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伟 《商》2012,(13):158-158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以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将首先介绍皖江地区的现状,然后分析皖江地区同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方面的合作和产业升级。旨在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注重自身产业的升级,为中部其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现阶段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旨为政府在做决策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为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文章从拉力、斥力、推力、阻力四个角度分析了皖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促进产业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威胁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皖江地区承接的产业大部分是东部地区濒临淘汰的落后产业。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污染型企业与转入区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证明了类似于污染企业等淘汰型产业有进入转入区的潜在动力。为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转入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了相应的制约模型,认为即使引进了污染型企业,只要政府对污染企业设定的威胁政策是可信的,博弈的结果会使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污染企业移入带来的环境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选择包括要素禀赋、市场潜力、区位和交通、产业配套支撑、技术研发水平、政策环境六方面共16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皖江城市带9城市2010-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比较皖江城市带9城市的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综合能力由高到低分别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安庆、六安、宣城和池州.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整体都在提升,但其投资研发环境与其他促进产业承接能力的因素相比效益不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转移的深化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三圈理论,构建"价值—能力—支持"研究框架,以承接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展开研究,从而探索契合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承接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集聚视角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着产业集聚区内分工协作水平及产业配套能力弱、工业园区建设滞后、产业集聚的具体规划和政策缺乏、现有集聚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恶性竞争等一些具体问题。皖江城市带要提高其产业承接能力,应发挥各级政府在培育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领作用,扩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集聚,建设工业园区,以吸引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持续转移和投资,促进皖江城市带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从产业转移的内涵及其动因入手,对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背景及其特征以及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和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2015,(46):210-211
随着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的快速稳步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成本存在巨大优势,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势头强劲。因此,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安徽省有着优越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促进中部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分析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与转移的金融支持现状,并结合地区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 8 市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建设,积极探索科学、有序、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新路,推动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为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经验示...  相似文献   

11.
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及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选取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构建皖江城市带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投资环境进行综合系统评价,依据实证结果对皖江城市带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皖江城市带发展现状,从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韦辉 《商》2013,(15):236-237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区位商的方法和理论,基于2010年数据,对皖江城市带的产业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实证研究FDI的使用对皖江城市带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使用FDI的规模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当前皖江城市带各地区使用FDI的规模已超越倒"U"型曲线和"U"型曲线的拐点。并就皖江城市带进一步提升使用FDI的生态效益提出加强工业部门使用FDI的管理,努力创造条件产生和提升FDI生态效益,改善要素禀赋结构,积极引进服务业FDI,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境政策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何欣  范伟 《致富时代》2011,(3):55-55
产业集群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历史积淀,资源优势等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不能拾人牙慧,要走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之路。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初提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再次把皖江城市带这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概念摆到了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就我国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产业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的力度都在加大,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应的,这些中西部地区便成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经济示范区的皖江城市带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就业不充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劳动力流动性不足,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教育、培训滞后等,因此应重视培养具有先进理念的企业管理人才,建立人力资源开发调研机制,完善人力资源培养系统和使用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皖江城市带利用FDI的现状,以SWOT分析为基础,从皖江城市带利用FDI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作了系统分析,据此对皖江城市带如何更好地利用FDI的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转型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大势所趋。在承接产业转移这个大背景下,已有的产业群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也必将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其次分析了发展的优势,最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经济和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其经济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皖江城市带在内部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完全,区域经济存在明显落差;在外面临全球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外加周边城市虹吸效应,使得皖江城市带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必须抓住互联网金融新机遇,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