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反映了立法理念的变化,尤其是在环境污染全球化且日益严重的今天,此次修改有利于今后环境保护。但是在看到修订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显著的是未将"污染环境罪"作为危险犯对待,该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也未将间接故意纳入等,修改的幅度还不是很大,这有待于今后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公众性作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之一,对于其理解上学界大多依据非法集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将其理解为不特定对象.由于该标准自身存在概念模糊、外延不清的问题,导致司法适用中该罪名的入罪范围过于宽泛."公众性"的理解,笔者认为对象不特定性及人数众多性不得偏废,只有不特定的多数人才可能现实上扰乱金融管理秩序,故公众性应意指不特定之多数人.  相似文献   

3.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历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罪名,本文根据相关法院判例,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如何界定销售金额、此罪与彼罪等问题进行梳理,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简单的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褚冬宁 《经贸实践》2016,(7):278-278
环境犯罪是近年新兴的犯罪形态,环境犯罪不是刑法学上一个具体罪名,而是一类罪。环境犯罪指行为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的严重的破坏或者污染环境,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环境犯罪作为一类罪,生态属性是区别于其他类最的根本属性。另外,别出心裁的违法者利用环境犯罪的长期潜伏性所逃避责任,所以将环境犯罪界定为自然犯,合理合法地将责任归结为行为人。  相似文献   

5.
陈明 《经济师》2007,(4):263-264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任意损毁、占有公私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后果严重的行为。该罪是从修订前的刑法第一百六十条流氓中分解出来的。对于该罪的处罚,法定最高刑是5年以下,那么对于在寻衅滋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是否也按此定罪处罚,刑法条款及司法解释中均未做出具体规定,在实践中遇到这样的案件如何正确把握?文章就此问题展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发票犯罪立法的主要因素是发票的功能与发票管理制度以及发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我国发票犯罪立法在我国税收刑法中的比重和地位过高,在立法理念上过于强调对发票管理秩序的保护,而忽视了税收利益;罪名设计上采取行为对象和行为方式的双重标准,某些罪名在入罪标准上采取"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双重标准。应调整发票犯罪的刑事政策,严格限制发票违法行为的犯罪化。在罪名设计上摒弃发票种类的标准,而以行为方式为单一的标准;在入罪标准上,摒弃"数额较大"的标准,而以"情节严重"为单一的标准,并同时调整发票犯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7.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原本在于解决"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的问题,除了故意的原因自由行为以外,在过失犯罪领域也可以适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原因自由行为的过失犯与故意犯的界限,主要根据原因行为时行为人对于原因行为和最终结果的认识与意志因素。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危险驾驶罪"中关于醉酒驾驶的行为类型,有必要运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来解释,行为人在饮酒时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应当是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8.
接续犯属于实质的一罪,而连续犯属于实质的数罪。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数个危害行为在时间上的密接性程度。在理解接续犯的既遂形态时,应当将数个危害行为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9.
不能犯理论是欧陆日本刑法的经典理论之一.不能犯的概念应如何界定?不能犯和未遂犯的界限如何?我国刑法理论和实践对不能犯的定位如何?对不能犯认同的尺度会对定罪和出罪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对以上问题的阐明须以对不能犯理论本身的介绍为前提,对此,本文试作解读.  相似文献   

10.
薛东领 《经济师》2006,(4):80-81
我国现行《刑法》对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作了专门规定,对于打击税收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就偷税和抗税罪中有关争议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土地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土地收费法律制度。税收国家作为财政国家的一种类型,是指国家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中国的财政国家转型的大方向是税收国家。税收国家的基本宪政意蕴实质上就是纳税人权利的彰显以及政府权力的制约。在税收国家框架下,"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亟需改革。  相似文献   

12.
徐泽春 《时代经贸》2006,4(7):10-1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其他发票的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税收征管秩序及新税制的正常运作,导致国家税金的大量流失,严重危害税收征管秩序。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准确的认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给出了税收流失问题中的多委托—多代理模型分析框架,并将政府、国税局和地税局、纳税人置于统一的博弈框架下,作为博弈的三方进行讨论。只要政府给国税局和地税局以适当的激励,政府仍然能设计出让纳税人"诚实"申报的显示机制;国税局和地税局作为税收征管者和纳税人之间的博弈可以看成是一个双委托—代理问题,此时税收征收上的"正外部性"和税收监菅上的"搭便车"效应将是双委托—代理问题中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4.
税收价格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为行业协会介入税收事务提供了正当依据。中央和地方对于行业协会职能的规定又为行业协会发挥税法机能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可以通过挖掘行业协会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务诉讼和税法普及中的,作为空间来响应国家发挥行业协会在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中协同作用的号召。因此,建议我国有权机关明晰行业协会在税收治理中"公益组织说"的定位,科学设定行业协会的职能的同时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税收收入增长情况,分别对税收收入中的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从总量、增量、贡献度以及税种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税收收入增长的经济内涵进行了阐述。其中流转税对税收构成最为重要,所得税虽然占税收比重越来越大,但容易受经济波动而不稳定,增值税作为我国重要税种之一,而"营改增"则是推进结构性减税,实施税收改革一个重要措施。最后通过考查我国税收增长过程中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税收结构和构建科学税收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税收激励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一直被广泛误解,其主要表现在对税收激励主体、税收激励客体、税收激励目标、税收激励手段等方面的误判。厘清税收激励的认识误区、挖掘税收激励的深层内涵刻不容缓。从激励主体、激励客体、激励目标、激励手段等方面入手,对此调控方式进行阐述及辨证发现,税收激励是"有限政府"为实现明确与检验的目标,多适合采用间接优惠与程序便利的手段激励企业与个人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的"入罪",无疑是刑事法对基金业"老鼠仓"现象的一种切实回应。但鉴于该罪采用的"无先而后"立法技术,引发了学界对该罪正当性之质疑。站在"罪刑既已法定"的立场上,本文对司法实践争诉较多的主体认定、客观方面涉及的"其他未公开信息"、"利用职务便利"等关键词句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对该罪与相邻罪名的界域予以厘清,希冀能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崔志娟 《当代财经》2008,(2):126-128,F0003
如何进行有效税收筹划是当前理论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借鉴Scholes 和Wolfson的思路,以"税后收益最大化"为有效税收筹划目标,从不确定性角度揭示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的内生关系,通过分析税收实务中财务政策、税制改革、税收利益和财务报告中税收成本和非税成本的冲突,进而提出有效税收筹划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税收概论教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税收概论教学中教师的"教"是关键.学生通过探索性的"读、写、议"相结合的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大提高税收概论教学的效果.合理编排税收概论教学内容有助于税收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税收概论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税收概论教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税收概论教学中教师的"教"是关键.学生通过探索性的"读、写、议"相结合的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大提高税收概论教学的效果.合理编排税收概论教学内容有助于税收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税收概论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