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7,(7):118-124
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高级模式,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条新出路。本文引入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这种新的旅游业态,探索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两者间的耦合度评价模型,以确定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内部结构排序。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南昌和九江2个市,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7214、0.7362,处于中级协调阶段;赣州、吉安、上饶和景德镇4个市,耦合协调度都处于0.6-0.69之间,属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余5个市,耦合协调度都处于0.5-0.59之间,属于勉强协调阶段。因此,政府应以旅游业为抓手,推进产业联动发展,进行差异化开发,实现旅游扶贫和就地城镇化,构建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城镇化的根基,文化的认同是城镇化的粘合剂,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遗产城市、美学城市、生态城市和人本城市为文化维度,为全球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加强顶层设计,秉承文化自觉,传承文化基因的有效路径;为文化语境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优化产业路径,加强城乡配套,实现创新驱动的探索和实践,是寻求城乡认同,消弭城乡心灵距离,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有益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村镇意识到利用自身资源,以旅游和文化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村镇推行与以往工业化带动不同的一种新的城镇化进程。大理双廊作为洱海边的一个自然风光卓越,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近年来在度假旅游的带动下,盘活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竹梅  苏萌 《价值工程》2019,38(21):25-27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纷纷涌入城市,他们不断推进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但是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歧视、就业层次低、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收入低等诸多问题,导致频繁失业或跳槽;在现实生活中,"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愈演愈烈。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实现"四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带来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人为本、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注重文化传承、保护特色文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毛芳韬 《活力》2023,(21):163-165
我国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农村、文化村落、企业庄园、产业庄园等,从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教育型、田园风光型、民俗文化型。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借助乡村旅游的方式增强农村地区经济活力,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水平。本文主要论述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影响、如何借助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刘真 《价值工程》2014,(20):286-288
本文拟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非农化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具体途径和特点,讨论其今后一段时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完善性建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东莞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赣州市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实际,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角度分析如何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沙、湘潭、株洲的新型度总体情况相对最好;在环境保护方面,娄底、常德相对较好;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沙的水平最高;在社会建设方面,长沙的情况最好;衡阳、岳阳均不具有比较优势。研究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游客旅游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山西为例首先阐述了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对提高旅游质量的意义,然后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为什么得不到深度挖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高旅游质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相比不具有可持续性且容易带来极大不公平的土地征收与出让等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即"土地流转",能调动农民自主性,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新型城镇化进展。"土地流转"有着不可替代的经济效率优势,同时,政策中注重收益分配体现了公平原则,符合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要求。本文通过效率与公平两个切入角度,基于福利经济学,以成都土地流转模式为中心,以温江区万春镇调研结果为依据,研究"土地流转"政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作用。针对万春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指出可通过明晰产权与相关法制建设、加强对有关政策执行部门的监管与加强建立有效的收益分配机制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衡阳市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意义、制约因素,并就其当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绿色生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举措。随着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绿色生态城市和城区的规划建设实践。在梳理各级政府激励政策的基础上,从实践类型、建设规模、开发模式和规划重点几方面对近年来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保定市满城区为例研究产城融合的小城镇发展模式。近年来新成立的满城区,其新型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满城区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路径,对满城区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荆怀芳  刘明岩  孙洁 《价值工程》2012,31(33):113-114
文章采用威尔逊模型,分析重庆市13座历史文化名镇对我国其他省份客源地的旅游吸引力,将客源市场按照吸引力大小划分为两个等级,分析不同等级的客源地对重庆开发历史文化名镇的意义,并希望由此案例,给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以实现名镇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带动名镇所在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将城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城镇化进程中势必需要金融资源配置发挥预调甚至引领作用[1]。在对唐山市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对资金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唐山城镇化建设与金融相互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成,保证了文化保护的持续性,在旅游城镇化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相关、互为因果的反馈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城镇化的一系列现实矛盾,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亦逐渐加快。城镇化,顾名思义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程,但在城镇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不断完善的同时,城镇化亦加剧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新型城镇化则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本文以对江苏苏北五市的实证调研为基础,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9.
彭新宇  刘硕 《价值工程》2015,(1):154-155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在论述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阐述了职业教育如何在人力资源开发层面上促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10):240-242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城乡间流动加快,必然对正在实施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对这一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