养理论研究演进动态,本文遵循"提升农民金融素养—促进农民要素市场参与—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理论逻辑,阐释了农民金融素养对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动态视角下农民金融素养与农村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市场发育及整合的互动关联系统,并剖析了其局部及整体运行逻辑。研究发现,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农民以要素需求者和供给者双重身份参与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单一要素市场的发育。研究进一步表明,以农民金融素养为纽带可有效激活农村"人动—地动—钱动"的要素市场互动关联系统,使农民金融素养在要素流动实践中得以持续提升,同时不断生成要素流动新的循环,最终加快农村各要素市场的均衡匹配发展和整合发育。  相似文献   

13.
张雅洁 《山西农经》2021,(5):187-188
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金融消费者的定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农村金融消费者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四川省与重庆市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地区246份农户调研数据,借助层次分析法从农户主观感知、行为态度和推广态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多维的农户满意度,阐释了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房抵押贷款满意度的机理。通过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进行分组,利用Tobit回归检验不同水平的收入对金融素养引致农房抵押贷款满意度的变化,并得到以下结论:农户对于该业务的满意度较高,金融素养对已参与农房抵押贷款的农户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收入农户的金融素养提高引致其农房抵押贷款满意度的边际效果较中低收入农户更强。据此得出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地开展农村地区的金融素养培训和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进行分类制定信贷内容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屡屡受到侵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建立科学的纠纷处理机制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自律机制,提高消费者的法律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罗帅  何立 《山西农经》2022,(21):182-18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作用源于去中介化特征、信息有效性特征、长尾市场特征、可获得性特征与农村金融需求的耦合;互联网金融的促进效果受到普惠金融悖论、农户自我排斥、风险汇聚与放大效应的影响;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加强金融体系协调、互联网金融监管、农村宣传教育。文章以农村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需求的耦合机理,考察互联网金融促进作用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期望为相关研究与实务操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我国新的金融业务品种和高附加值的服务层出不穷,金融服务产品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金融产品技术含量高,缺乏对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得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下文分析了英、美等发达国家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成功经验,指出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效路径和完善举措。  相似文献   

18.
CFPB的消费者投诉工作组直接受理消费者投诉,将投诉转送至被投诉机构,并通过消费者对投诉回复的评价等督促机构解决投诉,以维护消费者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精神,美国于2011年7月21日成立了美国第一家专门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联邦机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CFPB的消费者投诉工作组直接受理消费者投诉,将投诉转送至被投诉机构,并通过消费者对投诉回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境外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中国金融消费者与境外金融机构联系日趋紧密,但是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与问题时有发生,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比较突出。中国金融消费者有必要及时了解境外金融消费的特点和潜在风险,提高金融消费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在消费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剖析金融分权对地方政府土地资本化形式选择的影响机理。研究方法: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影响机理为:金融分权通过为相关行业和部门提供融资便利,影响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本化形式的选择。(2)时间特征为:整体时段,金融分权主要促使地方政府选择土地金融;2012年之后,金融分权促使地方政府选择商住用地生租。(3)空间特征为:东部地区,金融分权促使地方政府选择商住用地生租,中西部地区金融分权则促使了地方政府选择土地金融。研究结论:金融分权不但是地方政府选择土地金融的关键影响因素,还是地方政府选择商住用地生租的重要推手,鉴于此,金融分权亦可被视为土地资本化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