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澳两国经贸的非均衡性及拓展贸易空间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澳大利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进展,备受各方关注.通过分析中澳双边贸易、投资的互补性和非均衡性的特征,结合两国共同面临的良好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贸易空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G20峰会期间,中澳宣布结束自由贸易协定实质性谈判,这是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的又一重大进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中澳两国优势互补,密切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就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抓住中澳自由贸易区建立带来的新机遇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澳自由贸易谈判中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从2005年4月18日起正式启动,目前双方已经进行了三轮谈判。双边自由贸易的实现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本文从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贸易关系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入手,阐述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能对两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洋 《市场论坛》2011,(11):16-17,15
近年来中澳双边贸易迅猛,关于两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不断开展,中澳两国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文章通过分析两国间的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定量地说明了中澳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澳双边贸易迅猛,关于两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不断开展,中澳两国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文章通过分析两国间的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定量地说明了中澳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中澳产业国际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澳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利用修正后的贸易互补指数计算公式计测了中澳两国之间各产业以及综合贸易互补程度.结果表明:中澳两国各自具有极强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互不重合,大部分产业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综合贸易互补性近年来呈逐年增强之势.中澳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很大,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西兰FTA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FTA)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本文通过对中新经贸关系发展现状的分析,过渡到对两国双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分析,最后对两国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中新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很强,双边FTA的签订将会通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扩大效应使双边的贸易规模扩大,其符合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8.
中澳自贸区(Free Trade Area,简称FTA)谈判于2005年4月启动,2014年11月结束实质内容谈判,是中国和发达农业国达成的第一个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基本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2015年6月17日,中澳双方代表完成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工作,至此,中澳结束了自贸谈判10年长谈。在谈判进程中,农业一直都是其中的关键敏感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研究了中澳FTA的建立对两国农产品往来的影响,探讨了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策略,对两国未来农产品贸易的有序推进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中澳两国的贸易关系,研究对象是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的依赖性和互补性,研究方向侧重对贸易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中澳两国贸易依赖程度的不同源于其在贸易中敏感性与脆弱性的不同,不同程度的依赖使中澳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的主权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角度分析了中澳贸易的依存性和互补性,并从贸易增加值角度对中澳贸易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澳贸易存在紧密的依存关系,两国贸易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从贸易增加值来看,中澳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推动贸易便利化合作,借力自贸协定夯实合作基础,加强服务领域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澳矿产品贸易增长状况与贸易结构;继而利用RTA指标分析了中澳两国矿产品的相对贸易优势;最后,利用双边综合互补性系数考察了2001~2015年间中澳矿产品贸易优势变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中澳的矿产品优势各不相同,澳大利亚的优势更突出,决定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矿产品贸易长期呈现互补关系,互补性预示着中澳之间的矿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很大。未来中国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合作。  相似文献   

12.
《商》2013,(16)
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注重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积极作用,与同属于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中澳两国之间的贸易的背景和贸易的特点,探析建立中澳两国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对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中澳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展开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李博 《商》2013,(16):66-66
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注重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积极作用,与同属于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中澳两圆之间的贸易的背景和贸易的特点,探析建立中澳两国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对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中澳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展开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两国已成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15年6月,《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这对中澳农产品贸易有着更进一步的促进作用。据此,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逐渐重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极作用,继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协商之中。本文目的是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对中澳两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影响。本文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对自由化方案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澳两国间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改进两国和世界总福利,澳大利亚的农业和工业都将受益,农业部门所得利益大于工业部门,中国所得利益全部来自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而农业部门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最后,基于模拟分析结果,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澳双方的农产品贸易现状的统计分析,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具体分析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逆差状况很难逆转。应进一步加强双边农业贸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解决争端协调机制,充分发掘两国贸易的应有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中澳两国经济由于双方的经贸结构不同而存在着相当大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是双边投资的最佳基础。目前,两国除了在已确定的范围内进行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外,还有许多潜力有待于挖掘。同时,在中国对澳贸易和投资中应重视研究如何扩大出口品种及投资分析、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贸易在国际经贸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薄弱等问题。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服务贸易较为发达的国家,两国的服务贸易存在很大的贸易互补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澳两国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主要服务贸易部门的发展水平及贸易竞争力,说明两国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并为中澳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迎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投入产出法建立一个测算中澳两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模型,分别运用双区域和单区域投入产出表估算两国贸易商品的碳排放系数,并采用两国近10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及其对中国"碳排放"的净影响。研究发现,以2007年为分界点,中国在中澳贸易中由隐含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隐含碳净进口国;这意味着中国通过中澳贸易向其转移了碳排放,即中澳双边贸易有利于中国经济"节能减排"、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文章最后分析了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从行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上述变化的原因;并阐述了本研究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澳大利亚同属于亚太国家,两国自1973年签订《中澳贸易协定》起,双边贸易关系就有了很大发展。2005年5月23日,中澳双方进行首轮自贸区谈判,至今已在多领域内展开互利磋商,中澳两国政府也正在加紧推动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本文基于前人对中澳经贸关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澳两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包括主要商品大类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并对中澳自贸区建立对双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