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夏玲 《商业时代》2007,(4):33-34,37
中欧双边经贸关系一直发展良好,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首先分析了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次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欧盟制定的对华经贸政策,最后对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贸易》2004,(6):20-21
近年来,中欧贸易迅速发展。,而与之对照的则是欧美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摩擦日益加剧.所以,在中欧美三角关系中,由于中欧关系的发展,美国不会强化对中国的经济制裁,让欧盟等国从中国的市场中独享经济利益。因此,美国政府必然会想办法制定积极的对华经贸政策,利用WTO机制,更加灵活地处理同中国分歧,加强与欧盟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2015,(7)
近年来中欧之间的贸易飞速发展,同时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失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欧盟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增强。中欧贸易摩擦的加剧不仅制约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破坏了公平的贸易环境,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阻碍因素。本文从近年中欧贸易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入手,通过中欧贸易额和欧盟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分析中欧贸易摩擦的新特点,中欧贸易额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产生影响。中欧贸易应该顺利发展,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双方的经济来往和发展,达到双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的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欧贸易额迅速增长,欧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随着中欧贸易的不断增长,中欧贸易摩擦也不断地增加,严重的影响了中欧贸易关系,中欧贸易摩擦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中欧贸易为视角研究了中欧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与欧盟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并且近两年由于欧盟东扩以及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影响,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随着WTO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欧盟CAP的改革以及中欧双方对于农业发展的更加重视,中欧农产品贸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中欧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之后,将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企业与信息社会委员会委员利卡宁应邀出席该仪式并发表致辞。薄熙来在致辞时表示,欧盟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不仅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在现代科学技术及服务业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国视欧盟为重要的、友好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中欧贸易得到长足发展。新成员入盟后,从今年头5个月的业绩来看,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经贸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他表示,中方赞赏欧盟对中方关切的问题所作出的积极回应,相信中欧间良好的、日趋密切的合作会给双方带来双赢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中欧建交30周年。而目前,中欧之间的经贸发展令人瞩目。根据中国官方统计,2004年5月欧盟东扩后双边贸易提前两年超过1500亿美元,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同时,欧盟与中国间高层领导互访不断,去年12月底温家宝总理出席了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温总理访欧期间,中国与欧盟共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合同。2月24日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先生对中国进行了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正式访华活动。在欧盟与中国关系不断升温的背景下,本刊记者日前对话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副团长、公使衔参赞弗兰斯·叶森先生,聆听他就中欧贸易发展状况、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双边贸易摩擦和纺织品贸易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制成品贸易主要是建立在中欧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研发投入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发展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欧研发水平的差距,但是对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9.
实施"走出去"战略将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本文基于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将中国对欧盟逆向投资分为出口引致型、关税规避型和技术寻求型三类,通过构建双向投资贸易引力模型,并选取2003-2013年中欧投资和贸易面板数据,运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欧逆向投资对从欧盟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向欧盟出口并没有显著影响,这暗示中欧逆向投资主要表现为技术寻求型。因此,应当积极转变与调整以"出口激励"为主的相关政策与措施,进而更好地适应和发展中国对外经济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条件下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欧贸易现状中国加入W TO后,中欧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3年欧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和美国(见表1);同年中国是欧盟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额大幅超过欧盟与瑞士间的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国而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04年5月1日欧盟东扩后,拥有25个成员国的世界最大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已跃升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05年中欧贸易额达2,173.1亿美元。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2006年1-4月中国与欧盟原15国的贸易额为7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5%,与扩大后的欧盟25国的…  相似文献   

11.
重大的立法修正:欧盟修改对华反倾销政策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国际贸易》1998,(6):43-45
自70年代后期,中国与欧共体开始建立并发展贸易关系。1979年的糖精反倾销案,是欧盟开始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第一个案例。在近20年间,中国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已成为欧盟15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中国的出口产品也成为欧盟反倾销的主要目标。从1979年至1997年底,欧盟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共立案69例,平均每年约3.5例,最多的年份高达7例。欧盟对中国产品采取的带有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已构成一种非关税壁垒,阻碍了中欧贸易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欧盟东扩”的中国与新入盟十国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江苏商论》2005,(12):73-74
新入盟的中欧十国与中国的经济在许多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必然会给中国的对欧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仅就中国与新入欧盟的中欧十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出口形势和下一步的贸易政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Michaely指数纳入引力模型,并建立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中欧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欧洲经济一体化促使欧盟的经济小国调整自身生产和贸易结构以适应欧盟的生产贸易结构,欧盟经济大国对华贸易则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从长期看贸易转移效应是影响中欧双边贸易流量的最主要因素,而贸易创造效应、中欧双方的经济规模以及汇率因素也对贸易流量有重要影响;短期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共同作用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截止2006年10月,欧盟已推出了六份对华政策文件,欧盟在公布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的同时,还公布了《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对华经贸战略文件,这表明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如何充分利用相互投资助推双边经贸发展,将考验双方的智慧。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突破125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460亿美元,欧盟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0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欧双边贸易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出现回暖企稳迹象。  相似文献   

16.
赵晨桐 《商》2013,(17):76-76
中国与欧盟在世界上都拥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欧盟则是世界另一大区域性经济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欧贸易额逐年增长,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也愈加重要与紧密,然而中欧又是竞争对手,在国际上时候贸易摩擦发生,如何处理好这些摩擦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欧盟是中国主要经贸伙伴之一。过去5年(“十二五”时期),受到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世界贸易增长减速影响,中欧经贸合作增速较上一个5年周期大幅放缓。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欧盟经济发展周期则从主权债务危机时期的紧缩整顿转为中性偏刺激增长,中欧经贸合作由此进入互为倚重、利益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明朗 《商业科技》2008,(22):25-27
中欧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通过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相关数据,对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现状和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只有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贸易,发掘潜力并扬长避短,才能够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将在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化深入发展、欧盟继续扩张的背景下大幅上涨。对中欧贸易产品结构和贸易顺差的分析发现:中欧之间产业内贸易已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主要利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动态比较优势的转移向欧盟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并因此获得对欧顺差;欧盟在技术、高科技产品、服务贸易领域具有很强的对华出口优势,但同时要为适应新的国际分工格局而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中欧贸易之间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需要中、美、欧从全球市场角度共同采取行动:各经济体要从内部寻找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并加以改善;我国以开放服务市场换得欧盟放宽对华技术出口并使得出口比较优势得以持续升级;扩大双方投资额以寻求更深入的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同时欧盟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元危机影响下努力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稳固发展,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欧元危机下中欧贸易现状,基于中国视角提出加大合作力度;正确看待贸易摩擦;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挖掘合作潜力;加大对欧投资力度,加快中企“走出去”步伐等对策建议以促进中欧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