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三年前的"中航油"丑闻之后,2008年9月中信泰富在外汇市场上因为赌错澳元走势而损失155亿港元,12月2日又爆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的巨亏。本文从中信泰富进行的交易、交易分析以及亏损的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中信泰富"事件,并对中国利用外汇衍生工具的方式提出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商务周刊》2009,(2):18-18
1月5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称,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正接受香港证券监管部门调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正在调查中信泰富的外汇违规交易。此前,中信泰富将此事件归咎于两名管理人士未经授权开展交易,这两名管理人士因此辞职。  相似文献   

3.
因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已引致亏损共8.08亿港元;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更高达147亿港元。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称,公司将协调15亿美元的大规模拨备,今年业绩将转为亏损。中信泰富公司在澳大利亚兴建的铁矿项目,由于该集团财务董事没有遵守风险政策,在未事先取得主席批准前签订合同,导致亏损。目前,中信泰富全资持有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未来会将一半股权售予内地企业。这次外汇事件将使集团全年业绩出现亏损。截至今年6月底半年中信泰富的净利为43.8亿港元,而2007年度全年净利为108.43亿港元。  相似文献   

4.
《商务周刊》2010,(7):16-17
3月21日,中信泰富(00267.HK)公告称和河北钢铁集团签订框架协议,以15.77亿元人民币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石家庄钢铁65%的权益;此外,中信泰富还将出售其代理的众富投资公司所持的15%股权,如此,河钢将共收购石钢80%的股权,其总价格为19亿元。  相似文献   

5.
《财经界》2001,(2)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6.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7.
于博文 《消费导刊》2009,(15):96-96
文章主要从中信泰富外汇交易亏损事件谈起,详细回顾并分析了其过程及原因,进而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程皓 《中国商论》2020,(8):25-27
KODA,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国内将其翻译为累计期权,这是一种以合约形式买卖(股票、外汇或其他有价商品)的金融衍生工具,一般是场外交易,通常会签订一年的合约。累计期权是投资者与投资银行之间的场外交易,其中标的资产包括股票、外汇或其他商品。累计期权充满风险,渐渐的为很多人所知,但它的风险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无意中签订了累计期权,又该如何控制风险呢?本文一共分为两章,第一章简要叙述累计期权的概念和特征,第二章以中信泰富为案例,通过对2008年中信泰富巨亏事件的分析,进而对累计期权KODA进行剖析,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期权,从而得出该合约的购买者本质上是卖出了看跌期权。  相似文献   

9.
《三联竞争力》2009,(8):32-34
荣智健的出身和背景,注定他不可能以一个普通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入中信泰富。但是,荣智健仅凭出身和背景,而不依托中信泰富这一红色资本的庞大资源平台,他也就只能创下一段财富传奇,而不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0.
刘璐 《中国市场》2011,(1):71-71,73
本文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我国公司该如何有效地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近来炙手可热的中信泰富外汇交易导致巨额亏损问题着手,探讨了外汇衍生金融工具面临的风险,并就如何应对这些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8,(22):113-113
澳元曾是今年汇市上的耀眼明星,但越是风光跌得越狠。自7月15日澳元汇率见顶以来,澳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由6.64降至4.54,3个月跌去三成。澳元的下跌引起了不少著名企业的巨大汇兑损失。如陷入外汇衍生产品投资巨亏泥沼的香港蓝筹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股价连续暴跌,目前已经累计跌去200多亿港元市值。  相似文献   

13.
许戈 《浙商》2009,(10):97-97
2008年,在七大工业国货币中,澳元兑美元成为外汇市场下跌幅度最深的货币,跌幅深达38%。在过去一年中,凡持有澳元者,均提前体会到了金融风暴带来的严寒。中信泰富的巨额亏损也是因为投资标的物澳元的大幅贬值。  相似文献   

14.
2009年,荣智健因投资外汇衍生品交易发生155亿港元的巨亏,被迫从他一手缔造并掌控的中信泰富退位,中信集团派大员全面接管公司。荣智健没有辉煌地全身而退,更没有能够将他呕心沥血22年打造的事业平台传承给同在中信泰富的一儿一女。  相似文献   

15.
张锐 《大经贸》2009,(5):76-77
由于参与澳元期权的对赌,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发生了15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这位以斐然经营业绩颠覆了“富不过三代”商业定律的“红色资本家”后代不仅因此丢失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权杖,而且可能面临着长达14年的牢狱之灾。从30余年商场风雨中走过来的荣智健为何如此惨败,扼腕叹息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诘问与思索。  相似文献   

16.
李正曦 《商界》2009,(1):112-117
没有人敢小觑中信泰富,也没有人不承认荣智健在内地和香港两地政商两界的巨大影响力。但如今,这只极具符号意义的“紫筹股”,这个家族中最出色的继承人,正在经历生平最大的一场考验——金融衍生品危机。荣智健面临的困局,不仅在于巨额的亏损,还在于能否重新赢回家族的荣誉和人们的信任。无论是站立、弯腰还是躺倒,只要不死就有转机。  相似文献   

17.
品牌新闻     
中信泰富19亿出让石钢80%股权3月21日,中信泰富(00267.HK)公告称和河北钢铁集团签订框架协议,以15.77亿元人民币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石家庄钢铁65%的权益;此外,中信泰富还将出售其代理的众富投资公司所持的15%股权,如此,河钢将共收购石钢80%的股权,其总价格为19亿元。  相似文献   

18.
刚过去的08年,在金融危机和股市暴跌的影响下,富豪们的财富大大缩水。07年首富、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身家已经缩水干亿元。曾是首富的纸业大亨张茵,其身家已经从07年的253.5亿元人民币惨跌到08年底的约18亿元。中信泰富高管投资外汇出现巨额亏损,荣智健的持股市值短短两个交易日内缩水66%。  相似文献   

19.
《光彩》2009,(2)
67岁,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1月2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确认,香港证监会对该公司展开正式调查,调查对象包括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在内的17名董事。仅仅一天之后,《福布斯》推出2008全球富豪"身家缩水榜",荣智健不幸入围,身价从2008年的30亿美元狂跌到7.5亿美元,缩水75%。  相似文献   

20.
中信近期一连串的动作人们瞩目的焦点.2002年9月26日开始发行45亿元银行间债券,2002年10月18日中信董事长王军与艾芬毫能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罗伯特·弗里德兰商定,中信在香港的子公司--中信能源与艾芬豪在中国的旗舰公司皇朝能源将聚集双方的资源,进军能源产业.11月初、中信证券也将成为第一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信集团每走一步棋,都让围观者惊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