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百姓观点     
法官只是靠眼睛判案的吗?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法院判决一起造成3死2伤的交通肇事案件。在受害人家属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的情况下,陕县法院以"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为由,对肇事司机"从轻处罚"。事后,当事副庭长称自己当时"眼睛花",才将案件判错了。江苏读者涵今认为,法官判错案件,还错得如此低级、荒唐,恐怕并非"眼睛花"这么简单。其背后有没有什么"猫腻",是不是刻意而为之,恐怕值得有关方面重视并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8日下午2时,69岁的湖南农民付达信在北京站站前广场持刀抢劫一女性.11月24日,法院以抢劫未遂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付老汉对法官的宣判很不满意,认为"判得太轻了",并恳请法官重判自己.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8日下午2时,69岁的湖南农民付达信在北京站站前广场持刀抢劫一女性。11月24日,法院以抢劫未遂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付老汉对法官的宣判很不满意,认为“判得太轻了”,并恳请法官重判自己。  相似文献   

4.
这是个发人深思的案例,没法用对与错来作判断,因为己经超出了用对与错、好与坏能衡量的范畴。"抠"有错吗?没有。"抠"应该是一种经营之道,也是阎林则从一穷二白到亿万富豪的法宝。正如阎林则妻子所说,我们挣钱不容易,不给钱他们就找麻烦。然而,事情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挣钱了,也缴税了,挣下的钱是你自己的,愿给人是人情,抠着不给并不违法。可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用法律的武器,尽管法律的武器用起来对于一些农民企业家来说,有时侯不顺手。阎林则的例子也充分告诉我们,只有使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合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东北之窗》2011,(9):36-37
2010年2月2日,在公安部秦城监狱的第四会议室里,面对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前来宣判的法官,国有保险公司落马高管第一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总经理唐若昕一只手捂着刚刚安装完起搏器的胸口,一只手颤抖着签收了自己的一审判决书。之后,他突然大喊一声:"法官糊涂!判我多少年我都认了,为什么判刘志宏11年?"说完扭头对律师说:"一定要让刘志宏上诉,哪怕减刑一年也要不遗余力,请律师再努力一次。"唐若昕所说的"刘志宏",就是他的再婚妻子。他执掌数百亿巨额国有资产毫不动心,却为了满足妻子的虚荣心,伸出了贪婪之手,索贿、受贿300余万元,不仅让自己深陷囹圄,娇妻也进了铁窗。  相似文献   

