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途径。邓小平作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直关注中国落后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且形成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思想。特别是四个现代化之一的农业现代化,邓小平对此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因此探索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能够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经验借鉴及其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的新观点、新看法、新主张,构建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彰显个人智慧的农民思想.邓小平农民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邓小平农民思想的基本内涵为逻辑起点,在明确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邓小平农民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不和谐因素,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农业经济思想,对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史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史。根据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对“三农”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实现农民富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博大精深。他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因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由于计划和市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而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对于当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实现中国梦等,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农机化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是相辅相成,是实现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农机体系在科技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针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实现农机化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仅供交流.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探讨李含琳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世界上仍有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也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据统计,到1995年底,仍有6500万人。面对贫困与反贫困的严峻形势,许...  相似文献   

7.
8.
邓小平金融思想是指导我国金融改革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的根本方针 ,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核心。农发行的创建和运作就是党和政府正确运用这个金融思想的一大成果。我们要依据这个金融思想 ,准确把握农发行的性质、作用和功能 ,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的职能 ,推进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 ,在整个金融改革与发展中扮演好自己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是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学习《邓小平文选》1—3卷过程中,就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根本、一个重点、一个关键、两个飞跃、两个依靠、一条必由之路。一个根本:“农业是根本”邓小平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最精髓的科学界定。其中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发展问题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说明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 《农村经济》2002,(2):50-5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 ,要使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型转变 ,农业科技进步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此 ,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即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来推动科技进步 ,进而带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农业科技创新的含义及其作用农业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农业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以及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并获得最高效益的运动过程。农业科技创新的实质在于它是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基础 ,不断研究和更新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 ,并用这些新…  相似文献   

12.
吴鸿 《浙江林业》2005,(11):24-28
最近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当前.面临经济争球化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林业科技的创新将从根本上决定林业发展的进程。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兴林,以林业科技创新优势来支撑现代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选择。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特征与实现对策,进而促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促进“四化”同步、乡村振兴发展步伐。[方法]文章通过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研究2011—2017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从总体效应来看,安徽省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呈现良好的协调关系,地市间协调水平差异较大,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从具体效应来看,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效力更优,但是皖中地区粮食生产现代化促进效力显著。[结论]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安徽省需要健全协调发展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注重地区发展差异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两者协调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思想的战略意义段应碧,肖万钧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读《邓小平文选》,我们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现代化是指从物质层面、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的现代化变迁过程,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较为基础的部分.经济现代化是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有力支撑,而科技发展推动经济现代化的作用表现在全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相似文献   

16.
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我国农村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邓小平文选》三卷共222篇文章中,有约四分之一的文章阐述到“三农”问题,其中有多篇是专论“三农”问题的重要论文,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完整的农业经济思想体系指引下,我国农村改革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新华分公司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积极构筑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信息平台,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推进机制和活动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科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而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是要营造农业科教创新环境,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与中国农村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邓小平在谈论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就是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对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作一初步探讨。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深远意义,以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从小规模家庭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在必然性。第三部分分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第四部分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与当前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