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实践经验和中医药文化的潜在优势。但在开放的条件下,必须将这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实现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如何实现这一点呢?我们认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及其结合的制度体制体系,才能够有力地支撑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一、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既是基于市场机制的考虑,也是基于要发挥我国中药产业丰富的知识资源优势的考虑。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中需要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是由两大原因决定的,一是新战略不…  相似文献   

2.
中药在我国的药用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久不衰,中药企业顺应中药的发展而出现,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药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就中药生产与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的中药生产和使用源远流长,中药资源极为丰富,占世界首位。我国现有的中草药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8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我国中药药方数量众多,从神农氏尝百草起,到秦汉《五十二病方》到明代载方60000多种的《普济方》,到清末累积药方达100000个以上。近现代,在前人的基础上,中药学又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近现代,中药学迅速发展,开发出了许多有效的现代方剂.国际上,随着人们对西药副作用认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出现了从天然药物,特别是从传统的中药中开发新药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与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以考察中药安全性问题.结论 为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只有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提高中药只质量标准的研究,才能使中药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几千年来,睿智的中国人民在同疾病的持续抗争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创立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体系,即:中医。时至今日,中医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追捧,中医甚至在世界的医学发展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中医之所以会取得如今的地位,主要是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中药的抗衰老功效。本文通过对中药的抗衰老药理进行分析,说明由于人类对抗衰老问题的日益关注,中药较之西药以其安全有效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药是我国传统中医用药,由于其化学成分复杂,杂质来源广泛,且不同批次差异较大,目前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的几点建议,为提高我国中药质量,增强国际中药市场的竞争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药资源亟待开发 众所周知,化学药物是从数以万计的化合物中经过选择。并从分子、动物再到人体进行试验后才产生的。由于化学组成成分复杂,质量检测和分析困难。没有一定的时间、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是很难进行研究的,而且风险非常大。最近一份国外杂志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国去年平均每种新药研究投资大概要花费8.7亿美元。而中药恰恰相反。中药的开发首先是从人体临床开始的。已有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应用历史。经过自然筛选,中药材的药效已得到充分的证明;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子和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9.
中药制造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其技术含量相当高,在中药企业的竞争较量中,科学技术实力往往是关键性因素.所以,对于中药企业而言,创新具有更特殊的意义.据统计,在2001年,我国几个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新药开发品种数量为:山东鲁抗7个品种,华北制药为6个品种,山东齐鲁为5个品种,新华4个,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4个.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活务件、生存环境的变化,使人类身心疾病增加,为此对人类的医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换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应运而生,中医药又被重新拾遗,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长期丰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高度的概括,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要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揭示和丰富其科学内涵,实现中医药发展.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关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就,并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在国际中药市场上,中国中药出口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3%,且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中国6亿美金的出口中药中77%为低附加值的原药材,进口的“洋中药”为19亿美金/年[1].使中药走出国门并占有一定的全球市场,我们国家仍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做这个课题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对中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知道中药进行现代化,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1.
李小雪 《活力》2010,(12):304-304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中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将以我国历代中药医家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加工而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认识和利用中草药历史悠久。远古即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毒”的传说,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传统中药采集和种植历经数千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化分工裂变而催生的中药农业,已成为与食物农业、饲料农业、加工原料农业并列的分支,构成了现代化大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张春雷 《科技与企业》2014,(12):365-365
中医和中药的应用是我国古代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医和中药应用的方式和方法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人们看来,中医和中药是治本的治疗方式,但是中药应用中起效慢的特点成为了中药发展巨大的阻碍。现代医学研究中,中药注射剂能够直接采用静脉注射的形式进行药物应用,其奇效时间较短,在现代中医药发展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中药注射剂输液时,药物配伍是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严格控制的。为实现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应用,本文对几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注射剂的输液配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其作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朱缨  陆海峰  吴芝园  刘逊 《价值工程》2014,(30):264-265
为了体现现代高职中药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江苏中医药产业的需要,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中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药专业为例,阐述了高职中药专业建设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人才培养的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教学,建设发展方向等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药专业技术人才的方法,从而满足中药岗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中药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5,(26):219-221
为了主动适应市场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对高职《中药鉴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文章阐述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药鉴定》课程资源库建设,考试方式改革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一体化,提高了学生的中药鉴定的知识和技能,为高职中药学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制约,使中药产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已成为热点问题。笔者探讨了我国中药产业的传统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药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1.在政府主导下,实现中药行业内与跨行业的强强联合,各级政府和部门配合完善国家的"大中药产业体系;"2.解决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应"疏、堵"并重;3.解决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可"保护"与"转化"并举;4.新产品开发应以"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为核心;5.中药质量控制和标准宜采用"多元化"质量控制模式。旨在为制定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古代经典名方是到现代依然广泛应用、疗效好、有明显特点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古典籍所载录的方剂。中药经典名方是中医药理论历经几千年锤炼得到的产物,是中医药宝库的瑰宝。为保护和支持经典名方的研究及创新开发,国家层面已出台了多项关于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创新开发的相关政策,这对中医药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主要对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政策及研究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与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以考察中药安全性问题。结论为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只有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提高中药只质量标准的研究,才能使中药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我国各类进口医药品总值7亿美元,进口药品占去我国医药销售总额的30%。如果以全国各大城市一级医院作统计,"洋药"已占用药总量的60%。中药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珍宝。在问世几千年后的今天,我国中药资源种类达1.2万多个,中药材栽种面积580万亩,中药方剂6万余个,这些数字足以叫世人惊叹。然而我们的中药产业却面临"洋中药"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20.
西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对临床合理用药、不断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亟待加强,文章借鉴西药的临床药学方法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临床更好的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