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主国家,自觉施加经济痛楚几乎不可能产生公信力。投资者绝不相信这样的政策能够维持下去。一旦他们得出这种结论,公信力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向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经济建模技术,显著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府公信力完全可以纳入到空间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这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重要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3.
禹竹蕊 《经济师》2010,(4):86-87
2009年,轰动一时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警示我们,在行政执法中,以罚为本的"执罚经济"仍然屡禁不止。层出不穷的违法执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执法部门的形象,动摇了人们心中的法治观念。政府公信力是社会或其中的不同主体对公共机关、政府部门行使权力的信任度和认可度的一种表示,也是社会大众对社会某种特定权力和角色形象和言行的心理认同。"执罚经济"下政府的公信力面临质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信任危机"。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从加强理念建设、加强行为规范和加强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提高基层审计执行力公信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审计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特别是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财经纪律,推进改革和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因此,提高基层审计的执行力公信力具有重大作用.目前在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执行力公信力不高、甚至进一步弱化的问题,文章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雅慧 《当代经济》2016,(15):94-95
说话者可运用隐喻传递意识形态而不露声色地影响受众.本文对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所做经济评论进行批评隐喻分析.研究发现克鲁格曼基于个人公信力,揭露经济话语中存在许多早已被证实是谬论的经济观点,不断改头换面影响着缺乏专业知识的公众,以赢得竞选支持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信力与市场信用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秩序混乱,信用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政府公信力不足对市场信用秩序的影响指出,提高各级政府公信力是改善我国信用状况的必要条件,因为政府公信力不足会降低交易主体对失信惩罚和守信有利可图的预期,这是造成市场信用缺失的内在机理。最后讨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信力是继"三权分立"后兴起的新概念,指的是司法对公众的信用和公众对司法的信任。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建设还不完善,法院行使司法权力的信用度不高,民众也对维护公平公正的司法权力不够信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经济学分析司法公信力,有助于客观而长远地看待司法公信力,兼顾公正与效率,促进信用信任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信用理论从经济利益关系出发,动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信用形式的发展演进,并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进行了历史定位。马克思信用理论,从经济利益原则、政府公信力、降低信用风险和生产力状况等多方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下,经济活动主体转换迟缓,未能体现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重身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消除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身份转变通道的阻隔,提高市场的公信力、资源的整合力和社会资源的动员力,提升和建立驾驭知识革命所必需的新型体制和基础设施,催生出具有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型劳动者群体。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渠道。网络自有的特性一方面促进了公民更加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各种信息的传播也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压力和挑战。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分析网络对政府公信力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以及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网络时代政府重塑公信力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1.
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开展碳排放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增强商业银行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因为碳排放交易是促进绿色经济的市场手段.但由于开展碳排放业务利润空间很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但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经济稳定应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稳定。而经济增长也不代表经济发展,如果只有产出的增加而无其他的改变那只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经济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社会领域的变革,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李雄平 《经济师》2013,(10):77-7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非营利组织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益性服务、关注社会分歧、体贴个体需要、提高社会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着财务不透明的现象,导致社会公信力下降,已经成为制约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对于提升社会公信力以及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与公信力的关系,并对导致财务不透明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给出了增强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研究》2012,(10):259-260
<正>9月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信用评级行业二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教授受邀出席并发表了关于"社会秩序与金融生活的变革"的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杰出校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博士发表了关于"提高评级机构公信力"的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教授发表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品安全危机已经开始进入了社会的视角,南京小龙虾事故的发生对中国小龙虾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小龙虾经济遭受了严重影响,中国水产品安全危机中,存在着行业协会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权威受到质疑、广大养殖户缺乏自己的声音、地方品牌形成缺乏供应链的合作等问题,在今后水产品危机后品牌建设应注意危机后品牌重建应从坦率和真诚做起,提高政府公信力,发挥出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加大对水产养殖户的扶助,从而加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界通说认为不动产登记其具有公信力,导致立法价值与法律条文逻辑不一致,经不起体系解释的推敲.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公信力主要体现在善意取得制度及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查原则,通过对这些制度及原则相关法律条文的体系解释,研究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公信力价值取向与法律体系完整性的契合度,为现今 《物权法编》(草案)编纂提供一种价值及条文体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统计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统计数据的信任度,体现了统计数据在公众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本文阐述了统计公信力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统计公信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统计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世界经济始终是在平衡与不斗衡的交替轮回中发展的。这种轮回交替轮回的实质根源于要素配置和资本运动规律所驱动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具有规律性、长期性和趋势性。这种产业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加之他们经济内部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使得国别、地区经济不平衡问题凸显。这种世界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根源于经济全球化的产业转移,并在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全球化便利的推动下得到强化,其深层的原因是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国别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不平衡、贸易规则制定权不平衡、贸易福利分配不平衡、区域经济合作不平衡、资金跨境不平衡、以及货币定价体系不平衡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模型测度与经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发现,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主要对消费有显著影响,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不明显。我国市场经济转型使得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成为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环节。为此,需要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平稳市场供求,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政法机关的司法能力集中体现在司法公信力上。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多次提到,要让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政法工作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为大局服务,要在执法中蕴含深厚的人文关怀,将根深扎在群众之中,从群众期盼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用实际行动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