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的喧嚣让人们的旅游需求趋于接近自然,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前景大好,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意义重大。黄陂区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差、居民参与度不高以及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等,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希望能加快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域旅游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太白县为例,分析其全域旅游资源及发展成效,在此基础上,思考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举措,为更好助力乡村旅游业提质发展、旅游经济转型与变革、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出、落实,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构建现代化乡村旅游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乡村旅游建设方面的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力度,针对贫困地区加强招商引资,不断拓展融资途径,让重点旅游项目的打造拥有坚实基础。通过树立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统筹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旅游业态差异化发展方式、打造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等方式构建健全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乡村地区的环境条件,积极争取扶贫项目的引进,进一步满足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让区域经济发展得到良好的带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乡村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山东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缺乏统一规划,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开发模式单一,季节性明显;刨新能力与市场运作能力较差等方面。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诸如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区域等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乡村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山东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缺乏统一规划,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开发模式单一,季节性明显;创新能力与市场运作能力较差等方面。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诸如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区域等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三农”工作的国家战略和重大机遇,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受资金、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等多种因素掣肘。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乡村旅游PPP模式的法律法规、加强各级政府的PPP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重视乡村旅游的居民参与以及加强我国乡村旅游PPP项目人才培养等建议,以此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视角对泸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面,物联网技术应用还处于宣传应用阶段。论文从基础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物联网应用宣传和技术指导、资金和技术扶持保障机制建设、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泸州市"智慧乡村旅游"建设策略,以期对泸州乃至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视角对泸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面,物联网技术应用还处于宣传应用阶段。论文从基础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物联网应用宣传和技术指导、资金和技术扶持保障机制建设、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泸州市"智慧乡村旅游"建设策略,以期对泸州乃至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法宝。目前,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建设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文旅融合创新与特色创建意识有待加强、文旅融合项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效果和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文章在总结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深入挖掘民族地区优秀文化元素、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增强现代化营销策略和宣传实效3个方面促进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开发》2017,(1):123-125
乡村旅游近年来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在乡村旅游市场越来越火的同时,乡村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生态制度规制制度不完备等问题不断涌现,文章以权责利效相统一原则为根本,从乡村旅游供给者、管理者、消费者三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永峰 《价值工程》2019,38(26):112-114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二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以河南省鄢陵县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08-2018年鄢陵县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指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鄢陵县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指数逐年增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也由濒临失调发展为良性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2.
喻玲 《国土经济》2008,(10):69-70
乡村旅游环境是以乡村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本文旨在通过对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系统的分析,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镇企业》2012,(7):82-83
瓦伦西亚是位于西班牙东部的一个大区,下设三个省,总计400万人口,居西班牙第四位。大区设有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其职责主要是: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实施旅游经营许可、宣传促销、对不合格的旅游单位进行处罚、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在瓦伦西亚,内地与沿海的旅游发展很不平衡,但最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增幅超过了海滨旅游。除乡村住宿外,有的地方开始出现专门的餐馆,也有的旅行社开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不仅给当地增加了收入而且还创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我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要注意乡村旅游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牵扯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9,(11):88-92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农业产业新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较快,但也暴露出建设模式单一、产品定位不准、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困境。本文在总结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的价值特征,并从加强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乡村文化元素的挖掘、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发挥政府组织决策职能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产物,乡村旅游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尤其是一些贫困乡村,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的脱贫致富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国内扩大内需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新业态的重要力量,是当前和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有助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但仍普遍存在缺乏有效规划管理、产品乡土味不浓、专业人才短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乡村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素平  王晓洋 《价值工程》2019,38(25):38-39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州的乡村文化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苏州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为乡村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资源有效整合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创意性和体验性不够、社区参与度有限等问题。文章试图从乡村全域文化资源整合、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创新、社区参与机制优化等方面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小型岛屿乡村旅游发展分析——以苏州三山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乡村旅游资源中比较特殊的形式,本文通过对苏州三山岛乡村旅游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发现苏州岛屿乡村旅游存在客源市场单一、旅游基本设施不健全、未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形象等问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树立乡村旅游形象等措施来促进岛屿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尹青 《价值工程》2021,40(19):26-27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乡村旅游和电商融合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我国乡村旅游电商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发展规划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电商平台建设薄弱、复合型人才匮乏等因素限制了我国乡村旅游电商的发展.针对广西乡村旅游特点,本文分析广西乡村旅游电商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