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1条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发生明显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何为保证期间”这一前见问题进行回答,接下来有必要对第25条含义的诸多争议进行辨析,明确该条款到底为何意,之后对更深层次问题,即保证期间的性质到底是除斥期间还是诉讼时效期间予以回答。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是理清了是否存有法条冲突的相关法条之间的关系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胡博婧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9):160-162
《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1条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发生明显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何为保证期间"这一前见问题进行回答,接下来有必要对第25条含义的诸多争议进行辨析,明确该条款到底为何意,之后对更深层次问题,即保证期间的性质到底是除斥期间还是诉讼时效期间予以回答。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是理清了是否存有法条冲突的相关法条之间的关系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保证期间是保证合同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法律对保证期间的规定不甚明确。对保证期间性质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是不同的期间制度,有其不同的制度运行方式。保证期间与除斥期间也有一定差异。就保证期间的性质来看应是一种特殊的权利行使期间,即失权期间。  相似文献   

4.
居桐 《消费导刊》2012,(6):127-129,131
抵押权是债权人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最佳担保方式,但为了防止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影响商品流通和资金融通,《物权法》第202条对抵押权设定了存续期间,然对该期间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学界和政界见解不同。本文对该条本意进行探讨和评析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斐 《江苏商论》2024,(4):118-122
异议权属于中国合同解除制度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平衡双方权益的特有规则。《民法典》对原《合同法》中合同解除异议规则进行部分修改与保留,将有权提出异议的主体扩大为双方当事人,并明确异议的内容针对是否有权解除合同而非合同解除的效力。但合同解除异议权制度仍存在异议权属性质不明确,异议期间性质不清及行使后果较大等困扰。本文认为,异议期间并非除斥期间或诉讼时效,无需法律强行规定;行使异议权后合同解除时间的认定应以裁决为主。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保证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在立法、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界对保证期间的立法主义及其类型仍然存在不同的见解,要纵观世界各国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并结合我国的经过多年立法实践,对我国保证期间的立法主义的部分观点和类型加以有效地分析,以使最大限度地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刘惠 《北方经贸》2002,(6):38-39
银行在催收贷款时经常面临确认合同的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和民法的相关规定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存在一系列的区别。针对二者的特点和在银行实务中出现的问题 ,对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催收给出了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8.
闫格 《北方经贸》2014,(8):104-105
自罗马法以来,时效制度就一直存在。时效制度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继续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制度,包括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两个方面。我国现行立法对于消灭时效,即诉讼时效一直以来都持肯定态度,但是对于取得时效则基于各方面因素迟迟未予认可。近年来欲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取得时效制度,本文将主要就所有权的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银行在催收贷款时经常面临确认合同的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和民法的相关规定,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存在一系列的区别.针对二者的特点和在银行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对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催收给出了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10.
作品出租权作为著作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各国著作权立法所重视。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在著作权法中也有相关的规定,本文将对TRIPS协议、版权公约(WCT)关于出租权的规定做一分析,与我国相关立法进行比较,找出我国出租权立法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欠款诉讼时效,是指债权人依法向法院请求保护其债权实现的有效期限。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以下简称过时效),债权人将丧失胜诉权。  相似文献   

12.
张媛媛 《商业科技》2009,(5):267-268
目前我国立法对公司捐赠问题还未有具体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关于公司捐赠行为有着诸多的争议。笔者在此将这些争议定义为公司捐赠中存在的困境,同时也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现阶段我国公司捐赠中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3.
《商》2015,(11)
我国民法学界对诉讼时效存在基础理论的解释仍然限于"效率"和"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的基本意见之上,并没有发生过太多有关对于诉讼时效的理论争议。而现有的几种关于诉讼时效存在的理论基础的理论解释,法律人在思考之余,是不能够完全信服的。我们应该跳出既有的理论框架,去寻找合理的诉讼时效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立法对公司捐赠问题还未有具体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关于公司捐赠行为有着诸多的争议。笔者在此将这些争议定义为公司捐赠中存在的困境,同时也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现阶段我国公司捐赠中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纠纷,往往会想到上法院去打官司。不过人们应当意识到在案件审理和执行中存在诉讼风险。人们应谨慎地选择诉讼手段解决纠纷,尽量防范和降低诉讼风险。诉讼风险有哪些呢?1、超过诉讼时效的风险。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下列诉讼  相似文献   

16.
郭杰  陈娜 《消费导刊》2013,(8):176-177
财产归属是离婚对夫妻双方争议的焦点。而房产归属是财产分割中的核心集点,虽然我国颁布了诸多法律文件对离婚时的房产归属进行了规制,但这些规定过于松散,确定房产归属的标准过于多样化,致使房产归属问题缺少系统化、体系化、规范化、又加之立法的滞后性、不同延性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多变性,使得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类型房产究竟如何分割,法律上也未明确界定。鉴于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立法中规定的房产归属作一个综合评述,并对立法上未明确的房产归属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琬一 《华商》2008,(12):56-56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的义务失去强制性而成为自然义务,此项可不必履行之义务即为时效利益。但时效利益是可以抛弃的。本文欲对时效利益的抛弃制度略抒己见,以促进我国时效制度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担保制度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如主合同无效带来的风险,担保合同自身无效带来的风险以及除斥期间带来的风险等。我们主要从独立担保和反担保的角度提出了消除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和《解释》)对某些问题的规定存在冲突,其中对保证期间的界定、性质、起算点及其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关系甚为混乱。从对上述法律规定的分析入手,探询立法者设计保证期间制度的原意,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一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作品出租权作为著作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各国著作权立法所重视。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在著作权法中也有相关的规定,本文将对TRIPS协议、版权公约(WCT)关于出租权的规定做一分析,与我国相关立法进行比较,找出我国出租权立法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