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凤花 《消费导刊》2009,(1):256-256
20世纪初叶发祥于保定等地,前后历时十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革命史、党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为有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提供了寻找真理的机会,开辟了一条在国外学习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途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从思想、理论、组织上做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广泛传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十分必要.立足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历史经验、现实情况和世界境遇,通过对话语传播新格局、形象传播新格局以及综合传播新格局的构建,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话语说服力、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商》2015,(50)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在黄埔军校里传播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他,他们分别代表着国共两党救国图存的理想信念。文章从不同角度探析马克思主义在黄埔军校传播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关键性。  相似文献   

4.
李新  林新 《财贸经济》2000,(12):43-47
近年来,财政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同时国债的发行也急增,这使国债市场的发展成为必然。然而,国债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市场信息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与股市相比),急需构建公正的信息传播机制。这需要确立公正信息传播机制的理念,并建立适度透明的交易机制和咨询风险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学中体现出来的解释力、预测力、启发性等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强大学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杨梦洁 《中国报业》2023,(16):116-117
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对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商》2015,(5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中国梦这一开放又通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扩大不同社会群体的共识,高压反腐败,传递正能量,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典范。为了顺利实现我国"四个全面"战略,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客观公正地审视和研究前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实践,尤其是要深刻总结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经验教训,探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规律。此为本项研究价值所在。目前史学界一般都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正式爆发这一段时期称为"建国后十七年"或"新中国十七年",本文简称"十七年"。  相似文献   

8.
《商》2015,(30)
关于梁启超是否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观点各异。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首先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者,其次他传播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再次他的目的应该是为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服务,基于这三点理由,对梁启超的思想和言论进行分析,得出他并没有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四个时期,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通过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百年历史来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由多个历史维度促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贯穿中国共产党孕育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经过思想论战和历史考验被中国人民选择的理论,并为早期工人运动和党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指导。通过阐述和分析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史实,并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相结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三个角度论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及组织基础这三方面积极意义,对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佳奇  李文静 《商》2013,(20):354-355
当前高校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传播及研究主要的还是沿用传统的针对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模式、传播方式和手段,忽视了研究生群体教育的特点。因而不能很好适用于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及教育。因此,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不仅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且公平的社会,由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不合理的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理论为指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它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崭新时代,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条件;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无产阶级的成熟及壮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其间中国进步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追随着历史的脚步,去考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走过的历程,并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供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15.
蒋南平 《消费经济》2007,23(4):85-88,93
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已引起广泛地关注。但这个理论与马克思消费理论有本质区别,是与马克思消费理论背道而驰的,也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实际。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消费实践中,并不能照搬。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新思维旨在把台港澳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把国际上通用的“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国内。“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国策.是当今世界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创造性的政治蓝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国家学说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创新。是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的一个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萌萌 《中国报业》2023,(4):124-125
当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迅速传播开来的“摆烂”文化以一种反鸡汤式的表达形式被大众所熟悉,并以不同形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某种程度上,“摆烂”可以折射当代社会环境下网民的心理状态与精神价值。本文对网络传播中“摆烂”文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通过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曼 《中国报业》2014,(18):86-87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新闻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特点,给出了实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原则和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的新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整体性这一特点,我们对其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加强重视。只有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体系,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同时还可以准确认识到其实质与内涵,掌握其精神本质。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的整体性出发,深入领悟其含义,才有助于正确理解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