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实施初期的《反垄断法》和寒冬中的那一缕暖风没有太多的区别。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它还没有能力来彻底改变国内各个行业现状的同时,请创业者们还是怀抱希望,安分地继续坚持自己的路,不要被这缕暖风在最开始所带来的那一丝温暖的疲倦所打倒。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阅读世界里,《古炉》和《百年孤独》是相似的,相似的漫长、复杂和厚重,是本大书。《古炉》似乎切近些,毕竟是中国的事情,更因为有前几年读过的《秦腔》打底子,也有《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的遥望。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来怀念亡妻,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苏轼的悼亡词在意象选择上是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弥尔顿的悼亡诗在意象选择上多用想象性意象,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比较这两首诗,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并从中找出跨越不同文化的相同构思和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9.
杜十娘,是《负情侬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对于两部作品的杜十娘形象,一般研究者认为与《负情侬传》对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于杜十娘这一主要人物的塑造,更显得生动灵活,尤其是对于杜十娘言行与个性的充实,使得杜十娘这一智慧、坚贞的女子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中特别光彩照人。但两部作品中的杜十娘形象,不论是思想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她们各有特点,不可简单地以孰优、孰劣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写情小说,更是“写心”华章,展现的人性特质以情节的连贯性、结构的整体性及人物典型性展开,充分表现了《红楼梦》为顶峰造极之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严一萍先生生平,对严氏《甲骨缀合新编》摹本进行了校订,并对严氏的缀合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新编》中的缀合版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补充订正旧说;经缀合能发现新的甲骨文字或发现已知甲骨文字的新用法;提供了关于商代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2.
语料库中的语言学的文学文本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维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文学赏析.利用语料库中的检索工具对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掘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一朵小云》和《阿Q正传》两部小说中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深入分析,来探究两部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作者试图通过对两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以唤醒人们沉睡、麻木的民族魂,从而推动人类的精神解放和道德复苏。  相似文献   

14.
《快乐王子》以浓烈的浪漫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讴歌,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形上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后者常常被看作是前者的精神源泉和审美理想,此种说法对山水画内在意蕴的认知有失偏颇。作为清初“四僧”之一的画家石涛,其《画语录》以山水画为基础进而提出著名的艺术哲学概念“一画”,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山水画的独特之处。挖掘山水画对于显现和通往“一画”的重要性,讨论其如何能够凭借自身特点走向“一画”境界,从中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有魅力,以期对当下的传统文化发展和树立文化自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伊夫林·沃被誉为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学者们多从反讽的艺术角度解读沃的作品,对其代表作《一把尘土》也不例外。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哥特式婚姻多为学者们的讽刺对象,而剖析这起悲剧婚姻起因的寥寥无几。空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容器,地志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差异揭示了二人的不幸婚姻源于彼此价值观、婚姻观的巨大差异,传达了小说批判现代社会堕落文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分析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所映射的狄更斯的悲剧童年和他日后文学创作风格之间的联系,认识其深邃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本文认为《大卫·科波菲尔》正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有力体现,作家以主人公悲剧的童年经历唤醒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儿童的广泛关注,以期改变其在社会中生存状态。同时,也反映出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既有积极的一面看,也有相对消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日本女作家酒井智子的短篇小说《离家出走的一天》采用第一人称限制性视角,在对女性话语主体地位的张扬中遮蔽了男性的处境;而小说的最后出走的妻子回到家中则显示了女性存在的悖论:追求自由与完整,就得抛弃母爱;而抱起孩子,却也扔掉了自我。因此,女人别无选择,只能回家。这是女人的无奈与尴尬。论文试图从这篇小说的叙事模式入手,由外而内,进入其所昭示出的性别困惑。同时,通过细致的解读以期唤醒重建两性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写作《矛盾论》时,并没有以实践目的为出发点。只有以“目的”这个概念为前导,从实践的、生成的、思维的维度出发,才能充分理解主要矛盾这个重要思想的内涵。显然,未引入“目的”是《矛盾论》的理论空缺,但是,毛泽东对矛盾形态,特别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精到论述,已经表明在事实上“目的”始终在场。只有理解把握这一点,才能充分彰显《矛盾论》作为实践的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美国文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局面,如伯纳德·马拉默德等在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菲利浦·罗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犹太文学热潮中崛起的新一代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本文试以马拉默德的《基辅怨》和菲利浦·罗斯的《犹太人的改宗》为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犹太文学的发展变化并阐述犹太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