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在感叹国有企业运作艰难的同时,不得不为民营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叫好。国内颇有名气的红桃K集团便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表现出极高的赢利能力,使最初50万元的投资变成了如今50亿元的资产。在各地实施“县城经济民营化”的今天,我刊发表此文,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及其决策者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颐 《品牌》2014,(9):79-79
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就要改变计划经济模式,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市场经济模式,摒弃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创立市场经济下企业运行的新机制。可见,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在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贵州百灵是由贵州省安顺制药厂改制而成,本文分析了贵州百灵现状,及管理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和战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在逐步改制为民营企业,这样的民营企业将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呢?这不仅仅是改制后的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是其必须解决好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曹榕 《商场现代化》2004,(11):76-7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取得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进展。中国发展证券市场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也就是为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服务。但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与企业都陷入一种误区,即是单纯把发行股票作为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途径。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没有真正按股份制企业进行改制与改造,名为上市公司,实际上还是国有企业的传统运作方式,其结果自然是经营不灵活、效益不理想、股民不信任。10多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的一些制度缺陷也不  相似文献   

5.
《商》2015,(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市场主体而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也就引起了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效率高低的质疑。其中,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其机制建设上来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发展落后于民营企业。本文主要研究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6.
冯兆霞 《财经界(学术)》2010,(9):127-127,129
企业改制是改革企业体制的简称.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以下统称企业改制).即改变原有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以便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郝分.笔者以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为基础,就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问题,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宇辉 《北方经贸》2005,(3):14-14,36
国有企业改制从本质上而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对维系了几十年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突破。在对历史问题彻底清理以及企业的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改制成本。从目前来看,国有企业的改制成本除了外部的监管体制频繁变动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外,企业的治理结构所带来的组织成本,企业股东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国有企业内部职工身份的置换成本都会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如何有效处理、控制改制过程中的成本发生,已成为企业改制成功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员工激励机制成了改制后企业探讨的重要问题,改制后从管理体制、员工的薪酬、员工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局面,为推进我国国企改制后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处于攻坚阶段。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国有国营企业制度,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制;从国有企业中的党委领导、厂长经理负责制,到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其转换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从思想观念、利益机制、制度规章等一系列深刻的改革。由于受旧体制既得利益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在改制企业中出现程度不同的体制性缺陷,使一部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等方面依然沿用旧体制的做法,新瓶装旧酒,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制度安排不当及投资主体错位,我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宏观与微观绩效偏低,从市场体制背景、政策制度因素与民营企业自身综合优势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我国未来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改制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企业诞生和消亡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关口的登记主管机关,如何支持和帮助国有企业搞好公司改制工作,也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点。 一、关于国有企业公司改制的方向问题 关于国有企业公司改制的方向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有宏观目标和微观方向两层含义。从宏观目标上看,国有企业的公司改制就是要将国有企业建立成为真正的公司法人,这种公司法人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其科学性在于企业拥有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曾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改制分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此,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按照“精干主业、突出核心业务、利于生存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对所属的部分辅助产业进行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充分发挥保证与咨询功能,服务于企业改制全过程,保障改制目标顺利实现和改制后企业的有效运作。在此,笔者就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分流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在宏观上表现为,国家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在微观上表现为,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以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而这两方面的重大改革,必然成为我国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今后的统计模式,那么也可以说现代企业制度将决定这一模式所应具备的各个特征,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统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完善,民营企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成长,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自身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民营企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若干诸如资金短缺、盈利能力不稳定等影响企业扩张的财务风险及问题,已经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过程的具体分析,归纳并列举了其在发展扩张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财务风险,并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特有的企业特点对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解决措施,为民营企业防范规避扩张性财务风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见,希望能够帮助民营企业改善自身的企业结构,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发挥民营企业自身优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强更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正>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随着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调整,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国有企业将会逐步改制成为非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而国有资本保留少量的股份而成为小股东。因此,探讨在改制企业中如何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保护国有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纵深发展。通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造对国有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促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为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工作,结合企业改制实际情况,笔对这一些问题作一肤浅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是国家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为刺激企业活力、管理经营创新能力而提出的,鼓励有能力、成规模的国有企业参与到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加大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调节作用和助推能力,有助于地方国有企业自身经营模式创新突破、管理机制改革的一系列举措落实,充分发挥我国供给侧产业结构改革带来的实效成果。本文以地方国有企业参与民营企业混改为例,对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解读剖析,积极应对混改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活力的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很多老国有企业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而陆续破产、或者被其它企业兼并、改制。兼并重组后的企业,有的起死回生,大放异彩。有的尽管勉强存活下来,但还面临很多困难。尤其是被民营企业兼并重组的老国有企业更具有特殊性,面临的困难更多,其中员工的激励问题特别突出。本文拟对这类特殊民营企业的激励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原因分析 1、改制不彻底,遗留问题多 国有企业在破产清算时,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原破产国有企业的职工的安置问题。政府部门从稳定大局出发,为了减少下岗职工的人数,以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利用商业信用再分配的基本原理,从金融漏损和信贷歧视的视角系统研究了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体制内的国有企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获得的银行贷款并未完全转化为产出,其中一部分则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发生了漏损。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金融漏损效应在盈利能力低的国有企业表现得更明显。而正规金融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和所有制歧视迫使民营企业使用了更多的基于隐性契约关系的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20.
梅琦 《中国市场》2011,(41):105-107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并购也随之增多,从行业上分:有同行业并购与跨行业并购、实体经济与资本运作的并购,从体制上分:有国有企业(把上市股份公司等同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并购、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并购、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在并购增多与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企业并购风险也逐渐地显现出来,并购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并购前的准备阶段、并购的实施阶段和并购后的整合阶段,而目标企业的信息调查与研究对一起并购是否取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并购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着重从目标企业信息透明化这一焦点就如何成功控制企业并购风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