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金融体系的建设也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低碳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低碳金融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探索加快推动中国低碳金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卢明德 《理论观察》2013,(7):156-157
气候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培育需要政策、技术、金融资本三位一体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的支持。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国外金融体系支持低碳经济模式,构建我国低碳经济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碳金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福建省具备良好的金融资源和优质的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碳金融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和困难同时存在。因此,探寻碳金融发展路径,是促进福建省低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碳金融为各类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提供服务,是撬动经济绿色发展的有力杠杠,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中国始终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并组织开展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深圳作为我国第一批低碳试点城市,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排头兵。本文将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深圳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优势,重点研究深圳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创新途经,并最终为深圳构建碳金融体系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金融支持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金融资金导向功能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筹措功能可满足低碳经济发展资金需要,金融保障功能可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动力,金融服务创新功能可促进低碳经济金融市场构建。但在当前发展环境下,因金融机构在低碳金融业务方面缺乏深入认识,低碳金融业务在风险控制方面不强,政府在低碳金融业务方面激励措施不足,使金融支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制约。为此,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培养低碳金融人才;加强风险防范,对低碳金融业务进行完善;制定激励措施,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实践催生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碳金融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备受瞩目,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文章从中国碳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碳金融,走中国特色的碳金融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乃至世界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此关键时期,政策体系的构建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从完善政策法规、提供政策支持、明确排放指标、支持低碳金融等方面提出建议,对于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对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虽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已是刻不容缓。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也为金融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当前低碳经济起步阶段要努力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珠三角对外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遵循的是与低碳经济背道而驰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其原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破解上述难题的唯一出路是转变珠三角对外开放的路径,由"高碳经济"型转向"低碳经济"型,进而引导珠三角经济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本文阐述了珠三角开放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珠三角开放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十大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武峰鹏 《理论观察》2010,(3):140-141
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均把目光投向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碳交易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碳全融”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碳金融”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邹楠 《中国经贸》2012,(10):123-124
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将可能成为继信息技术革命后的又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必将对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金融发展环境出发,就政策理论和市场实际对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星 《中国经贸》2012,(8):133-133
在低碳经济时代,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规划,即发展绿色金融。随着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纷纷将低碳经济作为抢占未来国际市场的制高点,绿色金融蕴藏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得到各方关注。本文阐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以及究竟该采取何种措施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发展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燕 《辽宁经济》2011,(10):54-55
本文介绍了现今世界新兴的经济范式——低碳经济,这种新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帮助扶持。大连市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市,在新一阶段的减碳工作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对于未来时期大连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文章给出了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彬 《理论观察》2010,(5):158-160
进入21世纪,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考验,有限燃料等资源无法支撑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提倡和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与强制措施,金融部门也积极实施低碳金融政策予以配合。为此,我们对山东菏泽进行了典型调查,在发现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取得的成效的同时也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杜洋 《中国经贸》2011,(20):13-13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对我国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拉 《产权导刊》2011,(3):13-15
后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之相适应我国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商业风险和商业机遇的大背景下,该文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效应,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关键措施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展方向。"碳金融"是伴随着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新的金融形式,它将"节能减排"转化成可以交易的标的,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和金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利用金融天生的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市场行为有效地调节企业的经济行为,从而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碳金融的发展或将导致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变革。中国正处在从高能耗生产转向节约型社会的变革时期,政府需要利用碳金融这个工具,制定相关节能减排措施促使本国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9.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印  王敏洁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6-179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目前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应该借鉴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在加强法律和政策支持、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发能力、实施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独特作用、阶段性规律三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一般机理。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支持主体、支持手段、支持对象、支持区域等多维视角提出了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一般路径。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仍然落后的现状下,金融支持低碳发展并不存在一套万能的路径。各区域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特点、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等现状,针对产业低碳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具体领域,科学选择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各省区独特的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