6.
“直接言辞审理原则”是全世界司法审判的基本制度.是人类的司法制度文明的一部分。然而在不少的情况下,开庭的法官没有决定案件的权利,只有向审判委员会汇报地权利,审判委员会不审理案件,但他们有通过间接的听汇报来决定案件的权利。这就是常说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这项制度直接违反了“直接言辞原则”。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制度改革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法律方法是法官能动司法的媒介,反映了立法本位向司法本位的转型。它包括法律思维方式、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推理等内容。法律方法的媒介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法官职业化是在西方的司法逻辑之下展开的,因而在本土法律文化背景中凸现了一系列包括法官的现代化与乡土逻辑、法官的同质化与地方性知识、法官的专精化与司法民主化、法官的保守性与社会的开放性等悖论。揭示这些悖论及其消解的根源,可以使中国的法官能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更好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9.
游劝荣 《开放潮》2004,(10):24-26
有先哲说过,法律是无声的法官,法官是有声的法律。说的是法官应当成为法律忠实的化身。法官如此,政法队伍中其他部分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及局限 法律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而这对矛盾在国际私法中又演变成法律规定性与自由裁量权的对立统一.上世纪随着实用主义哲学的兴起,司法个人化要求已经出现,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得到重视.而最密切联系原则赋予了法官以自由裁量权.美国著名法学家、社会学派代表人物罗斯科·宠德曾提出:"一个法律制度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它成功地达到并且维持了极端在意的权力与极端受限制的权力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不可能永恒地保持.文明的进步社会不断使法律制度丧失平衡.通过把理性适用于经验之上,然后又恢复这种平衡,而且也只有凭靠这些方式,政治组织社会才能使自己以永久地存在下去."①庞德还提出了"无法司法"概念,即根据某个人的意志和直觉进行的一般的规则约束.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蔡秉坤 《发展》2005,(10):11-12
法官,作为法律纠纷的仲裁,将刻板的法律条和生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人,通过自己的工作体现法律精神、阐释立法意图以达到法律所期望的效果。但在当代中国,法官的整体素质并未达到与要求相匹配的程度,在法官选任方式、管理方式、资格取得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也使法官未能合乎民众所普遍期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外国法”当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被指引为外国法时,法院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由当事人还是法官查明外国法。它隐含的一个法律问题就是,外国法对内国法院来说,是事实还是法律,即外国法的性质问题。如果认为外国法是事实,则由当事人查明外国法,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认为外国法是法律,则法官依照“法官知法”的原则,承担查明外国法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不符合我们的法治立场的要求,而且这一理论要面临着高昂信息费用的责难,更重要的是,他不能提供一个利益衡量的确切标准。法官在面对案件的时候首先应当坚持法治立场,根据法律进行法律思维。如果我们根据法律进行思维得出来的结论加剧了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的紧张关系,那么我们才需要进行认真的利益衡量。而指导我们进行利益衡量的应当是法律经济学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罗建升 《魅力中国》2010,(19):196-197
什么是法官的品格,法官的品格是什么?法官的品格就是法官的性格、气质、能力的总体特征,它是一种非权利性的力量。它最基本要求就是:忠于宪法、法律,不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潘培伟 《黑河学刊》2012,(12):74-75
法官被誉为法律的守护神,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社会阅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审判工作的质量及法律的成长。而法官选任制度是选出合格法官的第一步。在我国,法官选任被纳入公务员招考的渠道,相对条件比较宽松,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1我国既有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 法律欲实现其调整社会的功能,必须通过司法方能实现。法官又是“法律经由精神王国进入现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法律借助法官而降临尘世。”1作为司法主体的法官欲切实发挥法律调整社会的功能,必须拥有一定的职权才能实现。但是法官所具有的职权系由国家所授予并代表国家而行使,为了保障法官所享有的职权的行使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法官造法     
在成文法的国度,法官的工作就是按图索骥,依照既定法律、法规断案,但由于立法的滞后,现实中一定的事件不一定有对应的法律规定,法官此时不可避免地陷入无法可依的窘境。因此,能否赋予法官根据法律精神解释法律、创设可适用的规则据实断案的权力,即法官能否在一定条件下造法并予以适用,一直是实务界及学界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必要性及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法官造法问题进行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瑾  段亚菲 《魅力中国》2011,(15):86-87
如果说中国神话表现的是人类天真浪漫的幻想,那么中国巫术表现的则是人类追求实现幻想的手段,尽管采取的是错误的方法,但是当时虚幻的信念产生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它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维护了原始社会社会、法律秩序。因此法律与巫术的关系是原始社会不可忽略的现象。在我国浩浩荡荡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神判尤其是巫术也许仅能表现它博大魅力的一角,其实,翻看古籍,辩证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代神判在我国纵然只有短促的生命,却亦绽放了它自身的华光。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发展》2014,(11):13-13
正1"全民守法,就是要全体公民树立法治的信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找关系甚至是通过各种极端的方式进行维权。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公共利益、公共道德,同时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法律方式维护权利,才是真正的维护自己的权利。"——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尹飞。  相似文献   

20.
"春秋决狱"所决的都是政治、司法中的疑难案件。"春秋决狱"在汉武帝以前即已存在,汉武帝时开始盛行,但仅是政治、司法惯例,至魏晋南北朝时才形成法律制度。"春秋决狱"这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其原心定罪、法官司法审判时的引经裁判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