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银行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对银行体制改革有几种意见,有人主张成立中央银行,下边分设若干专业银行;有人认为将原人民银行的主要业务局都变成专业银行,分工不清只能增加矛盾和扯皮;还有人说应维持现状,有必要恢复的农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已成为银行改革的主要课题。我对这一问题有三点看法:一是人民银行直接办理信贷业务是计划调节金融的重要手段,储蓄和工商信贷专业银行不宜过早分设;二是要加强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保证金融的集中统一;三是人民银行实现中央银行化,要根据沿海地区和内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先后过渡。  相似文献   

3.
中南五省(区)金融学会第三次金融理论研讨会,于去年十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在湖南岳阳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银行改革问题。关于银行改革的突破口,有三种看法。有的认为是政企分开,有的认为是开放金融市场,有的认为是银行本身体制的改革。对于银行的性质,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金融管理体制不利专业银行开拓业务.按中央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央银行加强对专业银行的领导,主要是在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预测发展趋势、提出金融对策等方面来加强对专业银行系统的政策领导,并非强调对专业银行的行政管理权力.但在现实工作中,专业银行人事变动要经同级中央银行(即人民银行,下同)同意,专业银行内部机构增减要经同级人民银行审批,营业机构增设或迁址要经同级人民银行签署意见报上一级人民银行审批,临时贷款要由当地人民银行向专业银行发放,贷款规模要由人民银行核定给专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要缴存入民银行,信用社特种存款要由人民银行开办,如此等等.正常的业务与事务都不能自主办理,要开拓新业务难度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5.
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确立了我国二级银行体系的雏型,在金融领域形成一种新的层次关系,接踵而至的则是如何发挥专业银行作用的问题。随着新的银行体系的确立,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上述问题更是亟亟可待,我认为: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在客观上存在着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决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这是根据我国国情进行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发展。其中心目的是为了集中力量研究和做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资金管理,保持货币稳定。因此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运用什么手段来加强信贷资金管理,保持货币稳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管理信用,调节货币流通,一般使用三种经济手段。即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例,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他们经常运用的手段是调整贴现率:  相似文献   

7.
一、十年来金融体制的重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大体上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相呼应,即沿着'国家—市场—企业'的方向推进,以建立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体系,开拓资金市场和推进专业银行的企业化为三大重点。十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初步建立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系统。1978年以前,我国只有人民银行一家银行(中国银行对内是人民银行的一个局级机构),既办理银行一般业务。  相似文献   

8.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正式宣布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从此,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开始了其职能转换的艰苦岁月。这期间我曾经担任人民银行二级分行行长,省分行副行长、行长,有幸亲历了整个过程。起步人民银行基层机构的起步可谓艰难,难在一缺经验,二缺人员,三缺办公用房,几乎是白手起家。人民银  相似文献   

9.
1983年国务院决定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标志着我国银行制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而确立了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性质。然而,到目前为止,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制约专业银行企业化主要有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 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借鉴国际内审监督的有益经验,中国人民银行组建了内审部门。内审部门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开始重视内部监督和行业自律。近五年来的内审运作情况表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在树立良好的银行管理者形象、提高中央银行声誉、保证中央银行公正有效地履行职责、防范工作中的道德风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但囿于现行人民银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某些限制以及在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方面的某些分歧,我国中央银行内审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目前,人民银行正处于职能调整的重要转折时期,内审部门应积极面对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的新形势,借鉴国外银行内部审计的先进经验,从组织体系、职能定位、审计内容、审计运作等多方面努力构建一个高效的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总行关于人民银行系统建立会计分析报告制度的决定,是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现就如何做好会计分析工作,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要明确会计分析的目的性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单一的银行体制,银行会计工作处于各项业务活动的第一线,直接办理企业单位的资金收付和存、放、汇、拨的帐务核算,银行会计人员形成了“会计就是算帐”的传统观念.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对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业务上实行”领导、管理、协调、监督、稽核”.因此,在会计分析工作中,无论是搜集、积累资料,还是确定调查的课题,都必须从有利于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出发.通过会计分析,发现存在问题,摸索客观规律,从而达到加强金融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确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人民银行为了履行发行货币和管理信贷的职能,按照国家规定,开始实行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即要求各专业银行把吸收的存款,按不同性质,向中央银行交存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现在就存款准备金的几个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分离之后,中央银行就不再具有金融监管职权。实际上,这是对中央银行职能转换的一个误解。现阶段,我国的中央银行依然保留适当的金融监管职权,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而服务。中央银行保留适度的金融监管职权就是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检查监督权,分三个层次:一是直接检查权,即针对下列行为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检查监督,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中央银行在国际上经济金融活动的地位日趋增强,作为中央银行核心业务之一的会计业务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会计处理方法与国外中央银行处理方法存在不同,人民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应在结合国内实际的基础上,对国外的经验做法,应有所取舍,不能照搬照用。要加强对我国中央银行财务会计的改革研究,适当采用国际中央银行通行的会计标准,建立人民银行业务特点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也必须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人民银行会计工作向“管理型”转化,是由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单一的银行体制,银行会计工作处于各项业务活动的第一线,直接办理企业单位的资金收付和往来帐务的核算,虽然为实现银行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承担着大量的、单纯性的核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在银行账户管理方面改革力度较大,对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秩序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通过银行账户管理国际比较研究,会发现我国银行账户管理中的一些不足,应该在制度上、方法上与国际的先进理念相融合,以利于我国金融业国际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金融体制实行了改革,由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成立了各专业银行。这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在四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中央银行来协调各专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有利于开创社会主义金融工作的新局面。本文仅就如何确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必要性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通过制定金融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它的性质、任务已由国务院明确规定;对于人民银行各地分行(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下面称之为地方中央银行)的职责,也有原则规定,即(一)负责在本辖区调节信贷资金和货币流通,(二)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三)承办上级人民银行交办的其他事项。现在,我们仅就上海这个沿海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谈几点意见。一、在集中统一原则下,搞好地方的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样,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基础的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这是我国银行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经济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经过这一重大改革,在我国已经形成以人民银行为中心包括各个专业银行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较为完整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因此它具有的特殊职能,就是通过金融的调节和控制,发挥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作用。这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关系,使中央银行真正成为“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